【新唐人北京时间2020年12月07日讯】在2020年底前,美国将可以开始施打新冠疫苗。今天跟大家讨论三个重要的问题:接种新冠疫苗到底安全不安全?对疫苗的有效性我们到底该有什么样的期待?小孩接种疫苗会得自闭症吗?
首先来讨论一下对于疫苗长期以来的一个争议:儿童施打后,是否会增加自闭症风险。
我们对疫苗都不陌生,从小就必须打各种各样的疫苗,什么白百破、狂犬病、小儿麻痹、结核病、乙肝疫苗等等。过去有一些非常致命的流行病,比如天花、小儿麻痹,确实是因为疫苗而逐渐被控制,甚至彻底消灭了。
那么人们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自闭症恐慌
1998年,英国消化科医生Andrew Wakefield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总结了12个自闭症的案例,其中有8个是发生在接种了麻疹、腮腺炎和风疹 (MMR)三合一疫苗之后。Wakefield表示他在病人的肠道找到了单纯的疫苗,它们导致了肠道的炎症和渗透性的改变,从而引起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反应。他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打三合一疫苗可能与自闭症的发生有关。
这个文章一出来,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因为当时自闭症的发病率在大幅上升。根据美国2016年的统计,100个孩子里有3~4个自闭症者,在过去的20年中几乎增加了20倍。
家长担忧是否该给孩子接种疫苗。但不久后,英国一位调查记者发现,这位医生的研究背后可能有一定的利益动机,这篇文章在2010年被撤销。
那么,人们对疫苗的恐惧是不是就消失了呢? 没有。
汞中毒恐慌
过量的汞是神经毒剂, 既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也影响周围神经。日本人喜欢吃鱼,饲养鱼得池塘里容易有重金属污染,其中就有汞。在伊拉克,曾发生面包里含汞造成很多汞中毒的病例。
2001年, 一篇医学文章提出自闭症实际上汞中毒造成的假说。
这个汞是从哪里来的呢?疫苗里含有一种有机汞,叫硫柳汞。为什么要在疫苗里加硫柳汞?因为疫苗不是一次就用完了,那么多次用,针头插进去就容易造成疫苗污染。有机汞有杀灭微生物和细菌的作用,防止疫苗污染。因为用量非常微小,所以认为是安全的。
不过汞中毒跟自闭症的症状还是不太一样的,比如说汞中毒的孩子通常头较小,而自闭症的孩子头偏大;二者损害的大脑部位也不太一样;患者在精神和行为方面的症状也有区别。
但为了安全起见,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儿童打的疫苗里都不再有硫柳汞,只有白百破疫苗里面还含有一点,流感病毒疫苗里也还有。所以人们对打流感疫苗也有戒心。
没有了硫柳汞争议就算解决了吗?
远远没有!
很多家长依然拒绝接种疫苗,特别是有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他们就不愿意再给自己的其他孩子接种疫苗,担心疫苗是导致自闭症的原因。在这点上你很难责怪这些家长,本来一个好好的孩子,一两岁以后突然变成另外一个人,跟家人和父母没有眼神和肌肤的交流,表情呆滞刻板,重复行为,痴迷于一两个物件,不会说话。小孩子在这段时间要打25次各种疫苗,你说父母能不怀疑吗?
然后,一些因为宗教信仰而拒绝给孩子接种疫苗的社区,发现他们的孩子罹患自闭症的比例相对较少,这一点似乎也给疫苗和自闭症的关系增加了证据。
不过,这个结论可能有一点逻辑上的问题。好的宗教信仰对人的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有很多益处,自闭症少是否跟父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孩子的良好生长环境有关系呢?
为了解决疫苗和自闭症的争论,2019年发表的一个大规模调查,回顾过去11年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疫苗的孩子在自闭症发病上有没有区别,结论是否定的。另外,医学界认为,自闭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诊断标准放宽了,纳入很多症状轻微的病人。社会和医生对自闭症的认识也提高了。
但是,这并未真正解决了担忧。即便是一些临床医生,也很难被这些研究说服,特别是专门治疗自闭症的小儿科医生,亲眼目睹了接种疫苗给他们的病人带来的直接反应 ,一边是书本上的数据,一边是活生生的病人,哪个更有说服力呢?另外,医学研究是寻找共性,临床医生看病是解决个性问题,出发点完全不同。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自闭症?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首先,自闭症和遗传因素有关,基因检测发现至少有100个跟自闭症有关的基因。另外,环境因素也会增加自闭症风险,比如母亲怀孕时接触过化学污染或患有营养不良、免疫性疾病等。
另外,缺陷基因是否会表达,和甲基化状况有关。98%的自闭症病人都有甲基化不足的特点,对缺陷基因表达的控制力很弱, 任何一种外界因素造成的过氧化压力,都会导致缺陷基因的表达。
因此,有自闭症潜质的孩子就处在一个脆弱的状态。如果受到环境因素的刺激,不管是感染、精神压力、营养缺乏,他们有缺陷的基因就开始表达。
疫苗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来对付病毒和细菌的,所以它必须要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刺激,这种刺激是不是造成一定的过氧化压力,影响到自闭症孩子缺陷基因的表达呢?完全有可能。但是,如果不接种疫苗,孩子受到了感染,同样会对他有严重的打击。
说到这里让人有点绝望,接种疫苗不是,不接种也不是。人生就是这样,每天都在做选择,每个选择都有得有失,就看你愿意得什么、失什么了。
根本的原因不在孩子而在我们父母。 我们需要深刻反思在过去的20年,我们的环境、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怎样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对我们自己的健康、对我们下一代的健康又造成了什么样的损害。
现在再来谈谈新冠病毒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疫苗的有效性,就是接种的人与不接种的人相比,能够预防新冠肺炎发生的比例。
在这两支新疫苗第3期临床研究的时候,就要比较用疫苗的这一组,和使用安慰剂 (表面上一样,但里面不含有疫苗)的另外一组,新冠病毒感染的比例。
比如说,使用莫德纳(Moderna)疫苗,两组人当中有100个人感染,其中95个人是在没有接种疫苗的一组,只有5个人在接种疫苗的一组,因此疫苗的有效性是1 – 5/90=94.44%。
使用辉瑞(Pfizer)疫苗,两组人中有162个人被感染, 其中8个人是注射疫苗的,其余154个感染者都是使用安慰剂的。疫苗的有效性就是1 – 8/162=95.06%。
但这个资料是一个短期的资料,只是在研究阶段判断出的有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
另外,我们并不知道这个有效性会持续多长时间,有些研究只表明可能持续几个月的时间,这也有待于观察。
一个疫苗真正的有效性还取决于接种疫苗的广泛性,如果没有足够的人群接种疫苗,那么它的有效性也会大打折扣。
新冠疫苗在临床研究期间的结果是安全的,和其它疫苗所产生的常规副作用没有太大区别。但是这里面有几个因素我们必须要考虑:
1. 疫苗还没有经过大规模使用,病人使用疫苗的时间也很短,是否会产生长期的副作用还不清楚。
2. 这个疫苗和过去的疫苗不一样,不是减活或死的病原体做成的,而是用mRNA(信使核糖核酸)制作的。
含有新冠病毒棘突蛋白基因的mRNA,在脂肪的包裹下,通过纳米颗粒与细胞膜融合,进入细胞浆,在那里转录翻译成棘突蛋白;再把棘突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刺激身体产生免疫反应。
mRNA疫苗的特点是开发周期短,能够短期大规模的生产。
它的缺点是不稳定,或者不能产生足够的抗原性来刺激身体产生抗体。另外它如果进入细胞核,还有可能干扰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
科学家们研究这种RNA的疫苗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了,过去试图用来对抗萨斯、艾滋病、禽流感以及癌症,都不成功。
那为什么现在用在新冠病毒上突然成功了呢?是方法上有了重大突破,还是我们为了应急而放松了标准呢?
我的一位长年从事细胞研究的专家朋友告诉我,这两种可能都有。和其它病原体相比,新冠病毒的棘突蛋白有很强的抗原性,它能够刺激身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和淋巴细胞反应。
但疫苗的确是使用了才三个月左右,长期的作用和副作用并不清楚。研究人群的样本还不够大。
最重要的是,从理论上讲,这个mRNA能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浆,也就有可能穿过细胞核的膜进入细胞核,从而干扰细胞的遗传物质。
我特别看了一下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对疫苗安全性的描述。CDC表示,目前来看疫苗是安全的,将积极关注它的安全性。同时又非常明确的说这个疫苗不会进入到细胞核而干扰遗传物质。
mRNA疫苗是否真的只会进到细胞而不会进入细胞核,从而干扰我们自身的遗传物质而产生长期和严重的后果,这是值得我们继续关注的话题。
我最后想要提个问题:面对一个生存率在99.8%的新冠肺炎,我们真的需要让每个人接种疫苗来抗击它吗?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作者简介:
杨景端,美国宾州杨氏整合医学中心创始人及医学主任、亚利桑那大学整合医学中心教授、美国临床针灸学院主席。出身中医世家,中西医双修,曾多次受邀在哈佛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贝勒医学院、美国精神病学年会做专题演讲。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