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越莓镇,宾夕法尼亚州 —— 下个月总统选举投票给谁,他毫无头绪。
2016年,这位36岁的共和党保守派成员对唐纳德‧川普总统的言行反感至极,一气之下将票投给了希拉里‧克林顿。此后,尽管他极不情愿地认可川普的累累政绩,却也逐渐改变心意,打算2020年将选票投给他。然而,每当总统发表一些对他来说令人发指的言论,他又望而却步。
“我只希望混乱的局面早日结束”,他一脸沮丧地说。“这就是我的投票意向:再无纷争。”
这位乡镇选民,正如其他那些很可能决定此次大选结果的选民一样,目前都倾向于选择乔‧拜登。他并非个例。
许多下个月即将投票的选民相信,如果拜登当选,所有的打砸抢、混乱和社会动荡都将收敛,只因川普不再是总统。一些人甚至将这种想法与选票紧紧挂钩。那些愤怒的选民和每一个对此逻辑煽风点火的记者,都错了。就像他们认为2016年的选举全部围绕川普一样错得离谱。它从来就不是。
保守派民粹主义联盟将川普送上总统宝座,但他并非该组织结盟的起因,而是其结果。选民经历了数十年对两个政党、国家机构、政府及文化的强烈不满,他们是为自己和社区投票,而不是两党阵营。上次选举的意义绝非是否投票给川普这么简单。
很多聪明人也一直漏掉这个细微但极其重要的差别。
如果反川普人士,或报导他的记者们能够花点时间倾听选民的心声,而不是乱开他们的玩笑,将其归类为异端份子、种族主义者、蠢货或其它什么流行词汇,就能明白这一点。
我指的不是像伞兵一样从天而降,来那么一天到饭店吃吃喝喝,美其名曰增进社区交流。切身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到社区大街上走走,看看政府是如何管理失败或将他们完全遗忘的。在镇上住两三天,跟大家一起上教堂,一起上班,看他们怎样教孩子们打棒球。
站在他们行走的土地上,真诚地对视他们的眼睛,或许你就能找到一丝同感心。不要局限在你自己的泡泡中远远观望。
至于拜登,尽管他信誓旦旦要将这个国家凝聚一心,对民主党有一丁点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把自己的党派团结在一起都相当吃力,更遑论整个国家。
极左派势必推行环保法案、消减警察预算或深度重组警局、大学免费、时薪15美元的最低工资、“全民医保”、改革教育系统、把极端课程例如“1619年项目”纳入教材。
他们会将这些理念充斥社交媒体、大街小巷和华盛顿,直到其心满意足。那不是威胁,而是现实。拜登并非他们钟意的候选人,但却是阻止川普的手段。如果拜登当选,他们必然要求回报。
温和派民主党人、独立人士、乡镇共和党人可能会将拜登送入白宫,但并不会为了满足左派势力而推行翻天覆地的政治改革,或改革所赖以实施的高税收策略。他们不会上街游行,但会默不做声地撤离这个当初他们决定加入的联盟。结果是,2022年中期选举势必出现瞬间易帜,倒向共和党候选人的局面。再次延续自2006年以来我们所见证的,左右疯狂摇摆的选举潮。
简单讲,这场政坛过山车之旅,近期内看不到任何出口。
每隔两年我们透过选票向华盛顿传递心声,但华府一次次解读失误。新闻界、闷在气泡里运转的政府、好莱坞、体育界和国家机构全都难辞其咎。
高层会议缺乏种族和文化多样性才是问题根源。那些在普通大学受过教育、每周参加各自宗教信仰活动、拥有枪支或在政府项目所涉环境中成长的人们需要参与讨论,在影响我们生活的决策议题上发声。
可惜相反,与会者大多是常青藤大学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他们没有普通人生活的经历,亦或有过,却早已抛之脑后。
人们感到被忽略。他们觉得一切不过是精英阶层之间的游戏,挑选着赢家或输家。选举折射出车祸般的混乱,结果是,大众被震得头晕眼花。
拜登团队试图将他描绘成愈合国家伤口的奴隶。无论谁在选举中胜出,无论谁在就职典礼上宣誓,我们的国家仍旧处在酗酒狂欢的迷乱与茫然之中。
原文No Matter Who Wins, There Is No Exit From the Roller Coaster Anytime Soon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简介:
Salena Zito担任国家政治记者,有长期、成功的事业。自1992年以来,她采访了每位美国总统和副总统,以及华盛顿的最高领导人,包括国务卿、众议院议长和美国中央司令部将军。不过,她的热情是采访全美成千上万的人。她在49个州的路上行走,通过失传的实地新闻采访接触普通男女。
本文所表达的是作者的观点,并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观点。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