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号称“无形的杀手”,症状发作非常迅速,似乎随时能够夺走生命。心肌梗塞有哪些发病征兆和风险因子?如何自救、治疗和复健?本文一一详细说明。
为什么会发生心肌梗塞?冠状动脉堵塞是主因
心脏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每天跳动大约十万次,24小时不间断地输送血液至全身,提供身体细胞所需的营养。为了应对如此大量的工作,心脏本身也必须消耗大量的养分、氧气,而围绕在心脏表面的三条冠状动脉,就负责供应心肌所需的资源。
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硬化、狭窄或堵塞,导致供给心肌的血液量减少,心脏肌肉得不到充足的养分,就会逐渐坏死,进而影响心脏功能。这种情况就称为“心肌梗塞”。
大部分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粥状硬化后形成斑块,剥落后堵塞血管而引起的。血管里是怎么形成斑块的?医学界并没有明确的定论,目前认为是血管内皮受损后,引起血液中的白血球、血小板聚集,与胆固醇、脂肪、钙离子等物质混合后,渐渐在血管壁凝结形成。
心肌梗塞发作前的7大征兆
急性的心肌梗塞发作时,病程往往非常严重且快速,令人措手不及,病患可能会出现心律异常、休克、失去意识,甚至心脏衰竭导致猝死。然而,在急性心肌梗塞发作之前,仍然会显现出一些征兆,提醒我们及时求医。
急性心肌梗塞的征兆:
1. 胸痛与胸闷:左胸和胸口正中心闷、痛,有压迫或烧灼感,且反复发生,休息状态下症状持续超过20分钟。
2. 辐射性疼痛:除了胸痛,伴随左肩、左手臂、下巴、脖子后方、背部等部位疼痛。
3. 呼吸困难或喘:平时走路、上下楼梯都不会感到喘,最近却开始觉得喘。
4. 心悸、心跳不规则。
5. 疲倦、头晕,有快昏倒的感觉。
6. 恶心、呕吐
7. 冒冷汗
其它症状如消化不良、喉咙噎住、胃有堵住的感觉,或是上腹痛和牙龈痛等也要留意。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和男性相比,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前较无胸闷、胸痛等症状,而是以手臂痛、身体疲劳的感觉居多。这些症状常让女性误以为自己只是最近太累,休息一阵子就好,因而延误诊疗时机。
中医看心肌梗塞症状:古代中医也观察到心肌梗塞的病症,称之为“胸痹”。比如,医圣张仲景锁着的《金匮要略》中记载着“胸痹”这种病症会“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或是“心痛彻背”,与现代医学的观察相吻合。
哪些人易中招?心肌梗塞的8个风险因子
什么样的人、在哪些情况下,较容易发生心肌梗塞呢?
年长、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高,冠状动脉渐渐地失去弹性,动脉内壁也会增厚。男性约45岁、女性55岁或停经之后,心肌梗塞的概率开始快速增加。而男性发生心肌梗塞的概率大于女性。
有家族病史:家族中若有患心肌梗塞的人,本人发生心肌梗塞的概率也较高。
胆固醇过高:血中的胆固醇过多,容易堆积在血管壁,加速形成粥状斑块,增加心肌梗塞风险。
高血压:过高的血压会破坏血管内皮,并使胆固醇更容易进入血管内壁形成斑块。
糖尿病:血管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环境,也让血管内壁更容易形成班块。
过重或肥胖:过重与肥胖都会引发血压、血脂过高,也容易形成糖尿病,进而提高心肌梗塞风险。
抽烟:烟品燃烧后所产生的尼古丁,会引发心跳加速、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并破坏血管内膜而产生发炎反应,提高血管栓塞的风险。燃烧香烟所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一氧化碳,其与血红素结合的能力更胜于氧气,所以会导致血液中的含氧量减少,迫使心脏加倍工作以供应全身足够的氧气。
天气寒冷:冷空气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并且使末梢血管收缩,导致血管阻力变大,接着造成血压上升、心跳加速、冠状动脉痉挛。冷空气也容易导致血液凝结,形成血栓。
急性心肌梗塞发作怎么办?中西医2招自救
心肌梗塞发作当下,感到胸闷痛,可以先使用医师开立的硝化甘油(又称硝酸甘油),其作用是扩张冠状动脉,迅速缓解症状。
作法:立即采用坐姿或半坐卧姿休息,并将硝化甘油片含在舌下。含药时暂时不吞口水,让药物随着唾液溶解而吸收,如果将药物吞下肚则无效。
含第一颗,通常1~2分钟就会有效果;若症状没有减轻,则每隔3~5分钟再含一颗。若含第三颗症状仍未改善,必须立即送医治疗。
心肌梗塞若紧急送医,则时间分秒必争,因为缺氧而受损的心肌无法修复、再生,若损伤太多就会影响心脏功能,造成死亡率上升或出现其它并发症。
中医的心肌梗塞自救法:若身边无药物,除了赶快求救以外,在救护车到达之前,也可以按摩穴位来自救。
作法:
① 用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掐住极泉穴和中府穴,可快速提升心肺功能。
极泉穴:属于心经的穴道,位于腋窝正中间的凹陷处、腋动脉搏动的地方。
中府穴:属于肺经的穴道,在锁骨外端下方凹陷,下一横指处。
② 右手拇指按住左手手肘窝横纹,左手肘同时弯曲,做举哑铃动作。再换边进行。在紧急情况可能保命。
手肘内侧的横纹上有三个重要穴位——少海穴、曲泽穴、尺泽穴,分别属于心经、心包经与肺经的穴位。
③ 掐住阳溪穴,能缓解胸痛。
阳溪穴:五只手指张开至极限时,大拇指下方的腕部凹陷处。
心肌梗塞如何治疗?在黄金时间打通血管
若是急性心肌梗塞,在病患出现胸痛后的12小时黄金时间内,应该到医院接受再灌注治疗,以缩短心肌缺氧的时间。
再灌注治疗,就是打通被塞住的动脉,让血液再度流入心脏。目前有两种方式:施打血栓溶解剂,或使用心导管实施气球扩张术、置放血管支架以及血栓抽吸手术。
● 血栓溶解剂
最常用的血栓溶解剂是组织胞浆素原活化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它能够促使堵住冠状动脉的血块分解。但副作用是容易出血,因此3个月内头部或脸部有明显外伤,或有脑出血、脑内肿瘤病史的话,不可使用。
● 心导管治疗
执行心导管治疗的过程中,医师会将前端配有小气球或心脏支架的心导管,由手腕或腹股沟处破开皮肤,伸入动脉,逆着血流方向到达主动脉,再进入冠状动脉堵塞或狭窄的部分。到达目的地之后,将气球加压,撑开血管,加大血管内部的直径,使血流能够畅通无阻。
为了使扩张血管的效果更持久,医师会视情况在患部放置支架。冠状动脉支架是一种细小的金属导管,长度从8毫米到48毫米,直径从2.5毫米到5毫米不等。植入完成后,支架会永久留在血管内,1~3个月后会逐渐地被增生的血管内皮覆盖。
如果在血管堵塞处发现许多血栓,也可以采用血栓抽吸手术来清除,避免冠状动脉远端更细微的血管再度发生栓塞。
目前心导管气球扩张术的治疗优于血栓溶解剂,死亡率较低,且术后3个月动脉更能保持畅通,也有较小的复发率及并发症。
若是较不紧急的心肌梗塞,除了以心导管介入手术治疗以外,也可以用冠状动脉绕道手术。这种手术是截取身体其它部位的血管,比如腿部的大隐静脉、胸腔壁内的内胸动脉,或是手部前臂的桡动脉,透过手术接在心脏的冠状动脉上,目的是创造心脏血流的另一条途径,增加心肌养分与氧气的供应量。
至于药物治疗方面,主要目的是防止血块再度产生,因此病患必须服用抗凝血的药物,比如已有百年历史的阿斯匹灵(aspirin),功效除了止痛、抗发炎以及退烧外,也能使血小板不易凝集,降低有急性心肌梗塞病史患者日后因同样问题所造成的死亡率。抗凝血药物最主要的副作用,就是增加身体其它部位出血的风险,比如消化道溃疡、出血,其它副作用还有抑制呼吸、白血球低下、再生不良性贫血等等。
心肌梗塞治疗后,应尽早开始复健
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经治疗状况稳定后,就可以开始复健了。早期复健不仅可以克服姿势性低血压的问题,也可以逐渐增强体能。应尽快从床上坐起开始,接着可以在床边坐、站或踏步,逐渐增强为在助行器或轮椅的支撑下,开始缓慢的步行运动,目标是在出院时可以恢复日常生活的能力。
日后也应该保持适当的运动,比如进行每天走路2次、每次15~30分钟(逐渐延长走路时间),以减少心肌梗塞的发作概率。
参考来源:高雄荣民总医院全球心肌梗塞照护网、台大医院、亚东纪念医院、台湾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