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0年09月02日讯】谈到麻雀,可能有人的印象是叫声聒噪,对农作物极具有破坏力。不过,最近山麻雀却受到环保团体的关注。由台湾生态纪录片导演邱彩绸执导的《山麻雀》,深入探讨山麻雀在日渐恶化的环境下,所遭遇的生存困境。一起去看看。
树洞上亲鸟忙着叼虫喂食雏鸟,这是2008年被列为一级的保育类动物“山麻雀”,近年来数量却越来越少;眼见山麻雀日益濒临绝迹,台湾湿地保护联盟委托资深纪录片导演邱彩绸拍摄纪录山麻雀。
嘉义市美术协会理事长 王德合:“她花了4年时间,来记录一个等于不是那么明星的物种,那4年的时间像傻子一样,这样的一个坚持,那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难得。”
民众 詹珳淇:“台湾还有这么一群,这么纯朴、这么可爱、这么热忱地在这一个生态保护上面,爱护我们台湾这一块土地,我真的很感动。”
场地负责人 黄逸蓁:“想要推广让民众可以知道说,其实我们在台湾有很多的纪录片导演,他们所拍的影片可以让更多人看到,进而有所感动,然后再有所行动这样。”
长年观察生态纪录的邱彩绸,为了上山拍摄纪录山麻雀,坐着茶农的采茶车,穿梭在茶区的产业道路上,也曾夜宿工寮,花了近4年时间,终于拍摄制作完成《山麻雀》这部纪录片。
纪录片导演 邱彩绸:“我们上去之后,因为我们没有车下来啊,所以他就把我们丢在山上2、3天,然后等他2、3天之后,再来把我们接回去,(所以你们在扎营喔),我们去睡人家的工寮。”
由于山麻雀习惯在洞穴中筑巢,但却不会挖洞,只能借助人工巢箱或别种鸟类使用过的巢穴,这是导致山麻雀数量稀少的原因。山麻雀跟麻雀看起来很相似,但长相却略有不同。
纪录片导演 邱彩绸:“麻雀它的脸颊,它有颊斑,黑色的颊斑;山麻雀它从外观就可以去分辨它的雌雄鸟,公鸟本身的羽色,就是比较亮丽的橘色,然后脸颊没有颊斑,那母鸟跟麻雀很像,但脸上没有颊斑这样子。”
影片放映后,现场引起热烈讨论,民众不仅对山麻雀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唤起大家对于环境保护的行动力。
新唐人亚太电视方雅娴台湾嘉义采访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