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台著名学者钱永祥批中共曲解五四精神

在5月6日中共外交部记者会上,华春莹在回答“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波廷杰4日在弗吉尼亚大学米勒中心发表演讲时称,‘五四’精神的继承人是有公民意识的中国公民。中方对此有何评论?”的提问时称:“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当代五四精神真正的继承人是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公民。”

在5月8日举办的题为“自由主义爱国主义”的线上政治哲学讲座上,台湾著名学者、中央研究院人文社科研究中心研究员钱永祥,对华春莹的上述观点实际也是中共的一贯观点表示了不同看法。

钱永祥认为,自由主义和爱国主义是当代中国从五四运动至今重要的两个思潮,对中国的现实政治发生重要影响。

什么是自由主义?钱永祥说,自由主义的基本想法包括三点:“首先,一个正当国家的基本责任是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其次,主权在民、施行平等选举的民主政治,才有正当性;第三,相信多元,鼓励大家去实践自由,所以社会肯定是非常多元的,宗教、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多元;最后,个人权利为本,相信自由、民主、平等等普世性的价值。”

在钱永祥看来,爱国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集体认同。爱国主义背后的政治意义是,因为我们一出生就在一个特定的国家里面,共享一套身份、传统等等,所以有道德义务去爱我们的国家,甚至应该为了国家这个“大我”而放下甚至牺牲个人利益和个人权利。”

钱永祥认为,五四运动的话语同时包含了这两种主义。新文化运动期的鲁迅非常强调自由主义,个性解放,自由民主,等等,所以可以说五四运动是自由主义的起点。但官方现在的论述是,五四运动是爱国主义,进一步被诠释成爱党爱国,自由主义在这种诠释中消失了。为此,他特意提到了华春莹评美副国安顾问伯廷根的五四演讲。

接下来,钱永祥对对爱国主义进行了三重批判。

他说,“爱国至少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政府(government)。绝大多数人会同意,爱国不等于爱政府,而且多数爱国者都会批评政府施政。第二层,是政体(state),爱国也不等于爱政体,比如有很多推翻政体的革命者也是爱国者。第三层,爱国是爱国族、民族(nation),由历史语言文化等等构成,为我们提供了身份的认同,让我们有归属感,愿意为之去牺牲。

对爱国主义的第一种质疑,爱国是偏狭而封闭的心态。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不能当世界主义者,平等地看待所有的民族、所有的人?多数人不会这么问。

对爱国主义的第二种质疑,爱国不够理性,而是偏执。先爱国,再会去了解山川历史等等,而不是相反。任何国家在历史上都有优点,也有血迹和罪恶。

对爱国主义的第三种质疑,是掌握权力的群体建构出来的群体想像(i.e.Anderson想像的共同体),免不了沙文主义,忽视歧视排斥国内的弱势族群和敌视国外族群。这三个批评都有道理。”

那么爱国主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钱永祥认为是“介入”。

他指出,“爱国者对国家的承诺是以对国家的美好想像为基础的,强烈希望国家能满足这些关于美好的标准。爱国者肯定会以为是国家的主人。爱是主动介入,是投身。爱不是被动归顺。顺民不可能爱国。操心奉献抗争牺牲,都来自于主人意识,而并不需要有主权在民的民主制度,但会促进民主制度。民主制度可以使爱国者不抛头颅洒热血也能承担国家的命运。

爱国者不会颂扬现状和掌权者,而是追求美好前景。爱一个人,我们接纳其缺点但冀望、敦促、祝福其上进,爱国亦然。

爱是关键的动力,让我们去追求美好的国家,但方向是模糊的。爱如果是盲目的,那么爱国者的责任没有完成。方向错误会造成伤害。悲情、愤怒、复仇等情绪会让爱国的动力走上不正确的方向。”

钱永祥的结论是:“爱国主义的前提和目标与自由主义的自由、平等是相呼应的。爱国主义为自由主义提供了情感动力,自由主义为爱国主义提示了伦理边界,二者并不矛盾,而是互相支持的。”

演讲中,钱永祥还给听众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所熟悉的爱国主义一直是弱国的爱国主义,因为一直受到外国侵略,积弱不振,民智未开,经济不发达,几乎被瓜分,所以一百多年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有令人敬佩的爱国意识。今天,中国是崛起中的大国,并不担心别人来分裂来割据,而是开始想自己要在世界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过去弱国时的爱国主义,倾向于防御,情绪上倾向于悲情、愤怒、报复,方法上倾向于集体主义。现在中国是强国,爱国主义是否应该更包容?特别是中国的年轻世代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作者提供/责任编辑:王馨宇)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