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降息非万能 滞胀漩涡谁逃出?

作者: 赵晓彤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0年03月11日讯】武汉肺炎( COVID-19)疫情冲击全球经济,自3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紧急降息之后,主要国家央行也纷纷发布降息决定,被视为全球新一轮量化宽松开始。但市场质疑,降息策略是否可以有效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有分析人士认为,在疫情下降息或会导致经济滞胀

市场认为美国紧急降息拉起这一轮量化宽松潮,但中国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这一轮量化宽松是从中国开始的。

降息不能让工厂恢复运转

中国大陆是全球供应链中重要的产品输出国,也是武汉肺炎病毒的爆发地,其经济首当其冲。

武汉疫情爆发后,中国央行连续为银行体系和市场提供大量流动性,其方式并未直接调降基准利率,而是采用了下调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方式压低实际贷款利率。

虽然变相降息的措施,为一些大企业提供了短期的资金支撑,但并未让中国这个“世界工厂”重新运转起来。若企业不能有效吸收流动性,则资金会进入市场,推高物价,也会导致大量资金流入股市,推高股市泡沫破裂风险和金融体系风险。在疫情爆发后的2月3日至3月6日,中国股市已经涨了10%。

目前看来,中国大陆的企业尚不能完全有效吸收流动性。以中国经济生产最活跃的两个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例。

北京要求自2月29日起,要以街道用电量来考核企业复工率。但《财新网》的调查报导指出,许多企业不具备复工的条件,但为应付检查,全天开电、开灯,有的让机器空转耗电来达到“复工标准”。出现中共发改委的报告写的是浙江复工率超过90%。但杭州的真实复工率平均大约仅在20%~40%左右。

《共同社》引述日本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位于中国广东省和福建省等地区的457家日企的复工率仅为6.7%;在已复工的企业中,仍有4成多企业复工率不足60%,员工及原料不足是导致复工难的主要原因。

跨国企业和大企业复工率低,中小企业生存难以维系,经济收缩在所难免。

最新中国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有99.8%的登记企业为中小型企业,他们对中国GDP的贡献超过60%。

《财新网》报导,截至2月26日,中小企业复工率仅为32.8%,并且他们无处申请抗疫的低息贷款。据渣打银行2月的调查显示,有62%的中小企业表示目前的资金仅够维持三个月。

彭博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Tom Orlik)表示,武汉肺炎疫情对经济影响严重,疫情已经成为全球问题。并对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率由原本的5.9%,调整为3.5%,最新估计首季增长仅有1.2%。

跨国运输停滞 环球供求失衡

“世界工厂”生产端停滞,生产恢复面临困难,让全球陷入断供风险。海运在全球供应链中也是至关重要,而疫情已导致跨太平洋航运被打乱。

由于中国的疫情导致出口骤降和航运中断,许多集装箱停滞在中国港口,无法使用。集装箱紧张,令大量船舶只能停靠在港口,跨太平洋海运的成本急升。

出口商行业组织农业运输联盟执行董事Peter Friedmann对《华尔街日报》说:“目前空集装箱供应不足,很难获得舱位,而且出港运力不足,无法处理所有寻求预订舱位的货物,尤其是运往中国的货物。”

美国的水果和蔬菜出口商International Produce Group也表示,大家都在抢集装箱,竞争非常激烈,这可能导致近期他发往中国的橙子减少一半。

追踪钢材、矿砂、煤、谷物等散装原物料运输成本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已从去年9月的波段高点崩跌80%。该指数被认为是经济领先指标,与全球经济景气荣枯息息相关。

若疫情在全球加剧恶化,出于防控疫情的考虑,各国之间航运中断的情况或会随之更加严重。

如此,即使中国大陆的工厂复工率高企,也无法缓解全球供应链中断而导致全球范围内物资供需失衡的问题。

供需失衡 出口急跌物价高涨

全球范围的断供,断运,会导致全球供需不平衡,进一步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这种影响首先会在一个国家的进出口和物价中反映出来。

以中国为例,在北京报告复工率已超90%的情况下,中国海关总署3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今年前两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5,919.9亿美元,下降11%,其中,出口2,924.5亿美元,下降17.2%;进口2,995.4亿美元,下降4%。数据显示,以美元计,1月至2月贸易逆差70.9亿美元,去年同期为顺差414.5亿美元。这是2018年4月以来首次录得贸易逆差。

2月初,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按年上升5.4%,创逾8年以来新高,高于市场预期增幅。其中食品价格按年升20.6%,猪肉价格上涨116%。

虽然中国大陆2月的CPI尚未公布,但信银国际首席经济师廖群预测2月CPI仍会维持在5-5.5%的高水平。

东亚银行高级外汇市场策略师叶泽恒对《苹果日报》表示,若疾情持续至第二季,市场就要关注滞胀风险、供应链断裂问题及经济恢复进度。

救助本地中小企 逆全球化启动

《路透社》引述财新智库研究主管钟正生表示,疫情导致消费停滞,对服务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他还表示,近期北京出台的货币政策主要针对制造业、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而疫情导致中小企业现金流损失则是难以弥补的。

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表示,他赞成推出有针对性的财政措施,政府比较担心因疫情失去收入的个人,小型企业,小型农场,和某些真正遭受重创的领域。

据外电引述消息人士表示,欧洲央行可能会为受疫情冲击的中小企业提供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

长远来看,除了有针对性的财政措施之外,逆全球化的供应链重建也是化解风险的一个方法。

《自由亚洲》引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Harold James的话,疫情造成的中国工厂停产,打乱了全球供应链,目前生产商已采取行动,以减少疫情暴露出来的远距离薄弱环节。

美国经济学家俞伟雄表示,疫情让人们意识到在一定程度的全球分工是好的,但如果走极端的话,就很容易把自己暴露在这些风险当中。即全球化浪潮也会物极必反。

(转自看中国/责任编辑:叶萍)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