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借箭借东风 诸葛亮神机妙算

文/古春秋

舌战群儒

刘备为曹军败于长阪,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只身随鲁肃过江,遭到东吴一班名士的诘难。诸葛亮神态自若,以超人的胆识与之展开舌战,辩才滔滔,令东吴一班名士折服,最终说服了孙权,形成孙刘联盟的局面。

诸葛亮进行舌战的是东吴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名士,有二十余人,个个峨冠博带,整衣端坐。诸葛亮与他们逐一相见,各问姓名。

张昭等见诸葛亮丰神飘洒,气宇轩昂,料想一定是来游说的,于是首先向诸葛亮发问。

张昭问,听说诸葛亮在隆中隐居之时,将自己比作管仲、乐毅,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诸葛亮回答说,是这样的,这不过是我平生一个小小的比喻罢了。

张昭问,听说刘豫州(刘备)三顾草庐,才有幸得到先生襄助,还说有了先生感觉如鱼得水,但是,他现在连自己驻扎的荆州也被曹操夺去了,不知你们今后有什么打算?

诸葛亮回答道,在我看来,夺取荆襄之地易如反掌,只不过刘豫州是躬行仁义的明主,不忍心夺取刘表的属地。刘琮年幼,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这才使曹操得势。不久前我主刘豫州屯兵江夏,那是出于更好的谋划,不是等闲之人可以知道的。

张昭问,如此说来,先生自比管仲和乐毅,好像有点言行不一。我们都知道,管仲帮助齐桓公称霸诸侯;乐毅扶助弱小的燕国夺得齐国七十多座城池,这两个人都具有济世理国的才能。先生自比管、乐,也应该为天下老百姓除害,剿灭乱贼。可实际上,刘豫州没得到先生之前,还能够打些胜仗,占据一些城池;现在得到先生却被曹操打得丢盔弃甲,到处逃亡,一路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为什么刘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而不如得到先生之前呢?管仲、乐毅是这样的吗?

诸葛亮(大纪元制图)

诸葛亮哑然而笑,回答说,我的主公刘豫州以前在汝南打了败仗,暂时投靠了刘表。当时他的军队还不到一千人,将领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刘豫州所占据的新野只是一个小县城,人少,粮食更少。刘豫州不过是暂时藉以容身,不会真的以新野这个小地方来称霸一方。即使如此,我们凭借着装备不精、军粮短缺的军队,用计火烧博望、火烧新野,打败百万曹军的前锋部队,夏侯惇、曹仁吓得心惊胆裂。想必管仲、乐毅的用兵可能也不过如此吧。而寡不敌众、一时胜败都是兵家常事。先前汉高祖屡次被项羽打败,最后垓下一战彻底击败项羽,这是韩信这样真正有谋略的英雄辅佐的结果。不像一些夸夸其谈的人坐在家里谈天说地,无人能比,但是真正临机应变在战场上出谋划策,却一点办法都想不出来。这才是让天下人觉得太好笑呢。

张昭无言以对。

后边上场的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德枢等皆在诸葛亮的对答如流中哑口无言,面带羞惭和愧色。

当张温、骆统也想上前与孔明辩论时,武将黄盖忽然走进来大声说:“孔明是当世奇才,你们却百般刁难他,这不是敬客之礼。曹操大兵临境,不思退敌之策,却在这里论辩斗嘴,这有意义吗?”

黄盖于是请诸葛面见孙权,辨析局势,陈说与刘备结盟的利害关系。

草船借箭

赤壁之战流传最广的佳话,是诸葛亮的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在正史中没有记载,罗贯中《三国演义》有生动描述,中国民间也以戏剧形式广为传唱。杨静亭所着、刊于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的《都门纪略》记载的京城黄皮班、梆子班擅长表演的节目单中,就有〈草船借箭〉等三国曲目。

草船借箭的故事起因是周瑜谈论与曹兵水路交战,弓箭是最好的攻防武器。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需要十万枝箭才够用。战事紧急,必须在较短时间内造出十万枝箭。当时吴国工匠的能力,至少要十天时间才能造出这么多箭。

周瑜知道诸葛亮智慧超群,向他请教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造出十万枝箭。诸葛亮对周瑜说,三天就可以了。

周瑜听了大吃一惊,以为诸葛亮说大话。但是诸葛亮不慌不忙,还签下军令状,如果到时交不出这么多箭,军法从事。

诸葛亮造箭,不找工匠,却要吴国大臣鲁肃准备二十只小船,每只船上要军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为幔,并插满草,诸葛亮并一再要求鲁肃为他的计谋保密。鲁肃为诸葛亮准备好船和其它必需的东西,可是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

诸葛亮说三天时间就能备好十万枝箭,可是第一天并没见到他有什么动静,第二天还是这样,第三天马上就要到了,一枝箭也没有见到,大家都为诸葛亮捏一把汗。

第三天半夜时分,诸葛亮悄悄地把鲁肃请到一只小船中,鲁肃问:“你请我来干什么?”诸葛亮说:“请你跟我一起去取箭。”鲁肃大惑不解地问:“到哪去取?”诸葛亮笑笑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于是诸葛亮命令用长绳把二十只小船连接在一起,向曹军营地进发。

当天夜里,大雾漫天,诸葛亮命令船队快速前进。船队接近曹军营地时,诸葛亮命令把船队一字排开,然后命令军士在船上擂鼓呐喊。

鲁肃吓坏了,对诸葛亮说:“我们只有二十条小船,三百余士兵,万一曹兵打来,我们必死无疑了”。诸葛亮却笑着说:“我保证曹操不敢在大雾中出兵,我们只管在船里喝酒好了。”

听到江上擂鼓呐喊声,曹操召集大将商议对策。因为长江上浓雾弥漫,不知道敌人的具体情况,所以派水军弓箭手乱箭射击,以防敌军登陆。曹军派出约一万名弓箭手赶到江边,朝着有呐喊声的地方猛烈射箭。

一时间,箭像雨点一样飞向诸葛亮的船队,不一会儿,船身的草把上都扎满了箭。于是,诸葛亮命令船队掉转身,把没有受箭一侧面向曹军,很快也扎满了箭。估计船上的箭扎得差不多了,诸葛亮命令船队迅速返回,这时大雾也开始渐渐散去,等曹军弄清楚发生的事情时,诸葛亮的船队已经去远了。

诸葛亮船队到达吴军的营地时,周瑜已经派五百名军士等着搬箭了,经过清点,船上的草把中足足有十万枝箭。

周瑜对诸葛亮十分敬佩,鲁肃更是称赞说:“先生真是神了!如何知道今日会有大雾弥江呢?”

诸葛亮答道:“作为将帅,不通晓天文地理,不知奇门,不懂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那是庸才。”

诸葛亮精通天象,知道当天长江水面将有大雾,巧借大雾掩护,故意惊动曹兵,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十万枝箭。

借东风

最能表现诸葛亮智慧和才学的还是借东风的故事。

据史书《江表传》记载,东吴军队火攻曹军的时候,的确是“东南风急”。宋元以来,民间盛传诸葛亮祭风的情节,元杂剧也有王仲文所写的《七星坛诸葛祭风》,可见诸葛亮借东风的事迹尽管不见正史记载,却在民间广为传颂。

借东风的故事是说,周瑜定下火攻曹军的计策之后,猛然想起冬季盛行西北风,极少吹东南风,不觉心烦意乱,称病卧床。

鲁肃请孔明给周瑜诊病,孔明在纸上密书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此语说中周瑜心事,周瑜不得不在心中暗赞诸葛亮是神人,于是请诸葛亮想办法。

孔明道:“亮虽不才,曾遇到奇异之人传授与我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若要东南风,可在南屏山上建一座平台,叫作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举旗旛围绕。我在台上做法,借三天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怎么样?”

周瑜道:“不必三天三夜,只一夜大事可成。交战形势迫在眉睫,请万万不要迟误。”

孔明道:“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停,如何?”

周瑜大喜,一下坐起身来,立即使五百名精壮军士,到南屏山去筑坛,拨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听候使令。

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赤足披发来到坛前,吩咐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随口乱讲话。不许大惊小怪。违令者,斩!”众人领命。孔明缓步登坛,看好方位,在炉中烧香,在盂盆内灌水,仰天暗祝。孔明一天上坛下坛三次,却不见东南风起。

周瑜等人都在中军帐内等待东南风。黄盖等已准备火船二十只,曹营中有周瑜派出的内应甘宁等缠住其水军督将在寨中每日饮酒,不放一个人到岸上去哨探,四周全是东吴兵马,围得水泄不通,将士们个个摩拳擦掌,只等账上号令。

这天晚上,天色晴朗,微风不动。周瑜对鲁肃道:“孔明之言实在荒谬。隆冬季节,哪来的东南风?”

鲁肃说:“我想孔明并非谬言。”

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起,旌旗飘动。周瑜出帐看时,只见旗角竟真的飘向了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作。

周瑜惊叹道:“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神机妙算,人不如也。”(待续)@*

点此阅读:历史名人诸葛亮 系列文章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