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行,何由考之?”当屈原放逐,行吟游荡于水泽山地时,他仰天长叹,俯首挥就一首《天问》,怀着悲悯的心情向上苍发出一百多个疑问。他的第一个问题,即远古之时,天地从哪里产生,是谁将天地间的万物形态流传至今?浩荡苍穹,茫茫宙宇,这天地万物,早在人类留下第一个文明足迹时,便已恒久般地存在。这个谜题,或许只有造物者才能解答。
一千多年后的公元1282年,朝代几经更迭,从战国流转至宋元之交,一位舍生忘死的南宋将领,在元人的湿寒监牢里,同样写下一支长诗。身困于囹圄,心思却沟通古今,上天入地,他拨开层层迷障,似乎在八尺见方的空间里顿悟浩淼无穷的大道。仿佛在回应千年无解的疑问,他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正身直行 众邪自息
南宋著名将领文天祥,生平有两首名诗传世,其中之一的便是这首在牢狱中歌以咏志的五言长诗《正气歌》。自盘古开天辟地,鸿蒙初分,轻而清者为天,重而浊者化地,天地间的世界便逐渐产生各种能量,或者有形无形的物质。它们之间相互激荡,又生成新的能量或物质。其间有一股堂堂正气,浩渺无垠,充斥于寰宇,赋予世间万物各种具象。在天上,它变成了明灭相应的日月星辰;在地上,它就成为山岳湖海。这些事物的本身,就直接间接地传达着正气的内涵。日月东升西落,以定昼夜四时,信而有征;星辰指引方位,昭示人间兴替,智而无言;山峦绵延广博,气势静美磅礡,仁者之态;流水善利万物,甘居万物之下,善者所行。
人生于世,与世间万物相感相通,这股正气赋予人身,便成为孟子所说的“浩然正气”。气本是人体及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若人身正气凛然,正义长存,便可修身养性,百邪不侵,接近于圣贤明哲。
正如文天祥在《正气歌》序言中写到,因他不肯降元,被关押在土墙垒砌的监牢里长达两年,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夏日里,监牢内的环境湿热而封闭,让他备受七种恶气的煎熬。积雨漂床为水汽;污泥久阴为土气;骤晴暴热,风道四塞为日气;檐下炊爨,炎热肆虐为火气;仓储腐烂,发出阵阵霉气,是米气;人多拥杂,发出汗臭腥臊,是人气;粪便、腐尸的恶臭更是弥漫在空气中,是为秽气。正常人呼吸着这些恶浊气体,哪能不染病呢?
是什么保护了文天祥的生命,是他比普通人更强壮,还是冥冥中有神明相助?文天祥的回答是:“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只因胸中一股正气不散,便能以一敌七,水火无伤。所赖者,唯天地之浩然正气也。
养气之道 在乎正心
人之初,性本善,人类与生俱来的善性或许便受这股天地正气影响。但人若在后面的生活中,没有坚持正气的修养,就会被世间的利欲、苦难等任何负面因素干扰,削减正气的力量。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若要长葆正气充沛,还需向孟子学习养气之道:“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正气是天地间最为盛大、最为刚强的能量,如果人用正直的品性滋养正气,它就会冲塞于宇宙世界。浩然正气是与人间的道义和正直相联系的,需要人不断积累道义德行才能充盈不竭。如果不慎出现有损于正义的举动,行为有愧于正义,正气便会萎缩乃至衰减,邪气随之而来。孟子还认为:“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心志是气的统帅,若心存正义,正气可充塞全身;反之,若心生邪念,邪气便停留在人身上,招来周围乃至更广阔空间中邪恶的事物。
《聊斋志异》的《河间生》记载了一个书生与狐妖交往的故事。书生家的农场里有个山丘大小的麦穰垛,因家人常去麦穰生火,垛上便出一洞,一只狐妖便钻进洞中生活,还化成老翁去拜见书生。有一次,狐翁带着书生,风驰电掣来到一座千里之外的城市。在一家酒楼里,狐翁随意取用客人的酒食与书生共享,却没有人发觉。书生见一个红衣人的桌上摆着金橘,便要他去拿。狐翁却说“此正人,不可近。”试想那隐身无影的狐翁,本领比之凡夫俗子不知高出多少倍,只因凡人身怀正气,就不敢靠近。可见强弱之较,不以小能小术区分,最关键的乃是正义与否。
饱读圣贤书的书生当即警觉,狐妖能接近他,必然是自己心有邪念的缘故,从今往后,他必须修炼一身正气,令神鬼无犯!当他心生正气,狐翁用妖术幻化出的假象瞬间消失,这只妖精更是逃之夭夭,不留踪迹。
在历史上更多的志怪小说中,作者常常呈现这样一个桥段:精怪吸食人体精华之前,总是扮作妖艳女子引诱凡人,待其意乱情迷之时,暴起而攻,剖其心、割其喉而食。这类怪物自有超常的灵力,若要害人,直接下手岂不痛快,为何要多此一举,先行美人计呢?想必这也与正气相关,当人一身正气时,鬼怪就像那个狐翁一般不敢亲近,遑论进一步的侵害。故而,先乱其心,在其思想中充满邪念贪欲,那么在人体这个有限的容器里,正气被削弱。一旦人无正念,身体散发出邪气时,便和邪灵的能量相通,精怪之徒便可接近,实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故而正气长存,不仅可以抵御人世间的邪气,更可以阻绝幽冥间的邪灵侵扰。
天地所系 道义之根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天地间万事万物,遵行天道规律流转变迁至今,所依靠的就是宇宙中天道不变的正能量。正气照应到人与其文明而言,对内便可修养身心,即使身死形灭,刚正之精神却永垂青史;对外便可保家卫国,尽管朝代更迭,帝王将相俱为尘土,但只要正气不衰,中华五千年文明便得以保存和发扬。
古时候,中华儿女一身正气,在危难时更能表现为耿直的忠义、刚健的风骨、高洁的情操。当逆臣贼子颠倒是非黑白时,当诸侯藩镇窃取国家大宝时,当强虏铁蹄进犯中原九州时,历史上总会出现一个个英雄,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用生命捍卫心中的信仰、人间的正义。正如文天祥在《正气歌》里所写:“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随后,他所列举史上十二位英雄人物,身份遍及良史、忠臣与猛将。虽然多数人惨遭现实中强权与邪恶的戕害,但无一不是怀抱视死如归的丹心浩气,舍生取义,保存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气节。他们的故事,化作一部部激荡人心的壮歌;他们的名字,不仅被篆刻为正气的化身,更加成就了一个个修养正气精神、延续正统文化的神话。#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