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可怕的人,从来不是小人,也不是坏人,而是无明的人。
所谓的无明,是我们没有觉察自己是无知的,甚至坚信自己是对的,听不进去别人的苦劝,害人害己。
【1】
有个女子,才结婚几个月就离婚,原因是她不想看别人的脸色过生活。她说,婚后先生就去上班,算是高收入的主管阶级,她在家闲着无聊,偶尔去逛街购物刷卡,也不过十几万元。
结果她先生看了刷卡单,说要限制她的额度,她一气之下,就把卡丢到先生脸上,说自己要去上班赚钱,然后自己去办卡,去购物,去过自己的生活,再也不要看人家脸色。
朋友问她先生一个月的薪水多少?她很得意的说不多,大约只有十万元。
朋友听了她的回答,内心开始为她的人生感到遗憾。
因为,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她的先生不是个小气的坏蛋,而且也应该是个能包容的人;相对的,她的冲动,反而是结束两人缘分的关键。
尤其,当一个男人当到了主管级,虽然赚的钱不算少,但工作的压力想必也是很大的,相信他也是怕老婆担心,才没有让她知道工作上的辛苦,结果,她反而不知惜福,还觉得他的薪水太少。
像她这种活在“无明”中的人,老实说,我们身边就一大堆。
【2】
有个人个性木讷老实,但自从被公司裁员失业后,就一直意志消沉,赋闲在家。他们家的每月开销,包括房贷和小孩子的学费,都由他老婆在餐厅当会计,一肩扛起来。
虽然大家都很热心,帮他介绍工作,但他总是做没几天,就不想上班。后来,他开始去和人家赌博,一开始小赚一点钱,后来一输再输,最后连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也都拿去赌。
因此,左邻右舍经常可以在半夜,听到他们夫妻在吵架。后来,两人吵到门外,惊动里长,这位失业的邻居还请里长和其他住户来评评理。
他的意思是,他也是为这个家好,才会想去翻本,并不是他爱赌,而且他已经摸到赌钱的秘诀,只要再给他一点赌本,他会赢很多钱回来养家。
然而,他老婆却哭着说,家里的钱早就被拿光了,现在身上的一点钱,也是去娘家借来的,再拿走,小孩子要吃什么?
里长和其他人听了,就说是他不对,但由于他无法接受,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后来,他欠了地下钱庄很多钱,从此就没有再回到这个家。
无知,人皆有之,但只要我们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不会危害他人。
然而,无明就是很恐怖的东西,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所谓的无明,是我们没有觉察自己是无知的,甚至相信自己是对的,听不进去别人的苦劝,害人害己。
因此,无明的人,是最可怕的,尤其当这个人是我们的亲朋好友时。
【3】
有一位乡下的大地主,生了三个女儿,这三个姐妹感情非常好,即使上学或回家读书和睡觉,都在一起,不愿分开,在乡里间成为佳话。
然而,三姐妹长大各自嫁人后,大姐和二姐两家人仍是住在一起,感情和以前一样好,只是小妹嫁到远地,嫁给了一个生意人。
过没几年,小妹的先生似乎生意不顺,负债累累。有一天,小妹回家来,要求父母提前把家产分一分,父母听了差点昏倒,大姐二姐也骂小妹不孝,但小妹又哭又闹说自己本来就应该拿家产,现在她缺钱,提前拿有什么不对?
父母拗不过她,最后答应把家里的田产和不动产,分了三份。
小妹又哭闹起来,说应该分成四份,她拿两份,因为大姐二姐都没有负债,先生又都有赚钱和积蓄,她的老公负债累累,难道全家人都对她见死不救?不怕她老来没有依靠?
大姐二姐听了很难过,她们并非在意那些家产,而是心寒小妺何时变得如此现实自私,又不讲道理。
然而,小妹仗着父母宠爱她,哭闹之外又绝食抗议,大家只好依了她。
小妹拿走了家产后,大姐二姐也开始疏远她,渐渐的和她形同陌路,可以说,她为了家产,斩断了和家人的缘分。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深浅长短不一,是否会变成善缘或恶缘,全由无明的一方决定。
【4】
有个人是经营健康食品的。
有一天,他去找朋友借钱,说周转上有急用。朋友为了减轻他的心理负担,就说干脆买他的健康食品来吃,让他有收入。
结果这个人反而开始觉得朋友很有钱,每隔几天,就会抱一堆新的产品,来向朋友说明,说吃了对身体哪里很好,很有帮助。这朋友心想他可能又缺钱,于是又向他买了一堆。
只是在此同时,朋友也向他暗示自己的收入不高,而且家里的健康食品,也已经堆成一座山了,几年也吃不完,可以暂时不要进货了。
这人听完,笑着说他懂这道理,朋友也心想他应有自知之明,不会再来了。
想不到,才隔了一个礼拜,他又抱一堆什么国外最新进口的产品,硬要朋友买下,而且为了感谢朋友的支援,除了再打折外,钱可以先欠着,等日后手头方便,再来收款就好。
朋友听完,除了心里为他感到遗憾外,也很清楚,这一次彼此的缘分真的尽了。
于是朋友开门见山的告诉这个人,不应该把别人当傻子,把别人的真心帮忙,看成是冤大头。
这人听了气得涨红着脸,胡言乱语把朋友数落一顿就走了。从此,两人没有再联络。听说后来那人的生活也是三餐不继,穷困潦倒。
人跟人,是否能做朋友,或是成为仇家,不是靠缘分,往往是由无明的一方决定的。
如果我们在人际关系上,充满了感慨和无奈,那不如就先让自己保持觉知吧!因为或许在某些人眼里,我们就是那个“无明的人”。
──转自《看中国》
(责任编辑:陈清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