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洛:三峡大坝工程变形、位移和渗漏的一些数据

——三峡船闸渗水量曾达每分钟6.194吨

一、关于三峡大坝工程变形的辟谣与再辟谣

2019年7月1日冷山在网上发布一条信息“三峡大坝已经变形……”并附上两张不同年份拍摄的三峡大坝谷歌卫星图片。即刻三峡大坝的变形、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在网路上引起热烈的讨论。

三峡卫星图
当天晚上《大纪元》记者来电采访,笔者告诉说,三峡大坝确实发生了变形,并且还有位移。在回答美国之音主播雨舟的关于谷歌卫星照片时,笔者回答说:不用看卫星照片也知道三峡大坝变形的事实。三峡大坝的工程质量问题、三峡大坝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笔者所关注的。早在2002年、2003年笔者就写过几篇文章,论述过三峡工程的这些问题,包括三峡大坝变形、位移和渗漏等问题,当时没有引起很多的关注。

7月2日晚,三峡集团流域枢纽管理局枢纽运行部主任专业师曹毅告诉澎湃新闻:“大坝运行很正常,你放心。”曹毅说,谷歌地图显示的三峡片区的地形,经常会出现不准确的地方,因为“坐标被处理过的”。曹毅说,他和一些同事昨天也注意到了这条传言,“当娱乐新闻看了”,未予理会,他表示自己每天都在三峡大坝工作,如果真的出现肉眼可见的变形,肯定会被发现。7月3日,澎湃新闻致电中国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称,7月2日已注意到此传言并向领导作了反映,目前三峡大坝未出现变形。该公司另一位负责媒体联络的人士也表示,此消息为谣言。7月2日,澎湃新闻记者查询腾讯地图的卫星图,其显示三峡大坝坝体并未出现扭曲或变形。以上报道均来自7月3日澎湃新闻发布的《三峡集团专家辟谣“大坝变形”:谷歌卫星图因算法会有偏差》报道。中国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否认三峡大坝发生变形。“大坝变形”就成为一个谣言。

7月3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博号发布了最新的三峡大坝卫星图,声称经高分六号卫星亲测,证实三峡大坝没毛病!高分六号是一颗低轨高分辨率的光学遥感卫星,其图像数据主要应用于农业、林业和减灾业务领域,兼顾环保、国安和住建等应用需求。高分六号卫星于2018年6月2日发射,2019年3月21日正式投入使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用最新的高科技坐实了“大坝变形”是一个谣言。故事本来应该到此结束了。

7月6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三峡小微”(ID: ctgxiaowei)发布消息,承认三峡大坝有变形,但是解释说,三峡大坝处于弹性变形,各项指标均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

真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三峡小微”发布的这条消息,对三峡集团专家关于“三峡大坝变形”的辟谣进行了再辟谣,由此广大民众因这些互相矛盾的信息而陷入更大的恐慌之中。

笔者以为,对于三峡大坝是否变形这个问题的判别,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三峡大坝是否发生变形?

第二层次:如果第一层次的问题得到确认,之后的问题是变形多大?什么性质的变形?

第三层次:三峡大坝的变形是否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前提是先公开设计允许的范围)

7月2日晚,三峡集团三位工作人员,包括枢纽运行部主任专业师曹毅,都否认了三峡大坝发生了变形。7月6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三峡小微”却承认三峡大坝发生了变形。为什么同是三峡集团的“三峡小微”要否认几天前由本公司另外几位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至今笔者也无法理解三峡集团的这个行为,先是否认三峡大坝发生了变形,然后又承认三峡大坝发生了变形。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记得2002年春节,记者赵世龙得到机会进入三峡大坝工地,见证三峡大坝有几千条裂缝的事实,并将三峡大坝的工程质量问题公开揭露。三峡大坝出现几千条裂缝这条消息能够被暴露出来的背后,很可能是三峡总公司领导层的权力交替,新一届的领导不愿意为老一届的领导背三峡大坝工程质量问题的黑锅,所以有意安排,将三峡大坝出现几千条裂缝的消息透露出来。那么这一次,三峡集团先是否认了三峡大坝发生了变形,然后又承认三峡大坝发生弹性变形,葫芦里到底卖的又是什么药?

二、靠院士的担保能消除百姓对三峡大坝安全问题的担忧吗?
2019年7月9日央视财经记者专门采访了工程院院士陈厚群。陈厚群是第三任三峡工程质量检查组组长。他1950年进入清华大学土木系学习,1952年赴苏联留学,在莫斯科动力学院,李鹏当时正好也在该大学学习,并担任中国留苏学生会主席。陈厚群于1956年在莫斯科动力学院入党,1958年回国。1994年陈厚群参加三峡工程质量检查工作,当时负责三峡工程质量检查的是钱正英和张光斗。1995年陈厚群当选工程院院士。笔者曾撰文指出,李鹏推动三峡工程上马,无论是在行政管理层面还是在工程论证层面,靠的都是留苏派(包括留学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三峡工程是培养两院院士的摇篮。

陈厚群在采访中先重复了“三峡小微”公布的信息:“从监测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4月,三峡大坝坝基累计垂直位移在1.45mm~26.69mm之间,坝体沉降趋于稳定,蓄水前后没有明显增加;坝基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0.24 mm~4.63mm之间,蓄水前后坝基位移变化多在1.0mm以内;坝顶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1.82mm~28.70mm之间。陈院士介绍,这符合规律并且各项指标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然后陈厚群解释说:任何结构受力以后,就会产生变形,除非结构是绝对钢性的。大坝随着水位及温度变化,产生正常的变形,这完全符合规律。水位高了它就向下游变形就多,水位低了就回去一点。因为它基本上是处在弹性范围以内。

冬天气温冷的时候,坝体收缩的时候它就会向下游变位,夏天气温高的时候就会向上游变化,这个也是完全正常的,它是周期性的。

必须指出的是,陈厚群也承认三峡大坝发生了形变。对第一层次的问题“三峡大坝是否发生变形?”陈厚群予以承认。他重复了“三峡小微”已经公布的数据,算是对

第二层次问题的回答。对于第三层次的问题陈厚群说“各项指标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但是没有公布设计允许的范围。

“三峡小微”说“坝体变形处于弹性状态”。与“三峡小微”不同的是,陈厚群说“它基本上是处在弹性范围以内”。陈厚群所说的“它”,没有确定到底是三峡大坝还是组成三峡大坝的几十块坝块。

“三峡小微”的“坝体变形处于弹性状态”与陈厚群院士的“它基本上是处在弹性范围以内”,这两句话,乍听起来没有两样,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工程可行性论证、工程质量评估中所使用的语言,与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虽说一样,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样。比如“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说:三峡工程的泥沙淤积问题基本上可以解决。”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如果三峡工程的泥沙淤积问题是一个一般的问题,它是可以解决的。但是正因为三峡工程的泥沙淤积问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问题,所以它是难以解决的,起码现在还没有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同理,它基本上是处在弹性范围以内,这句话也应该这样理解:在一般情况下,三峡大坝坝体或者大坝的坝块变形是在弹性范围以内。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三峡大坝坝体或者大坝的坝块变形已经不在弹性范围以内了。或者说,三峡大坝的一些坝块的变形是处在弹性范围以内,另外一些坝块的变形不处在弹性范围以内,那么三峡大坝的变形根本不可能是在弹性范围以内了。陈厚群对“三峡小微”的“坝体变形处于弹性状态”又进行了实质性的修正。

到这里先小结一下:中国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先是通过曹毅等三个员工否认三峡大坝发生变形,“大坝变形”就成为了一个“谣言”。后来又经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高分六号卫星照片,证实“三峡大坝变形”确实是个“谣言”。几天之后形势逆转,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三峡小微”公布了部分监测数据,承认三峡大坝变形,但是说“坝体变形处于弹性状态”。又是几天之后,工程院院士陈厚群出面重复了“三峡小微”公布的部分监测数据,指出“它基本上是处在弹性范围以内”。否定之否定,否定再否定,三峡工程问题不但是工程技术问题,还是政治问题,更是哲学问题。

话说回来,这一次只有陈厚群一个院士出来为三峡工程质量背书,相比之前,真是势单力薄。

记得2002年春节,记者赵世龙在三峡大坝工地拍摄到三峡大坝出现裂缝的照片,然后在《南风窗》上发表了《为了三峡大坝不留隐患》的报道,第一次将三峡工程的质量问题暴露给公众。三峡大坝出现裂缝的消息传播开来。当时出来为三峡工程质量的背书起码有六位院士(包括在这之后成为院士的),他们是:钱正英、张光斗、潘家铮、陆佑楣、张超然和郑守仁,阵容非常庞大。他们的辩解是,三峡大坝是混凝土重力坝,出现裂缝是正常的,不出现裂缝才是不正常的。中国的一句成语是“三人成虎”。现在六位院士出面说三峡大坝出现裂缝是正常的,还有谁敢不相信?还有谁能不相信?

后来真正打这六位院士脸的,是从三峡工程传来的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消息。2006年4月10日新华社发布题为《三峡3期工程总体质量优良 右岸大坝无裂缝创奇迹》的报道:“日前,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第15次到三峡工地现场检查。专家组认为,三峡三期工程施工质量完全处于受控状态,左岸机组安装和地下厂房开挖质量很好,右岸大坝没有裂缝创造了世界奇迹。”当时担任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的是潘家铮。2006年潘家铮见证三峡工程右岸大坝无裂缝、创奇迹的事实,实际上是否定了2002年六位院士、包括潘家铮本人,说什么“三峡大坝是混凝土重力坝,出现裂缝是正常的,不出现裂缝才是不正常的”,为三峡工程质量问题背书,欺骗中国百姓的事实。

刘崇熙与汪在芹在《坝工混凝土耐久寿命的现状和问题》一文中指出:“我国工程界普遍认为:混凝土没有不裂缝的,裂缝是混凝土的常发病。这些错误认识,导致工程隐患丛生。”可谓一言中的。

三、三峡大坝质量不好的原因是为了创造一项世界纪录
刘崇熙是全国政协委员,通过钱伟长将他关于三峡大坝的使用寿命只有五十年的信交给了江泽民,江泽民又将此信转给李鹏。李鹏以他在丰满水电站当过几年厂长和总工程师的经历,说丰满大坝的使用年限已经超过了五十年是个客观事实,驳斥刘崇熙的观点。李鹏退居二线几年之后,丰满大坝先是重修、后又被拆除、重新建造的事实,否定了李鹏的观点。但是中国的一些民众还是喜欢相信,三峡工程是利在千秋,或者三峡大坝一万年也不会倒的说法,毕竟人们为三峡工程的付出的代价太大太大。

一些网友问:为什么美国胡佛大坝的使用寿命是二百年而三峡大坝的使用寿命只有五十年?

除了胡佛大坝与三峡大坝在结构上的不同外,刘崇熙指出了关键原因,第一是水泥的质量,采用波特兰水泥,若外掺火山灰时,则同时补钙;第二是选用低水灰比和较富的水泥用量;第三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处理,强化冷混凝土浇筑和坝块冷却,最后是采用加气-减水剂技术。根据刘崇熙的文章,胡佛大坝的混凝土总方量为248.5万立方米,这248.5万立方米的混凝土浇筑是在1933年6月到1935年3月这21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的。除了采用冰水搅拌水泥,还在坝块中预埋了冷却水管进行温度处理。首席工程师弗兰‧克罗的雕像就坐落在胡佛大坝旁,他对胡佛大坝的工程质量承担全部的责任。这是胡佛大坝使用寿命二百年的根本保证。请问,谁对三峡工程的决策承担责任?谁又对三峡大坝的工程质量承担全部责任?

在《百度百科》中有《三峡工程的世界之最》这一词条,其中第五个世界之最是“三峡工程2000年混凝土浇筑量为548.17万立方米,创造了混凝土浇筑的世界纪录”。原本三峡大坝也准备向美国的胡佛大坝学习,采用冰水搅拌水泥,在坝块中预埋了冷却水管进行温度处理(参见:简兴昌、范五一、黎汝潮:三峡大坝采用软冷却水管的研究),但是为了创造了混凝土浇筑的世界纪录而放弃了。

在这次关于三峡大坝变形的讨论中,笔者十分感谢一些三峡大坝建设的参与者,他们勇敢地站出来,用自己亲身的经历来揭露三峡大坝的建设质量问题,偷工减料、层层转包等。如亲自参与三峡大坝施工监理的刘姓工程师告诉大纪元,三峡大坝在施工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曾出现严重质量事故,但消息被国务院三峡领导小组封锁。过去透露出来的消息如今得到了证实。

现在回头来看2002年赵世龙在《为了三峡大坝不留隐患》一文中有这么一段文字:“一名施工员告诉记者,出现裂缝的原因是,‘原来每个(浇筑)工段与工段间的隔板材料出了点问题,可能下面的基础还出了点问题……’”。既然三峡大坝是层层转包的,那么很可能是按坝段与坝块(下面还要谈到)层层转包下去的,在两个坝块的接缝处,就是两个承包商之间的衔接处,是一个两不管的部位,也是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

当年张光斗给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郭树言写信,谈到质量问题:“关于三峡工程的质量问题,我们的质量检查报告写得比较客气,主要是怕人家攻我们。质量一般,这要说清楚,不是豆腐渣,但也不是很好。关键是进度赶得太快。”以前看不懂“关键是进度赶得太快”这一句话,现在看懂了,赶进度就是为了创造了混凝土浇筑的世界纪录。

胡佛大坝的248.5万立方米混凝土量,花21个月时间内完成;三峡工程2000年混凝土浇筑量为548.17万立方米,相当于花一年的时间建造了两个多胡佛大坝。厉害了,我的国!这也是张光斗所说的,为了创造世界纪录,为了赶进度,而牺牲了工程质量。

四、三峡大坝的坝段与坝块
三峡大坝的功能坝段从左到右布置如下:通航建筑物坝段、左岸厂房坝段、泄洪坝段、右岸厂房坝段(后再增加右岸地下电站)。

——通航建筑物坝段包含船闸与左岸1至18号非溢流坝块(含升船机和临时船闸);

——左岸厂房坝段包含左岸1至14号厂房坝块及对应电站厂房(共14个坝块,对应14台发电机组);

——泄洪坝段由23块泄洪坝块组成;在左岸厂房坝段与泄洪坝段之间是左导墙坝块及左导墙;

——右岸厂房坝段包含右岸15至26号共12个坝块,对应12台发电机组与右岸非溢流坝段1至7号坝块。泄洪坝段与右岸厂房坝段之间是右纵坝段。

三峡大坝由几十个独立的坝块组成,坝块与坝块之间进行接缝处理。所以,每一个坝块可能有弹性变形,比如受温度影响、水压力影响的变形;但是三峡大坝整体不存在弹性变形,因为大坝不是一个整体结构,坝块与坝块之间是靠接缝连接的。

三峡大坝由几十个独立的坝块组成,坝块是摆在基岩上,依靠自身重量来保持稳定。指出这一点的不是笔者,而是原三峡集团的老总曹广晶和三峡集团的总工程师、工程院士郑守仁。曹广晶和郑守仁都说,三峡大坝是混凝土重力坝,即每个坝块都可以依靠自身重力来保证稳定性。

五、三峡大坝的位移、变形和渗漏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三峡小微”提供的三峡大坝监测数据如下:

三峡大坝2006年全线挡水、2010年至2018年连续9年蓄水至175m水位运行,运行以来的监测资料表明:各建筑物工作性态正常,工程运行安全可靠。大坝变形方面,截至2019年4月,坝基累计垂直位移在1.45mm~26.69mm之间,坝体沉降趋于稳定,蓄水前后没有明显增加;坝基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0.24mm~4.63mm之间,蓄水前后坝基位移变化多在1.0mm以内;坝顶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1.82mm~28.70mm之间,主要受水位和温度影响呈周期性变化,一般每年冬季向下游位移,夏季向上游位移;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分布与坝高相关,表现为河床中间大,两岸逐渐减小,符合重力坝变形规律,坝体变形处于弹性状态,各项指标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笔者给了三峡集团与陈厚群院士足够的时间,希望他们能够补充三峡大坝的监测数据,因为笔者掌握的三峡大坝位移、变形和渗漏的数据,在他们提供数据的范围之外。

许多民众以为,坝基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0.24mm~4.63mm之间,坝顶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1.82mm~28.70mm之间,坝基累计垂直位移在1.45mm~26.69mm之间,这些位移的幅度很小,只在几毫米到二十几毫米之间,不足为奇。蓄水前后坝基位移变化多在1.0mm以内。又有工程院士陈厚群出来为三峡大坝说话,应该没有问题了。

问题是,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公布的数据是否完整、是否可信。德国工程界做事十分认真,超过标准就是超过标准,哪怕只有1.0mm。

笔者可以拿出一些数据来说明,三峡大坝的位移数量,超出了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所给出的范围。

例如,2008年12月22日,二期大坝和电站厂房的坝顶位移在7.48 mm(左厂1)至29.94 mm(泄2)之间。这29.94 mm的位移就超出了所给出的坝顶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1.82mm~28.70mm之间。(括弧里为三峡大坝坝块的编号)

又例如,2008年12月,坝基最大垂直位移28.41mm(泄5),超出了所给出的坝基累计垂直位移在1.45mm~26.69mm之间。

以上资料均来自《中国三峡建设年鉴2009年》。

有人会说,29.94 mm与28.70mm之间相差不多,28.41mm与26.69mm之间也相差不多,不值得大惊小怪。

那么再看另一组数据:

2012年1月30日,左岸大坝、电站厂房和泄洪坝段:坝顶向下游最大水平位移29.93mm(泄2),超过“三峡小微”提供的坝顶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1.82mm~28.70mm之间。

右岸大坝和电站厂房:2012年175.0m蓄水后,坝基向下游最大位移增量为1.01mm (右厂24),超过“三峡小微”提供的蓄水前后坝基位移变化多在1.0mm以内。

以上资料均来自《中国三峡建设年鉴2013年》。

继续再看另一组数据:

2010年12月,船闸南北高边坡最大累计位移分别为71.57mm和53.90mm,升船机北坡向闸室中心线最大位移56.77mm,冲砂闸南坡向闸室中心线最大位移36.23mm。

以上资料是来自《中国三峡建设年鉴2011年》。

2012年12月,船闸南北高边坡最大累计位移分别为72.01mm和56.41mm,升船机北坡向闸室中心线最大位移48.24mm,冲砂闸南坡向闸室中心线最大位移36.75mm。

以上资料是来自《中国三峡建设年鉴2013年》。

截至2013年12月,高边坡向船闸中心线最大水平位移南北坡分别为70.53毫米与58.08毫米,水流方向水平位移在-6.19毫米至34.19毫米,垂直位移在-14.57毫米至17.31毫米之间。

以上资料是来自《中国三峡建设年鉴2014年》。

船闸南北高边坡最大累计位移分别超过70毫米和50毫米,已经不是三峡集团提供的几毫米、十几毫米或者二十几毫米。人们不禁要问,三峡集团和陈厚群院士到底要隐瞒什么?他们为什么要隐瞒这些数据?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田以堂在国务院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指出,技术责任人要到水库大坝去查看有没有险情,看看有没有问题,有没有裂缝,有没有渗漏;巡查责任人每天都要在堤上巡查。请注意这一个词:渗漏!渗漏!渗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三峡小微”为什么不提供的三峡大坝渗漏的监测数据?

下面是笔者掌握的部分关于三峡大坝的渗流数据。

二期大坝和电站厂房

蓄水135米高程后,基础最大渗流量为1219.19L/min(含1号、2号排水洞渗流量)。2008年9月20日,172.8米蓄水前为379.231L/min,172.8米蓄水后,2008年11月9日,大坝基础渗流量为426.15L/min,蓄水前后渗流量增量为82.92L/min。2008年12月30日,渗流量为393.01L/min。

右岸三期大坝

172.8米蓄水前渗流量为379.231L/min,172.8米蓄水后,2008年11月9日,大坝基础渗流量为426.15L/min,蓄水前后渗流量增量为82.92L/min(笔者注:这些数据与二期大坝和电站厂房的渗流量一模一样,应该有错)。2008年12月30日,右岸大坝渗流量为441.92L/min(包含排水洞渗流量131.67L/min和右厂房渗流量55.97L/min)。

以上资料来自《中国三峡建设年鉴2009年》。

结构工程师竹学叶在接受新唐人电视台采访时指出大坝坝基出现渗漏的巨大危害。三峡大坝基底水平位移是大坝坝体在基岩上的水平滑动,发生了水平滑动就说明大坝与基岩之间的咬合发生松动,水平方向上就有缝。大坝基础发生渗流,也说明大坝与基岩之间有缝,有缝就有水。如果遇到地震,基岩与大坝都会晃动,基岩与大坝之间的缝就会张开和闭合。缝张开时,水就会进来。水占据空间,当水还没有被完全挤出去时,另一个晃动又来了,又有更多的水进来。这样,基岩与大坝之间的缝就会扩大,增加了位移的幅度,渗漏也就更加厉害。当位移和渗漏超过了设计范围,大坝就失稳了。

下面是三峡船闸的渗漏数据:175米蓄水后船闸南北线渗水量最大值分别为每分钟3288.76升和每分钟2905.24升!船闸南北线渗水量一共为每分钟6.194吨!每天的渗水量约为892万升!

“三峡小微”与陈厚群院士是否能够告诉全国人民,这个渗水量是否还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三峡集团于2012年和2013年分别对南北线船闸进行大修。经过大修后南北线渗流量为每分钟756.72升和每分钟692.13升。以上资料来自《中国三峡建设年鉴》。虽然三峡船闸的渗水问题经过大修得到缓解,但是三峡船闸建设质量差的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经过大修后的三峡船闸的渗水量,加上二期大坝与三期大坝坝基的渗水量,三峡大坝的渗水量每分钟还是超过2吨!

六、三峡船闸的工程质量问题
三峡船闸是三峡工程创造的另外一个世界纪录。三峡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而三峡工程双线五级船闸于1994年1月已经破土动工。三峡工程船闸由中国武警水电部队承建。用陆佑楣的话说:“为了保证以后使用的方便、安全,跟发电跟泄洪没有干扰的话,就在左岸的山体里边开挖的,要挖175米深,等于是挖出一个峡谷来。”为了建造船闸,必须连续开凿十八座山头,打通一条通航的河道出来,必须在花岗岩山体内开凿300米宽、175米深、长6442米的河道。三峡船闸的开挖,就形成了世界水利工程上的最高边坡。原来两边的山体是坚固的稳定的,开挖过程中使用了2.2万吨炸药(天津大爆炸相当于使用了21吨炸药),导致山体开始松动(对比两千多年前都江堰工程的宝瓶口,可以看出三峡工程技术的落后)。有人拿书架做比喻,为修三峡船闸对花岗岩山体的开挖,就如在摆满书的书架中间抽掉几本书,两边的书就会向中间倾倒。况且不是小心翼翼地抽掉几本书,而是一拳打掉几本书。结果是两边残留的山体的不稳定,发生位移。位移幅度过大,将导致船闸闸门无法正常开启。针对这个问题,三峡工程采取特殊的锚固措施,力图控制山体的变形。锚固措施就是利用锚索、锚杆对边坡进行加固。锚索由多股钢丝组成,通过钻孔穿透变形的或者滑动的岩体,将锚索一端的内锚头锚固在所谓的稳定的岩体中,然后将另一端的外锚头锚固在变形的或者滑动的岩体上,利用锚索的拉力,拉住变形的或者滑动的岩体,将两侧的山体钉死锁紧。最终在船闸两边的山体中一共打入了17.3万根锚杆和4200根60多米长的锚索。这些锚杆与锚索的总长度2000多公里,相当于220多座珠穆拉玛峰。在使用炸药开挖山体过程中,一共发生100立方米以上的塌方有30多次,其中最大的一次塌了近3000立方米。

钱正英与张光斗是三峡工程一期工程质量检查组组长。2002年对钱正英对三峡大坝、特别是三峡船闸有下面一段讲话∶“(三峡大坝)混凝土浇筑,出现过事故和不少缺陷,去年12月我们专家组在这里,对永久船闸发了黄牌警告。当时看到混凝土特别是过流面的表面缺陷较多,我们确实担心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不能按时处理好这些缺陷。在这次到工地以前,我和张先生看到有关方面的报告后,非常担心,我给同志们说老实话,我在口袋里是带红牌来的,准备如果看了不行,就给永久船闸出红牌。”最后,钱正英与张光斗既没有抽出红牌也没有抽出黄牌。正如张光斗给郭树言的信中所写,主要是怕人家攻我们。看来三峡大坝工程质量不好的原因还是在于反对三峡工程的反华分子。

2003年5月21日,潘家铮在国务院三峡枢纽工程验收组会议上发表讲话谈到三峡大坝工程质量存在五大问题,其中一个就是三峡船闸问题。潘家铮说,2002年上半年三峡工程质量检查团在船闸底部的混凝土中钻孔,发现有孔穴。这些孔穴有的就在安置800吨重闸门的关键部位。船闸底部的混凝土中到底有多少孔穴?孔穴多大?这需要通过继续钻孔才能确定。只有在确定孔穴位置和孔穴体积之后,再采用填补浇铸的办法来补救,才能确保工程质量。这也是参加质量检查的一位专家提出的要求和措施。但是三峡工程领导人只考虑工程进度,因为在整个施工进程中,船闸施工进度最慢,而闸门安装和无水、有水调试也需要很多时间。因此三峡工程领导人决定只是在船闸底部的混凝土出现裂隙的部位增涂了一层化学涂料,以防止出现渗漏现象,而没有采用那位专家的建议,先钻孔后补浇铸的补救办法。同时潘家铮提到三峡船闸高边坡的稳定问题。潘家铮指出:“两线五级船闸是在花岗岩山坡中开挖出来的深170—180米的两道深槽。虽然边坡采用了特殊的处理手段,但是由于规模太大,问题依然存在。在2002年的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中,就发现高边坡出现了出人意料的裂缝。这些裂缝是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控制问题所造成的,还是由于边坡不稳定所引起的,当时没有给予回答。如果是后者,问题将很严重,轻者将影响船闸闸门的开启和关闭,影响船闸运营,减小船闸的通过能力,增加通过时间;重者将威胁船闸中运行船只的安全,将中断船闸的使用,造成长江断航。”现在看来,当年高边坡出现出人意料的裂缝,是由于边坡不稳定所引起的,它将威胁船闸中运行船只的安全,将中断船闸的使用,造成长江断航。

根据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2009年一份题为《水工建筑物缺陷综合处理技术研究科研项目成果总结报告》:三峡工程一至五级船闸混凝土存在缺陷,据2006年调查统计,其中渗水裂缝南北线船闸合计达733条4688米。这些裂缝、渗漏,后来经专业处理后才达到设计要求。该报告同时列出的水库大坝缺陷还有如:丹江口水库大坝混凝土6号坝段廊道出现裂缝;四川涪陵石板水电站大坝坝体发生渗漏;陕西二郎坝水电枢纽天生桥发电放空隧洞衬砌混凝土发生渗漏等等。

2010年12月,船闸南北高边坡最大累计位移分别为71.57毫米和53.90毫米。当年陆佑楣曾经说过:“(三峡船闸)最终监测到的岩体变形的最大只有25毫米,那是在原来预计的范围之内,所以下面的船闸闸室结构都是安全的。”如今船闸南北高边坡最大累计位移分别达到71.57毫米和53.90毫米,是否还在原来预计的范围之内?

175米蓄水后船闸南北线渗水量最大值曾分别为每分钟3288.76升和每分钟2905.24升!船闸南北线渗水量一共为每分钟6.194吨!每天的渗水量约为892万升!这否还在原来预计的范围之内?

七、另辟一条长江河段,建造三峡工程第二船闸
2013年长江三峡工程航运办公室撰写了题为《三峡船闸通过能力挖潜及建设水运新通道初步分析》的报告,提出“初步考虑在三峡船闸北侧新增双线船闸”,即新建三峡工程第二船闸的建议。报告认为2013年三峡船闸通过量再次突破亿吨,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3年上行过闸货运量超过5000万吨的单向通过设计能力这一指标,所以应该考虑新建三峡工程第二船闸,增加三峡工程船闸通过能力,支持沿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其实这个理由并不成立。自从三峡工程开工以来,翻坝运输已经成为补充三峡工程通航构筑物通过能力不足的主要方式。自1998年开始,秭归港开始承担起三峡工程建设期间翻坝应急转运,秭归县就把“三峡物流”作为本县经济发展的目标,将秭归港定位为“呼应汉渝的中转港,三峡航运中转中心”。2010年秭归县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正式动工建设,规划用地面积3.5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80多亿元。预计三峡翻坝的货物通过量可以超过三峡船闸,满足到2035年的需要,前提是现有的三峡船闸能够继续正常运行。所以建设三峡工程第二船闸没有必要性,更没有紧迫性。

长江三峡工程航运办公室2013年提出另辟一条长江河段,建造三峡工程第二船闸,正好是三峡工程船闸南北高边坡最大累计位移分别超过70mm和50mm之后,也是船闸南北线渗水量达到每分钟6.194吨之后。高边坡的大幅度位移与大量的渗水量,已经威胁到船闸中运行船只的安全,船闸使用可能被迫中断,造成长江断航。如果到了这个地步,三峡工程的处境将十分尴尬,因为周恩来曾经说过,如果大坝建设(指葛洲坝大坝)造成长江航运中断,就把大坝炸掉。所以必须在三峡船闸的边坡位移、渗漏量过大的问题爆发之前,将三峡工程第二船闸的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尽早开工建设,避免长江航运中断。

2018年年中,交通部规划部门已经完成三峡工程第二船闸的关键技术比较研究。随着三峡船闸高边坡位移与渗漏问题的日益严重,三峡工程第二船闸的开工已经指日可待,而且建设三峡工程第二船闸的钱还是由中国纳税人来承担,已经是确定的事情。只是政府如何将这句话说出来,又由谁说出来,还需费些考量。

八、成立由第三方组成的独立的、中立的特别调查委员会
除了三峡船闸的高边坡大幅度位移、大量渗漏问题外,三峡大坝的其他部位也存在许多工程质量问题,比如三峡升船机的位移问题,三峡大坝左厂1~5号坝段的质量问题,三峡大坝泄洪坝段的裂缝问题,三峡大坝坝基中的裂缝问题等等,潘家铮在2003年5月21日国务院三峡枢纽工程验收组的会议上有过一些论述。本篇文章已经很长,而且多是一些枯燥的数字,所以在这里不想继续展开,今后有机会再谈。

不久前贺卫方教授呼吁:在这物议纷纷之时,念在长江中下游数亿生民性命的份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真该组成特别调查委员会,对坝之吉凶利弊作出专业、公开且权威之审查,此乃危在旦夕之大事项啊!

笔者支持贺卫方教授的呼吁,建议成立由第三方组成的独立的、中立的特别调查委员会,对三峡工程的吉凶利弊做出专业、公开且权威的审查。

——转自《议报》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李明)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