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在信陵君窃符救赵后,赵国元气大伤,六国中再也没有能单独对抗秦国的国家了。在长平之战前,大商人吕不韦想方设法结交正在赵国做人质的秦王孙异人,并说服秦国太子安国君立异人为嫡嗣。公元前257年,吕不韦贿赂赵国守门士兵,在邯郸被围的紧急关头带异人逃出赵国。公元前249年,异人即位为王,就是秦庄襄王。三年后庄襄王驾崩,子赢政即位,他就是后来统一天下的秦始皇。
秦始皇即位时只有十三岁,当时还只能称秦王,他出生于公元前259年,按照《吕不韦列传》的记载,他在赵国做了八年人质,等到他曾祖父,也就是秦昭襄王驾崩时,他才回到秦国。
因为他继位时年龄很小,所以国政就掌握在吕不韦手中。公元前238年,秦国爆发了长信侯嫪毐之乱,这场叛乱被秦王平息。由于这场叛乱牵连到吕不韦,秦王就罢了吕不韦的相国。
由于吕不韦名声非常大,所以列国的诸侯每次到咸阳时,都去拜见吕不韦;还有一些国家邀请吕不韦到他们国家去做官,可以说拜见吕不韦的使者络绎不绝。如此过了一年的时间,秦王忍无可忍,就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问他,你对秦国到底有多少贡献,被封君在河南,有十万户的食邑;你到底跟秦国有什么亲戚关系,以致于让我称你为仲父。现在我想把你和你的家人都发配到四川去。
吕不韦接到这封信之后,怕秦王继续追究他的责任,于是饮毒酒而死。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在吕不韦死后,秦国的宗室大臣对秦王讲,凡是外国到秦国来做客卿的,都是为他们自己本国人打算的,而不会真正的为秦国效力。所以请求秦王驱逐所有在秦国的外国人。
这一命令就叫逐客令,所有外籍顾问,只要你不是秦国人,都在被驱逐之列。被驱逐人中有一个人叫李斯,李斯这时是吕不韦的门客。他给秦王写了一封信,这封信非常有名,全文收录在《史记》的《李斯列传》里,叫《谏逐客书》。
李斯在信中谈到外籍顾问或者说这些客卿,他们对秦国的贡献:当年秦穆公称霸的时候靠的是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枝,他们有的是谋臣、有的是勇将,都不是秦国人;后来商鞅从卫国来帮助秦国变法图强,张仪从魏国来帮助秦国解散了诸侯之间合纵的联盟,范雎从魏国来帮秦国制订了远交近攻,统一天下的策略,所以外籍的客卿对于秦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李斯最后说:我听说呢,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圣人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而你今天如果把这些外籍的人才全部从秦国驱逐出去,他们不能为秦国所用,而会为别的国家所用,这对秦国的安全是一个最大的威胁。秦王看到这封书信之后立刻取消了逐客令。
逐客的原因在《史记》的不同章节中是不一样的。在《史记》的《李斯列传》里给了另外一种说法:当时韩国有一个工程师,姓郑名国,他从韩国来到秦国,带了一个使命,就是让秦国花大量的钱财去兴修水利,韩国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大工程,把秦国的注意力从对外的战争上转移到国内事务。
结果这件事情被发现了,秦王很生气就想处罚郑国,郑国讲这个水利工程虽然在短暂的几年内耗费了秦国很多钱财,但这是一个利在万世的事情,所以后来秦王还是让郑国完成了这个水利建设,这就是现在著名的郑国渠。
根据《史记》的《河渠书》的记载:郑国渠修建时挖出了很多的土,用这土去填补秦国洼地和覆盖盐碱地,使关中增加了四百万亩的良田。按照《河渠书》的说法,关中为沃野而无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当时秦王发现了郑国的计划,或者说是阴谋时,他也觉得从外国来到秦国的这些人,包括像郑国这样的工程师,都是为自己本国打算,所以他想驱逐所有的外籍客卿,这是逐客令的另外一个解释。
李斯的《谏逐客书》改变了秦王驱逐客卿的想法,秦王亲自召见李斯,李斯当时给秦王出了一个主意:在《资治通鉴》里面说,希望秦王拿出一笔钱来到各国去看一看,如果各国的豪臣,或者说那些有名的人,可以用金钱收买的就收买,让他们为秦国所用;如果他们不能被秦国收买的,就把他们暗杀掉,这样秦国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就会大大减少。
《资治通鉴》的原文说:“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数年之间,卒并天下。
(旁白)李斯谏止秦王逐客的信,改变了秦王的心意,秦王取消了逐客令,并将李斯召到宫中,李斯献上了统一六国的计策,即用大量的金钱收买各国名士为秦国服务,那些不肯为秦国服务的则将他们暗杀掉,这种不以军事实力争天下,而采用离间计的作法,让秦国统一天下的成本极大的降低。十六年后六国全部灭亡,那么李斯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李斯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祖籍在上蔡,就是现在河南省的上蔡县附近,他年轻时在郡里边做一个小官吏。有一次他去厕所,看到厕所里边有老鼠,当然厕所很脏、很臭,还经常有人和狗到厕所里来,老鼠吓得到处跑;他到粮仓里边,看见粮仓里边也有老鼠,一个个吃得又肥又大,看见人也不怎么害怕。李斯说,人哪就像这个老鼠一样,你的前途如何,全看你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所以说李斯的人生哲学,其实就是老鼠的哲学。
后来李斯去跟荀子学习帝王之术,或者说是霸王之术。学成以后,他在跟荀子告别时讲了一句话:他说一个人活在这世上,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最大的悲哀,他一定要去谋取富贵。
他遍观七国,认为只有秦国是有希望的,于是李斯离开自己的国家楚国,来到了秦国,投靠当时权势炙手可热的丞相吕不韦,在吕不韦那儿做门客。
李斯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法家是阴谋家,所以李斯给秦王出的主意也是阴谋,不是靠军事实力而是靠离间君臣,或收买各国能干的人,或把他们杀掉,这样各国基本上没有人才和能力抵抗秦国。赵国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赵国大将廉颇,打仗是非常厉害。后来廉颇跟赵王闹了一点矛盾跑到魏国去了。廉颇一离开赵国,赵国军事实力更不行了,屡次被秦国进攻,屡次被打败。赵王就想把廉颇召回来,他就派了一个使者到魏国去看廉颇。
在使者出发之前,秦国的间谍已经到了赵国,秦国的间谍当时拿着一万斤黄金,送给一个叫郭开的人,郭开是赵王当时手下非常宠信的一个宦官、一个佞臣。
郭开拿出其中一部分钱去贿赂赵王派去见廉颇的使臣。他跟使臣说廉颇是我的仇人,你在赵王面前一定要说他坏话。那个使臣去见廉颇,廉颇想回赵国为赵王效力,当着使臣的面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吃完后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虽然年纪大了,还是可以继续出征作战的。
使臣回来报告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但是他跟我交谈了一会儿工夫,就连着去了三次厕所。赵王想老将军打仗的时候,怎么能这么频繁的上厕所呢,就没有用廉颇。廉颇后来在魏国也待不下去了,又跑到楚国,在楚国郁郁而终。
公元前234年的时候,秦国派大将桓齮(《战国策》说桓齮就是后来的樊於期)进攻赵国,杀死了赵国大将扈辄,斩首十万人,赵国败得很惨。赵王迫不得已起用了一个战国最后一个名将叫做李牧。
李牧打仗是非常非常厉害的,在《史记》中没有单独给李牧作传,他的故事附在《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后面,这个传里面有赵奢、赵括和李牧。李牧在年轻时跟匈奴作战,曾有一次打得匈奴十几年不敢到赵国边境来。李牧用兵相当于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病将军,他一生从没打过败仗。
李牧出战,一下就把秦国的大将桓齮打败了,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这一年是公元前234年。五年之后秦国再次进攻赵国,这一次来的大将叫王翦,王翦跟李牧两军对峙,王翦知道自己很难打赢李牧,于是王翦再一次启用郭开,花一万斤黄金收买郭开。
郭开在赵王耳边造谣说,李牧这个人跟秦国互相暗通款曲,准备投降秦国。赵王就相信了,派了一个叫赵葱的人去收李牧的兵权,李牧当时拒绝交出将印,但李牧知道赵王不让他当将军,他也无法指挥赵国的军队,所以半夜时,偷偷把帅印挂在帐篷里,然后换了一身平民的服装逃亡,被赵葱抓住,然后就把李牧杀死了。
李牧是赵国的长城,李牧一死,赵国再也没有人能够抵抗秦国,仅仅三个月之后赵国就灭亡了。赵国是六国中第二个灭亡的国家,第一个灭亡的国家是韩国,是在公元前230年。(待续)#
(《笑谈风云》是新唐人制作的视频版中国通史,目前已出版《东周列国》、《秦皇汉武》和《隋唐盛世》三部。第四部《两宋繁华》将于2018年年底出品,第五部《大明王朝》2019年面世。点播节目视频和音频,请访问《笑谈风云》官方网站 https://xtfy.ntdtv.com )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