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07月31日讯】他常常和一些鬓发斑白的老人一起闲谈,过了一宿,这些老人的须发竟然就都变黑了。
让婴孩起死回生
蓟子训是汉代齐地人,年轻时曾在州、郡做过官,被举荐为孝廉,授官郎中。后来又弃笔从戎,被任命为驸马都尉。
蓟子训在家乡时,待人接物十分礼让谦和,与人共事诚实守信。平时清心寡欲,有空时,他就在家读《易经》。
这样过了很多年,他还是显得很年轻,人们都十分奇怪,就有些好奇的人追随在他周围,想寻求永葆青春的秘诀,也没有什么结果。
一次,蓟子训看见邻居正抱着一个婴孩,很是喜爱,就请求邻居让他抱一会儿。刚把婴孩接到手里,他一失手,结果孩子掉在地上摔死了。
蓟子训只是跟邻居道了歉,并没说别的。平时邻居都很尊重蓟子训,认为这孩子大概命该夭折吧,强忍悲痛,把婴孩埋了。
过了一个多月,子训问邻居想不想念孩子,邻居表示生死由命,过多思虑也无益,子训就走了。过一会儿,他抱着那个婴孩回来了。
邻居大为恐慌,说:“虽然想念孩子,但生死两重天,还是不见为好。”子训说:“别担心,他没死。”
那婴孩一见亲生父母,就面露笑容。邻居仍将信将疑,等子训走了后,邻居到坟地,打开孩子的棺材,只见棺中有一个六七寸长的泥娃娃,没有婴孩的遗体了!孩子后来长大成人,生活得很好。
蓟子训常常和一些鬓发斑白的老人同坐闲谈,过了一宿,这些老人的须发都变黑了。京城的达官贵人听说了,一心渴望能见到他,但都没有机会。
分身会见京官
京城里有的达官显贵想尽办法要拜见蓟子训,也是想学点道术。
子训有个邻居,是京师太学府里的太学生。一些显贵把他找来,许诺帮助他得到功名,但前提是,要帮他们请来蓟子训。书生很高兴地答应了。
书生从太学府特意回到家乡,每天专门为蓟子训扫庭院,侍奉效劳,这样过了好几百天。
子训早知道了书生的用心,他对书生说:“其实你无心学道,那你为什么这样卖力侍奉我?”书生遮掩着不说实话。子训就直言:“我知道是那些贵人想见我一面,我怎能误了你的功名前程呢?你现在可以回京城了,告诉他们我某天某天一定会到。”
到了那一天,蓟子训还没动身,书生的父母就来拜见子训,子训说:“你们是担心我忘了去京城之事,使你儿子失信吧?吃了饭我就出发。”
半天工夫,子训走了二千里,进了京城。书生听说后,急忙出来迎接,子训问书生:“都是谁要见我啊?”书生说:“想和您见面的人太多,不敢屈尊让您来到京城,又怕去家乡找您,您不接见。这下好了,您就坐等他们拜见吧。”
蓟子训说:“几千里地我都不嫌劳累,再多走几步有什么呢?你可以告诉想见我的人,让他们明天谢绝家中其他宾客,我会登门拜访各家。”书生把子训的话传过去,各家都像过节一样打扫干净,谢绝宾客,专候蓟子训来访。
到了第二天约定的时间,蓟子训果然登门拜访,一共二十三家,家家都来了一位蓟子训。第二天上朝后,那些见过蓟子训的朝廷官员互相询问蓟子训登门的时间,这才惊讶地发现,二十三家同时来了个蓟子训,服饰相貌一点也不差,只是说的话随着主人的问答而随机应变。
这一下,整个京城都被蓟子训的分身道术震惊了。后来,那些官员们又想拜访蓟子训,蓟子训对书生说:“贵人们都说我两只眼里有四个黑瞳仁,眉毛有八种颜色,所以想见见我。现在他们不是都已经见到我了吗?我跟平常人一样,没什么特殊的。只是他们当中没有人真正愿意修道,我还是走吧。”
子训刚出门,听到消息的显贵们就乘车骑马来见子训,道路被挤得水泄不通。书生告诉他们,蓟子训刚走,东边小路上骑骡子的那人即是。于是他们立刻骑马去追。可是奇怪得很,无论马怎么跑,也追不上蓟子训,追了半天,与子训的骡子总是还有一里的距离,最终也没追上他,显贵们只好各自回去了。
仙乐飘飘 飞升回天
蓟子训从京城回来后,有一次到陈公家,说:“我明天中午就走了。”陈公问他去的地方远不远,蓟子训说不再回来了,陈公就送了一套葛布外衣给子训。
到了第二天中午,蓟子训就死了,尸身像铁器一样僵硬,手脚弯曲,却散发出浓烈的芳香,弥漫到整个街巷中。
陈公把他装殓入棺,还没等出殡,棺木中突然发出雷霆般的轰鸣,一道强烈的闪光把屋子庭院照得通亮。人们吓得都坐倒在地上。
不久再看棺材,盖子已经裂开飞到空中,棺木中没有尸身,只剩下一只鞋子。
一会儿,就听见外面的大道上,有鼓乐管弦的奏乐声,仙乐般的奏鸣一直往东绵延而去,不知所终。蓟子训走后,几十里大道上一直飘着香气,一百多天仍然不散。人们还传说,蓟子训刚离去的那会儿,从早到晚,晴空中白云升腾,像这样的奇观,方圆有几十处。
后世之谜
有位百岁老人回忆说,自己在童年的时候,就看到蓟子训在会稽的集市上卖药,容颜一直年轻。
后代又有人在长安东面的霸城看到了蓟子训,当时他正抚摸着铜人像,对老翁说:“从见到这个铜人铸造在此,已快五百年了。”
这时路边有人来了,蓟子训和老翁就驾着驴车并排离开了。后边的人追喊:“蓟先生停一下!”驴车慢悠悠往前走,后面的快马就是追不上,慢慢地,驴车就消失了。
》
参考资料:
《后汉书‧方术传》
《神仙传》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