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弹尽粮绝 货币战争已经打响?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07月27日讯】一场全球货币大风暴正在加速酝酿中。韩国、印尼和南非央行在纷纷宣布降息,在经济疲软的压力下,新一波宽松潮势头越来越猛。至此,全球至少有20家央行相继沦陷。

此时,风暴眼反而一片风平浪静。

它横跨大西洋,绵延6530公里,从华盛顿到法兰克福,从美联储到欧洲央行——支撑起全球最大经济体的两家央行至今仍按兵不动。

这是暴风雨前的诡异平静,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它们也同样面临着弹尽粮绝的境地。留给各大央行放水的空间越来越少。

2019年上半年,全球避险资产价格大涨。黄金已经突破关键点位,现货黄金一度冲上1452.6美元/盎司,刷新六年高位。谁都知道,黄金被追捧意味着什么。

全球央行弹尽粮绝,越刺激越低迷,恐惧气息扑面而来,全球货币战争已经打响?

全球经济正在步入“黑色十年”,2018年末世界银行就发出了严厉警告称,我们将迎来上世纪90年代之后全球经济增速最慢的十年。衰退的阴影步步紧逼,但更糟糕的是,十年前全球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场景却难以重现。

各国都在争相降息,争相让货币贬值,各自为政。美银美林G-10外汇策略全球主管Thanos Vamvakidis在接受CNBC采访时说:“某种程度上全球正处于一场货币战争,尽管没有人承认这一点。”

2019年的局面,到底是如何一步步造成的?

这一切,其实在2016年已经埋下了伏笔。那一年,“央行弹尽粮绝”的说法也频频登上新闻媒体头条。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下滑,欧洲、日本艰难度日。

那一年,政治黑天鹅全球乱飞。一向沉稳的英国来了场脱欧公投,房地产商川普(特朗普)意外当选美国总统,不确定性的大时代拉开序幕。

那一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据WTO统计,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G20集团成员实施了145 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月均新措施数量达到 2009 年以后的最高水平。

一切看上去和今天如此相像。

不过,2016年中美两大经济火车头联手送出了一波小阳春。当全球经济放缓至3%时,中国还有6.7%的增长,美国则是坚定加息,并随即开启了连续三年的增长。

和当下相比,2016年时景气周期并未结束,形势也没有极度悲观。不过,经济下滑叠加黑天鹅事件,各大央行却急于出手。

那么,2016年各国究竟干了什么,以至于今天的局面如此被动和绝望?毫无意外,央行们都选择了一条最熟悉、最容易、也最危险的道路——大放水。

在公投中玩脱的英国成了降息的急先锋。英国央行宣布了自2009年以后的首次降息,并直接降至历史最低的0.25%。但是,最快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英镑大幅贬值之下,英国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紧缩政策,本身已经够刺激,央行还要再来一招降息,多余之举。

澳大利亚追随英国的脚步,在2016年两度降息。虽然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经济增长,但后来也证明催生了房产泡沫。

欧洲和日本,这两位早就丧失了降息空间的难兄难弟,也费尽心思找刺激。欧洲央行自从2014年历史首次开启负利率以来,继续搭配量化宽松,在市场上购入债券来释放流动性。日本则维持负利率,并一直推迟消费税开征日期。2016年8月2日,日本推出28.1万亿日元的新一轮刺激计划,规模仅次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两次刺激计划。噱头十足,却影响有限。

面对2016年的低迷,各国央行用货币宽松一路为经济保驾护航。

但这也是最要命的问题,多数的央行都在孤军奋战,且用力过猛,而政治家们沈迷于纸牌屋游戏,完全忽略了经济学家们警告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相互配合。

如果财政手段足够给力,应该怎么配合?

当时很火的一种理想手段是“直升机撒钱”(helicopter drop),例如以税收返还,或者其他名义直接把钱送到民众的口袋里。但是大家往往把这些钱用于还债而非扩大消费,这一点也可以从今年中国经济中看出,大减税的礼包发放,消费却始终未能回复势头。

另外一种手段是政府通过发行长期国债,从市场中借钱,再把钱投入到大基建中。财政实力较强的政府更倾向于选择这种手段。但基建投资回报期相对较长,远水救不了近火。

被经济下行逼急了的中国,在2016年有所行动。当时,央行从货币工具箱里掏出了PSL大力支持棚户区改造,财政部用专项建设基金积极搞基建,基建投资增速从跌势中大反转,很多人一度出现了“新周期”的幻觉,觉得经济已经触底反弹了。

2019年以前,全球主要经济体有两个国家推进了较大规模的减税,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

是有意为之也罢,是歪打正着也罢,现在看来却是符合未雨绸缪之道的。

当我们把目光重新转向2019年,会发现局面已经截然不同了。全球各经济体借着央行的弹药,熬过了低迷的2016。而今天,央行们几乎没有了操作空间,全球政治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巨变。

我们有太多的理由感到担忧:

1. 全球贸易格局被打乱,全球化的浪潮撞上了礁石;

2. 货币宽松空间越来越小,实体经济状况却越来越差……

在新一轮降息潮中最令市场意外的,是此前一直按兵不动的韩国。

2019年7月18日,韩国央行三年来首次降息至1.50%,并暗示可能进一步降息。韩国央行不是为了防范于未然,因为早在第一季度,韩国经济已经出现了萎缩。

但是面对6月份的出口数据——韩国6月出口同比减少13.5%,连续第7个月下滑,并创下3年多来最大降幅,其中,对华出口减少24.1%,创2009年5月以来最大降幅。韩国央行不得不屈服。虽然2018年底韩国曾经加息,给了现在足够的空间降息,但这似乎是垂死的挣扎,当内外需求共同下降时,货币再宽松也无济于事。

现在,中国在热议央行的工具箱要如何变动,美联储已经不是争论要不要降息,而是讨论要降50个基点还是25个基点,欧洲央行也在疯狂暗示降息或重启QE……

一个大宽松时代又要汹涌袭来。

长久以来,全球经济对央行的依赖就像咖啡因一样,只要来了就肯定能有刺激,屡试不爽。但是,当负利率从异端成为主流呢?当央行再也无法控制局面了呢?

全球利率已经处在历史低位,央行们不能影响借款成本,同时各大经济体的债务水平又处于高位,还能怎么大宽松?

这远远不是央行一个利率决议就可以平衡的简单问题。

这才有了文章一开始的“货币战争”之说,因为现在“唯一可以进一步放松货币环境的方法是让货币贬值。”

尽管美联储已经转向鸽派,但川普仍然表示希望美元贬值。

真的束手无策了吗?

还记得2018年之后,中国经济“新周期”被现实打脸,中国财政部和央行还罕见公开互怼,央行认为财政部还是不积极给力,并且把放水的锅全甩给了央行。后来,中国开启了一场财政大宽松。

实际上,我们最期待的是什么?

最近,IMF发布年度《对外部门报告》提及,建议中国采取更进一步的结构性改革措施。

在中国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中,扩大改革开放仍是我们的愿景。作为普通人,我们也需要寻求应对之策。

──转自《看中国》

(责任编辑:叶萍)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