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是隋之前到唐初陕西西耀人,生活在公元581年到682年,享年102岁。他七岁开始上学,每天能诵读一千多字。二十岁左右时,他喜欢老庄和百家学说,也喜欢阅读佛经。当时的洛阳总管独孤信见了他之后感叹地说:“这是一个圣童,只怕他器大识小,很难被任用。”
孙思邈感叹世风日下,世俗之人追求名利、巧取豪夺、贪得无厌、最后放纵而亡。他说,只有修养“道德”,不祈求善报,而自有福报;不祈求长寿,而自延寿命。
后周宣帝之时,孙思邈以王室多变故的原因,去终南山隐居了。隋文帝辅政的时候传令让他做国子博士,他却称病不受。并对周围亲近他的人说:“再过五十年,应当有一个圣人出世,那时候我将助他济世救人。”
五十年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即皇帝位,把他召到京城,非常感叹他的容貌之年轻,对他说:“看见你,我因此懂得有道的人实在应当受到尊重,仰慕,广成等神仙确实不是虚传。”太宗再三要授给他爵位,他坚辞不受。唐显庆四年,唐高宗召见他,请他做谏议大夫,他再次坚辞不受。上元元年时,他托病请求还乡,高宗特赐良马给他,并把鄱阳公主的城邑赐给他居住。
孙思邈一生一边行医,一边采药,曾先后到过陕西的太白山、终南山,山西的太行山,河南的嵩山以及四川的峨嵋山等地。广泛搜集单方、验方和药物的使用知识,在药物学研究方面,他为后人留下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本巨著。这两部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百科全书,起到了上承汉魏,下接宋元的历史作用。日本在天宝、万治、天明、嘉永及宽政年间,曾经多次出版过《千金要方》。孙思邈仙逝之后,人们将他隐居过的“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并在山上为他建庙塑像,树碑立传。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当地民众都要举行庙会,庙会时间长达半月之久。
八斤半的草鞋
孙思邈在高山随师学医多年,因为学得勤奋刻苦,加之人品医德深得师父赞许,所以尽得师父真传。临下山辞别师父时,师父谆谆告诫他:“人间的事皆有定数,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就消磨了济世救人的愿望,相信你更不会做出败德害人、有辱师门的事来。初衷不改,必有大成。”
孙思邈含泪拜别师父下山之后,谨遵师父的教诲,全心全意的给人们看病。但事与愿违,不管他走到哪里,不但治不好病,而且一出手病人就死。人们指责、谩骂他,后来简直像躲避瘟疫一样赶走他。他不但要忍受风餐路宿的苦难,更要承受人们风刀霜剑的折辱。
有一天,他终于承受不住了,便含泪回山向师父一诉苦衷,师父没有责备他,只是慈祥的看着他,语重心长地说:“你所受的苦我都知道,但这只是个过程,等你时来运转的时候一切都会改观。不要灰心,你的草鞋长到八斤半的时候就好了。”
孙思邈再次拜别师父下山,同样又经历了以往的遭遇,但他不灰心、不气馁,在苦难中激励自己。有一天他穿行在一个涝泥塘子里,把草鞋几乎都拽碎了,好不容易走出塘子,倚在一棵大树旁用揉韧的草编穿捆绑草鞋,完事之后一看草鞋又肥又重,没办法也只好穿在脚上。
过不多时,忽然一队送殡的伴着哭声经过这里,而抬的棺材里还往外滴着血。孙思邈走过去仔细观察一下血迹,心里顿时明白人还有救。所以就追上去高喊:“站住!站住!人还有救,人还有救……”
人们先还以为他是个疯子在说胡话,他让人们把棺材放下,人们就更不听他的了,因为当地人认为出殡途中放下棺材不吉利。没办法,他只好边随着走边说:“人是难产死的对不对?不但孩子没生下来,大人也流血不止疼死了,直到入棺出殡还滴着血。这人还有救,赶快放下棺材,不然就来不及了。”
人们听他说得全都对,就像亲眼看见了一样准,所以便放下棺材,打开棺材让他治。孙思邈拿出一根银针,找准穴位扎了进去,时间不长,便听见产妇“啊”的一声醒了过来,众人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惊呼起来,正在这时,又传出了孩子的清脆哭声,大人和孩子都得救啦!人们几乎欢呼跳跃起来。
自此以后,一根银针救二命的事迹被人们广泛传为佳话。
人们简直像奉神明般地把孙思邈请回家里,全家人是谢了又谢,拜了又拜,不知道怎样盛情款待才能报答这救命之恩。
第二天,孙思邈执意要走,全家人苦留不住。送一些银钱作谢礼他也坚拒不收,只收下了一双新鞋。产妇的丈夫想把旧草鞋扔掉,孙思邈却怎么也舍不得,找秤量了量正好八斤半。
自此,他更坚信师父的话,普救世人于疾病痛苦之中。说来也神奇,从此看病真是手到病除。当然“草鞋神医”的神迹也越传越广。
(待续)
──转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