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强制垃圾分类 民众怨声载道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07月03日讯】7月1号起,上海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实施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无论个人或事业单位,都必须将垃圾进行分类,违者将受罚,但由于垃圾分类过于复杂,又不考虑人们的生活作息,引发上海市民怨声载道。

今年初通过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7月1号正式实施,该条例将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干垃圾、湿垃圾等四大类。如果没有按分类要求投放垃圾,个人将被处人民币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企事业单位最高罚款可达5万元。

但不少市民表示,搞不清垃圾分类标准,如很湿的婴儿尿布属于干垃圾,干瓜子壳却属于湿垃圾,鸡骨头是湿垃圾,大骨头却是干垃圾。也有市民在问,吐的痰到底属于哪一类垃圾?

上海市民汪建华表示,垃圾分类本来是好事,但现在分类过于复杂,又不考虑人们生活作息。

上海市民汪建华:“市民都是怨声载道,根本搞不清楚,什么是有害的,什么是湿垃圾,什么是干垃圾,什么是回收垃圾,搞得稀里糊涂。每天晚上7点以后,就把垃圾桶关了,上班族7点有的刚刚下班,有的刚刚吃好饭,你叫人家怎么扔垃圾。”

而为了防止乱丢垃圾,上海当局还安装监视录影机。有网友说,上海市民快被逼疯了,丢个垃圾心惊胆战。

据报导,上海实施垃圾强制分类的第一天,共出动执法人员3600人次,开出600多张罚单,其中饭店和企事业单位是垃圾分类不合格“重灾区”。

台湾心理学教育专家陈彦玲:“各国的做法大多都会有一段宣传教育期,也会有阶段性的去看看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产生最大的效果。但是在国内的例子,这些监察员甚至还把人家的垃圾打开,然后逐个检查,这个应该是中共搞社会运动的一种非常惯性的做法。”

汪建华:“它搞得像运动一样,我看了几家小区的照片,5个人,2个就是环卫工和小区的志愿者,两手一插,很凶狠的。中央发出的命令,上海做试点,他如果完不成,可能乌纱帽也不能保了或者是没有升官希望了,它只能这样搞。对老百姓没有一点利益,只有增加老百姓的负担。”

有网友说,领导想的第一是政绩,有了政绩就能升迁,还有了政治斗争资本;第二是捞钱,所有形象工程都可以转化成捞钱的机会,还可以借此安插自己的人。至于什么社会效益,经济发展,都是用来骗人的。

新唐人记者陈汉、陈洁、李沛灵采访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