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06月21日讯】据《朝鲜王朝实录》记载,太宗(1400年-1418年)4年,朝鲜王朝从中国引进《列女传》五百册;中宗(1506年-1544年)38年(1543年),《列女传》遵照王命被开始翻译成韩文,向朝鲜百姓普及。
《列女传》是一部什么书?
《列女传》约成书于公元前20-18年,距今已两千多年的历史,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编著,也有人认为,现在流传的版本是后人在刘向所做版本基础上,又增加若干篇得来。
刘向是中国第一个写妇女传记的作者,其《列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行为的著作,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妇女通史。“列女”即“诸女”,诸多女子之意。现存的版本包含七卷: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孽嬖传,记录了自上古以来105位妇女的故事。书后还有“续列女传”一卷,相传为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所加,增收了妇女20人。晋朝时,著名画家顾恺之为其中一个个故事配图,《列女传》的影响逐渐扩大。
《列女传》不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妇女通史,也是最早使传体脱离经、纪而独立成书的史学著作。它借鉴《史记》体裁结构,吸取以往解经、释纪之传的精华,创新完成了单行传体的变革,在史学上引起了专写人物传记风气的盛行。
自刘向编撰《列女传》后,后世妇女传记不断增多,如《汉书》立《元后列传》;《后汉书》立《皇后纪》、设《列女传》,后史因之,成为定则,晋、魏、隋、唐、宋史、辽、金、元、明、清等正史中,都设《列女传》;许多地方史志也设《列女传》;晋皇甫谧《列女传》、杜预《女记》、南朝宋虞通之《妒记》、明解缙《古今列女传》、清刘开《广列女传》等,也都是有名的著作。这些著作在著述宗旨、内容选择、编写体例、编撰方式,甚至语言风格等方面,很多都借鉴刘向《列女传》。所以,刘向《列女传》在古代妇女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朝鲜王朝为何要引进、推广《列女传》?
朝鲜太宗将《列女传》从中国(明朝)引入朝鲜,《朝鲜王朝实录》记录了与《列女传》有关的朝鲜王室逸事。世宗大王(太宗之子)为了让沈迷于饮酒,并陷入同性恋的第二个太子妃纯嫔奉氏具备性理学的伦理观,安排人教她学习《列女传》,但效果可能有限,以至于世宗说:“已经命人教奉氏学习《列女传》了。她(奉氏)竟还敢作出如此粗鲁的行为,怎么符合做儿媳的道理!”
据《朝鲜王朝实录中宗》中宗12年(1517年)6月27日记录,弘文馆(原集贤殿,朝鲜行政与研究机关,负责图书管理与帮助王宫保管书库)奏道:“近来妇女们的礼仪很紊乱,到了无所不为的地步⋯⋯《三纲行实图》只是几个特殊人物的出色表现,普通百姓和妇女们难以学习。因此希望,适宜教授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切实可行的行为准则的著述,如《列女传》译成韩文后颁布发行。”中宗对此的回复是:“十分得当。执行下去。”当时朝鲜正经历社会道德危机,作为应对方案,计划把中国的《列女传》翻译成韩文后予以颁布。
关于朝鲜文字“谚文”
在古代,中国几乎是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唯一的文明发源地,中华的文字礼法、典章制度等对周边地区如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朝鲜半岛与中国的地缘关系最紧密,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也最深厚。汉字很早就传入朝鲜半岛,一直用于记录上古和中古朝鲜语。从出土文物看,朝鲜半岛三国鼎立时期(高句丽、新罗、百济)皆使用汉字。逐步奠定了朝鲜语发音,汉字表意的独特语言文字系统。据传,三国末年新罗儒家学者薛聪创制了藉汉字的音和意来标记朝鲜语的一种特殊文字形式,史称吏读文。到统一的高丽王朝,朝鲜半岛对汉字的学习使用更是达到高峰,汉字几乎是朝鲜半岛唯一的文字。特别到了李氏王朝(对应中国明清时期),朝鲜一直以中华的藩属自居,汉字是朝鲜唯一的官方文字。
1446年,朝鲜世宗颁布其组织创制的如中国大陆汉语拼音之类的表音符号训民正音(谚文),受到朝鲜上层的强烈抵制。他们认为抛弃汉字就等于失去中国文明,而成夷狄之邦。当时的著名学者、集贤殿副提学崔万里说:“自古九州之内,风土虽异,未有因方言而别为文字者。唯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类,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无足道者。⋯⋯历代中国皆以我国有箕子遗风,文物礼乐,比拟中华。今别作谚文,舍中国而自同于夷狄,是所谓弃苏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岂非文明之大累哉?”。
朝鲜文字、文学等方面皆效仿中国历代王朝。朝鲜正史皆使用汉字记载,李氏王朝三大史料集《李朝实录》、《承政院日记》及《日省录》皆由汉字编纂。在文字方面,朝鲜使用传统汉字(相对于当今中国大陆简化字而言),大致相同于中华民国的正体字和香港的繁体字。
谚文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破坏和削弱了朝鲜和中华神传文化的血脉联系,故而遭到了上层社会的强烈抵制。谚文并未取代汉字的地位。汉字和吏读文仍占主导。当时的朝鲜贵族或知识界人士仍以汉字为尊,以使用谚文为耻,能否认识汉字成为知识界人士与普通人的界线,谚文沦落到只有妇女或孩童使用。
《列女传》被翻译成韩文
《列女传》大约1403年被引入朝鲜,为了向百姓普及《列女传》,有人提议把在王宫中阅读的《列女传》翻译成韩文,以便更多的平民百姓也能受到教化。
中宗38年(1543年),朝鲜王室通过国立印刷机关开始了翻译工作,具体由当时文笔出众的文人申晸和柳恒担任,书法家柳耳孙撰文。中文插画为顾恺之所作,韩文版则由中宗时的天才画家李上佐所作。该书宽20.5厘米、长31.5釐米,共40页。其中还有13张描述具体内容的图。每段故事由画开头,之后汉文、韩文同时出现,名为《古列女传谚解本》,“谚解”就是指把汉文原版翻译成韩文(谚文)。古文研究学者朴哲相(音)道,“韩文版《列女传》系遵照王命翻译出版,当时顶尖人物均参与其中。”“从翻译和字体、绘画等的水准上来看,是代表时代的出版物。”
被推进指定国宝的进程,焉知祸福
在2013年美术品拍卖中,该书被首次曝光,以二千万韩元左右的价格被古代美术专家金荣福拍得。金某再次把该书作为史料提供给鲜文大学研究组,并在研究过程中得到结论:“价值较高的珍本”。国立韩文博物馆说服金某,并以七千万韩元购买了该书。2015年10月7日,韩文博物馆表示,“拿到朝鲜初期的《古列女传谚解本》,正处于推进指定宝物的进程中。”
韩文博物馆研究官高恩淑(音)表示,“15、16世纪中期的国语资料十分罕见”“计划用现代语进行翻译后于11月出版。”
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文化古籍,在现代社会依然大放光彩,这不能不说是华夏文明的巨大生命力和感召力。然而,废止汉字,致力于韩文出版,却祸福难料。
有学者指出,由于谚文表音不表意、毫无汉字所具备的深厚内涵,本身就是对与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相连的朝鲜民族文化的破坏,这种努力将南辕北辙。由于以汉字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已深镌韩文化深层,其千年文化底蕴亦汉字神工,出于狭隘民族主义的近代“去汉化”、废除汉字运动,非但更不能发扬其本民族文化,反而是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进一步割裂,更可能造成对本民族文化根基和文化精髓进一步摧毁的不良后果。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