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维光:极权主义研究中的政治宗教、世俗宗教问题(2)

(接前文)

二、极权主义现象和极权主义研究:

1. 极权主义之路——十九世纪回顾:意识形态及族群问题的产生及发展

2. 极权主义现象——二十世纪-极权主义世纪

3. 极权主义现象研究——极权主义理论和政治宗教、世俗宗教问题研究

1. 极权主义之路——十九世纪回顾:意识形态及族群问题的产生及发展
十八世纪末期,法国革命开启了当代和政教分离同时而来的暴力革命、专制,以及伴随它们的各类意识形态之门。这些虽然在当时就已经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和灾难,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根本性的注意及讨论。

十九世纪初期,伴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地发展、工业革命的兴起,政教分离带来的所谓人的觉醒继续迅速地膨胀,各类意图取代宗教思想的思想体系、意识形态雨后春笋般地在欧洲丛生,鼓吹人的观念的滥蛮主义(romanticism)在各个领域泛滥,世俗国家、各种族群应运而生。

在这样一种形势下,马克思创立的意识形态体系——“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十九世纪影响最大、最广泛的体系思想。在这个意识形态中,一八四八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及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以及“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8)

两年后,一八五〇年,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工人阶级专政”。(9)一八五二年三月五日,他在致魏德迈的信中更明确、清楚地确立了“无产阶级专政”这一结论,他说:

“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一 、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二、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三、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10)

随后在一八七五年批判“哥达纲领”时,他再次强调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并进一步提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整个历史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一八七一年在法国发生了被视为实现马克思的这一系列革命及专政思想的巴黎公社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只是十九世纪产生的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一支。由于政教分离,宗教的退出,留下来的真空为各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及空间。在十九世纪产生并且发展的意识形态有无政府主义、进步主义、达尔文主义、各类民族及种族主义、地区主义、国家主义、物质主义,以及观念主义、滥蛮主义、现实主义、实证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悲观主义等各类具有哲学倾向的思想。

当代极权主义问题的研究者发现,尽管种类繁多,但是这些思想及意识形态基本上没有逃脱过去基督教思想的框架及问题。它们提出的问题无非是在没有宗教前提下的世俗的“末世说”、某一类人的“原罪说”、人能够自己来救自己,他们又能够作为先进的人来拯救人类的“救世说”、“救世主”说、“选民”说,以及作为目的的尘世的“盛世说”、“千年王国说”。

持有这些意识形态,或者说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倾向的知识分子又进一步形成群体,继而成为政党。这类政党,往往一成立就充满宗教性的征伐精神。他们成立伊始就立即宣称自己发现并且代表了真理,不仅是自己制定的那些纯粹的尘世教义的捍卫者,而且能够最终实现它。他们追求的不是“多元”的“竞争”而是“单独”的“执政”。

为此,由上述种类繁多和混乱的意识形态,以及它们交叉衍生出来的实体现象,我们能够看到,它已经为我们理解二十世纪暴力及极权主义提供了两条清楚的线索:“封闭”的“意识形态”和“排他”的“族群”及世俗“国家观念”。发生于欧洲社会的这两点,广泛地给二十世纪的世界提供了导致肆无忌惮的暴力和彻底的专制的病毒。而这两点——意识形态和封闭的族群国家观念,它们又有一个共同的排他的核心的可以化为实体的硬核——或者是阶级、或者是种族、地区和一党专制。一言以蔽之:封闭的族群观念。

十九世纪的欧洲社会,可以说从意识形态上,封闭排他的族群及世俗国家形成上,为孕育二十世纪极权主义准备好了充分的来源及潜能。

2. 极权主义现象——二十世纪-极权主义世纪
极权主义现象指的是,二十世纪初期世界上开始出现的、历史上从来也没有存在过的新型的专制。

对于欧洲社会来说,无论是在近代以前的政教合一、基督教统治一切的欧洲国家,还是十九世纪在政教分离后、开始强调法制的欧洲国家中,都始终存在着强调暴力的倾向。这种倾向不仅使得专制在欧洲国家中历来有着天生的强烈的吸引力,而且在上一世纪初,触发了上个这一百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战争同时又给予了欧洲人一种侥幸心理:人生所有一切都好像是在掷骰子,要么赢得一切,拥有一切,要么就失去一切。进而,这类倾向又大大加剧了各种类型的现代专制的扩展。它产生了一批不同于一般政治人物及其公务人员的军人专制者。战争所带来的是那种要么拥有一切,要么什么也没有,助长了社会上的“胜者王侯、败者寇”,甚至“活下去还是死亡”的政治斗争态度。在这样一种气氛中,一九一七年俄国发生了布尔什维克革命,共产党攫取政权,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一九二二年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法西斯集团利用向罗马进军的军事性的行动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独裁专制。稍后一九三三年上台的希特勒,虽然利用的不是军事行动,但是,褐衫军却也是利用在大街上、广场上,释放他们的恐怖、暴力能量而占领政权的。就暴力、专制和排他性来说,这三者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后来的研究者发现,所有这类极权主义国家,几乎都是利用军事性的行动来攫取政权的。事实上,当时的研究者立即就发现,共产党不仅利用军事行动攫取政权,而且掌权后对于政敌继续采取犹如战争中消灭敌人那样的残暴手段,他们甚至把这种专制延伸到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头脑,这使他们感到极度的震惊和疑惑——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专制,它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

一九二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墨索里尼自称自己的专制是极权主义——掌控一切,一九二三年反对墨索里尼法西斯主义的意大利的自由主义者阿曼德拉(Giovaani Amendola)借用了这个提法。(11)从此人们逐渐越来越广泛地接受,称呼这一新兴起的专制现象为“极权主义专制”。

从一九一七年世界上第一个极权主义国家,苏维埃共和国出现,到希特勒发动二次世界大战,极权主义迅速地在欧洲膨胀扩展。一九二二年欧洲二十八个国家中只有两个极权主义国家,到三八年只剩十二个民主国家,而到四零年欧洲则只剩下五个民主国家,欧洲民主面临全面崩溃的威胁。整个世界也面临极权主义专制的威胁。

百年来在欧洲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希特勒和苏联的分裂,更由于民主国家和其它反对纳粹、法西斯集团势力的联合,一九四五年终于取得了胜利。但是极权主义的威胁却并没有因为大战的胜利而结束,相反由于苏联共产党及其羽翼下的各国共产党再次有效地利用了战争,取代了希特勒的扩张,把共产党国家发展成集团,从而使世界从大战结束没有中断地就进入到冷战。实际上大战和冷战已经清楚地告诉人们,世界上只要有极权主义政权存在,就一定会有大的或者小的,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或者变形的战争存在。

二次大战后形成的共产党集团存在了将近半个世纪,由于它的控制欲过分强烈,甚至控制到人们的饮食及男女,因此终于在一九八九年被他们所统治的民众抛弃、推翻。柏林墙的倒塌,共产党集团的崩溃曾经给人一种假像,似乎支配二十世纪七十多年的极权主义已经退去,剩余的几个共产党国家的灭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为此,西方基督教的原教旨主义者们也放肆起来,归于西方历史的历史终结论,西方为中心的文明冲突论一时间也甚嚣尘上,似乎以后的任务就是保护西方社会不受威胁了。这种气氛持续了大约十年,立即就被二〇〇一年发生的九一一事件所惊醒。这一切竟然完全如二十世纪初期一样,那时沉浸于进步主义,西方中心主义的欧洲 被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吓的不知所措。现在九一一问题、继续而来的伊拉克战争问题,伊斯兰国问题,难民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再次崛起问题,北韩放肆地对世界的威胁问题,让全世界感到困惑。为此,欧洲人也再次关注到过去一百年来发生的问题——意识形态问题、族群问题,曾经宗教化的欧洲社会世俗化后的问题,极权主义问题。

一九八九年柏林墙倒塌后,学界几乎已经普遍地接受,二十世纪是极权主义的世纪,进入新世纪后,人们重新认识到,极权主义现象、极权主义倾向并没有消失,它依然是当代世界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人们必须重视研究。

3. 极权主义现象研究——极权主义理论和政治宗教、世俗宗教问题研究
极权主义现象一出现就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特有的残暴性和彻底性触发了如何认识它的激烈的争论。最早的争论甚至就产生在欧洲的社会主义者们,左翼分子们的内部。

在对待敌人、反对者的态度上,由于列宁等领导人再次强调、并且强化了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这使得社会主义者们立即分成了两派。从一九一八年起,考茨基就开始公开激烈地批评列宁的专政观点。他认为,这是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变成带有沙俄性质,亚洲鞑靼式的专制。这一对于列宁倡导执行的专制的批评在欧洲的所谓修正主义者和民主的社会主义者们中引起广泛的反响。一九一九年在瑞士伯恩召开的第二国际会议上,德国、斯堪迪纳维亚、比利时的社会民主党代表提议在决议中公开提出批评,但是由于法国、奥地利和荷兰代表的反对而没有获得多数通过,其后就形成了对于这个专政概念的两个对立的看法。

这一争论从三十年代开始延续到八十年代,并且在争论中使得很多人背离了共产党。如西洛内(Ignazio Silone)、巴伯-诺依曼(Margarete Buber-Neumann)、费舍尔(Ernst Fischer),坎托洛维茨(Alfred Kantorowicz)、纪德(Aadre Gide)、凯斯勒(Arthur Koestler)、瑞格勒尔(Gustav Regler)、施佩贝尔(Manes Sperber),以及奥威尔(George Orwell)、吉拉斯(Milovan Djilas)等人……。

对于俄国的共产党专制,考茨基很快修正了他的鞑靼式的、亚细亚式的专制的说法,他坦率地承认,在孔子思想中并没有这种暴力思想。几乎可以说,所有的研究者的目光,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就都转向了欧洲,它的社会、文化及思想。

为了解新出现的这个专制,如何用简单清楚的描述表明它的那些独特性,最早的称谓是直接称呼它是布尔什维克专制,或者现代专制(Modern autocracy)、现代独裁(Modern dictatorship)、现代专政(Modern despotism)现代暴政(Modern tyranny)、 现代绝对专制(Modern absolutism) 等。但是这些加上现代的专制称法,都是以往的描述方法,由于它们自身固有的产生它时所带来的描述特性,它们依然无法简单、清楚、明了地描述出极权主义现象独特具有的特点。为此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前后,在不同的契机激发下产生了三类新的、为了描述极权主义现象所产生的新的思想、概念或理论。

第一,历史决定论、整体论、开放和封闭问题:

探讨新出现的专制在哲学上、认识论上的根源,直接继承的是文艺复兴复兴的古希腊哲学传统。这也就是说,这个研究是启蒙思想,用自己的智慧——理性和经验研究,弄清楚一个问题的传统,让自己的思想打破各种禁锢的自由主义传统的直接结果。这一倾向说的更为具体专门一些,就是科学哲学,经验主义传统对于这一新出现的现代专制的思想根源的探究。用哲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对于二元论思想所发生的一元论独断论的认识论、方法论的探究。这个研究以卡尔‧波普为代表。他在二十年代中期后的十几年,陆续推出了这一研究领域中的奠基性的著述:《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波普对此一直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12)

第二,极权主义概念及思想。

现在被广泛地,天经地义地接受为描述共产党、法西斯和纳粹的极权主义概念,其出现极为偶然。它竟然不是出于反对它的自由主义者知识分子之手,而是出自墨索里尼。不过这也说明了它是一个能够准确说明这一现代专制现象的中性术语。专制者如此要求——集一切权力于自己;而反对者正是反对——一切权力归为一小部分人。为此,它很快被意大利的自由主义人士接受,并且针对极权特性对这样的政权及制度展开研究及批判。

一九二三年后,极权主义概念正式进入意大利并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及使用。很快,二十年代中期后它就从意大利传播到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为此,伴随极权主义现象,出现了一个新的专门用于描述、探究这个现象的“极权主义理论”,而对于这儿理论也衍生出不同基础,不同方向的讨论及探究。

关于“极权主义现象”的“极权主义理论”研究,笔者已经撰写过近百万字的介绍及讨论。在这里,我只想再为读者提供一个纵向和横向的坐标系。

A. 在纵向上,极权主义概念及思想出现在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发展到第一阶段的高峰,开始被普遍地使用并且讨论。但是,由于希特勒进攻苏联,苏联和盟国联合抵抗希特勒而使得极权主义研究在一九四一年戛然终止。四年后,二次大战的胜利,几乎是同时而来的冷战,立即让极权主义研究迅速扩展。从四十年代中期到五十年代中期,用来解释研究极权主义现象的极权主义理论研究到达了它的第二次高峰。其后,由于苏联的解冻、对斯大林问题的重新评价而再次使得极权主义理论的普遍性,以及使用于共产党社会的有效性受到质疑,它又一次地影响式微。这个衰退期虽然由于捷克布拉格之春的被镇压等事件而有过起伏,但是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中期后,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在西方出版并且引起巨大的争论后,极权主义理论才再次走向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且受到广泛地探讨,它到达第三次高潮。这一高潮在人们没有料到的八九年柏林墙倒塌,共产党集团崩溃后,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从此极权主义理论被广泛地、几乎作为天经地义的理论接受。九十年代中期后,起于二十年代末期的,共产党和纳粹是否可以等同并论,以及最近几十年开始提出的共产党国家是否是个合法国家,共产党集团和反人类罪的关系,再次成为极权主义问题的争论焦点问题。

B. 对于横向,在笔者看来,九十年来,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思想方法及不同的意图接受并且使用极权主义概念。他们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 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经验主义思想基础上的经验性的观察和探索。这个研究继承了古希腊哲学的认识论、知识论的传统,从定义、理论的构成出发,进而从对于现象的解释及预言的验证中否证或者修正自己。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学者是战时移居美国的德国学者弗利德里希(Carl Joachim Friedrich)和战后德国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自由主义学者布拉赫。在这一倾向基础上的研究基本上代表了当代关于极权主义学术研究的主流。

2. 思辨的、文学性的观察和探索。使用这种方式的主要是作家以及部分从事媒体及思想批评的作家及学者。它的代表人物是《一九八四》的作者,英国的奥威尔,局外人的作者,加缪,以及很多具有左翼倾向的作家凯斯勒、纪德等。他们除了准确地、深刻地描述了极权主义现象的特点,而且往往伴有极为深刻精彩的思辨性的解释。

3. 在各种宗教、文化思想上,对极权主义进行的质疑及论述。它的代表性的人物如新托马斯主义的法国哲学家兼神学家马里坦(Jacques Maritain)和日尔松(Etienne Gilson)等宗教神学家,以及俄国著名异议作家索尔仁尼琴等。

4. 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中使用极权主义术语展开对极权主义现象的看法。

这一倾向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题目。首先因为极权主义现象的产生就是因为意识形态思想的产物。一部分知识分子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而在尘世间实践这个真理。其次是由于极权主义现象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因此形成极权主义的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在现实中也必须面对如何理解和解释极权主义现象及极权主义概念问题。例如当年东德、苏联都专门针对“极权主义”问题出版过大量的所谓“学术”论文及书籍。他们使用这一术语是想用来对抗民主社会中的具有自由主义倾向,及其对于这一问题的经验主义研究。共产党领导下的这类所谓研究,及对“极权主义”一词的使用,实际上旨在维护共产党政权,对抗反共的极权主义研究,以及各类涉及根本问题的反对极权主义的思想。

其次是在西方社会对抗共产党集团及共产党意识形态的渗透的时候,西方的学界也有人提出要以意识形态对抗意识形态,其中最典型的是美国物理学家马根瑙、悉尼‧胡克(Sidney Hook)(13)等,他们曾经明确地说过,要把每一个思想铸成意识形态,以对抗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所以弗利德里希、布拉赫等作为学术研究的极权主义问题,常常被人当作意识形态,也常常被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分子攻击为意识形态。

对于这一问题,笔者在此要强调的是一些人,最典型的是阿伦特(14),由于其左派倾向、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天生具有的意识形态化的倾向导致他们对于极权主义的所谓研究是一种意识形态式的论述,而非学术研究。

第三,二十年代中期后出现的围绕“政治宗教”、“世俗宗教”方向上的探究。本文将重点介绍这方面的研究。

和极权主义术语及理论的出现不同,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对于极权主义的现代研究是在不知不觉地,逐渐地谈到它的宗教性,或者说类宗教现象。这其中包括他们从布尔什维克及法西斯运动中看到的所谓各类“节日”的形式,各类“庆祝”形式,对个人的无所不在的崇拜,对牺牲者、对死亡的崇拜,与神秘的未来相联系的宏图大业,以及类似宗教性的标志、符号和徽章等等。这一切当然也包括了很多日常生活现象。它们显然是非常明确地以基督教传统中曾经有过的那些要求乃至形式,重新构造、形成了这个所谓新社会的日常生活。

极权主义统治者彻底全面地把政治转向为过去那种带有狂热崇拜式宗教性的政治。他们自觉地或者不自觉地不断地努力探寻,反转性地运用过去那种基于基督教基础的个人和公众社会的划一的服从、追随,单一性的社会,克服社会和国家的二元论。

二十年代的研究者、媒体工作者发现,布尔什维克和法西斯同样地在以基督教的一些原则工作,从而达到对民众及社会的控制。他们直接地把过去教会即掌权者拥有宗教真理,转为共产党人的政治诉求。共产党以神圣的著作,被召唤的解释,他们是“真理”(上帝)的选民,和用惩罚来加强信仰纯洁的考虑,展开了他们的所谓信仰的历史。任何有异于他们的倾向及群体个人,都要如过去基督教教会和信众对待异教徒、异议者、放弃信仰者、蜕化变质分子一样,受到应有的惩罚,如果必要,就彻底消灭他们。这一切让人们从二十年代中期不由自主地开始提出共产党和法西斯的宗教性质问题:他们是否就是一种“政治宗教”、“世俗宗教”?从二十年代末期开始,政治宗教、世俗宗教问题开始提出,经过三十年代很多学者和记者的讨论后,逐渐成为平行于极权主义,第三种描述研究极权主义的理论思想。在政治学上,则可以说它是平行于极权主义思想的第二个描述分析思想。笔者将在下一节较为具体地介绍它的初期情况。

(待续)

作者提供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