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亚马逊将退出中国电商市场的消息”备受瞩目。尽管大陆媒体统一强调亚马逊结束的“不是全部业务”、“海外购、Kindle等业务就不受此次调整影响”;但亚马逊官方发出“将于2019年7月18日停止为亚马逊中国网站上的第三方卖家提供卖家服务”的定锤之音,仍无法阻止人们对“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的吸引力产生怀疑。
为了消减人们的疑虑,大陆有文章“追溯到2004年”,称“当时本土电商淘宝和京东刚刚起步,而亚马逊已经是全球电商霸主”;但“随着本土电商巨头阿里和京东的步步紧逼,如今市值已超9100亿美元的亚马逊在中国的电商市场份额却节节败退”。
或许,这番话可以理解为“不是中国市场不行,而是亚马逊不行”;但也不难发现,“败退”中国市场的亚马逊仍是“全球电商霸主”,其市值甚至“已超9100亿美元”。另有陆媒公开承认,“今天的亚马逊依旧是全球巨头,体量相当于两个阿里,今年年初,其市值就超越微软,首次位居全球第一”。因此,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何称霸世界的亚马逊惟独不能在中国的电商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大陆有官媒答曰,是因为“亚马逊在中国市场本土化不够充分”;那个“好服务价格贵”的特点“未能有效吸引中国消费者”。但问题是,提供“价格贵”的“好服务”有错吗?亚马逊“市场份额每况愈下,到2018年不足1%”难道就是因为99%的中国人只能消费价格低的差服务?若真如此,中国这个偌大的市场又有何“潜力”可言呢?况且,阿里、京东在中国互联网零售领域独占鳌头,就能证明其售卖的产品物美价廉了?
有消息称,2018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因阿里巴巴假货猖獗而将其列入“恶名市场”。可见,淘宝上的商品是“便宜没好货”。然而,遗憾的是,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假货报告”也表示,“亚马逊假货猖獗,从2016年5月至今,其平台上的假货量累计59749万件”;其“假货量上升好比美版‘淘宝’”。既然都卖假货,那么擅长打价格战的淘宝会更胜亚马逊一筹,也就不足为奇了。
或许有人会说,亚马逊卖假货卖不过淘宝,所以只能灰溜溜的离开。但问题是,在“售假”的买卖上赢了淘宝,就无比荣耀了?显然,这决不是“全球电商霸主”亚马逊所秉承的价值和理念。全球知名的市场调研公司高德纳(Gartner L2)在2018年的报告中指出,“亚马逊约一半销售额来自200万第三方‘市场’卖家,其中假货泛滥”;在158个时尚品牌中,“约1/3的第三方商家、卖家都收到过至少一条‘假货’或‘假冒’的消费者评论”。另有数据显示,“亚马逊卖家中有1/3在中国大陆”。也就是说,此番“败退”中国市场的并非亚马逊,而是“亚马逊中国网站上的第三方卖家”。
早在2016年,美国财经媒体CNBC就曾报导,“亚马逊允许第三方商家在网站上销售商品,此举为中国制造商开了大门”;“因无法有效控制第三方商家,亚马逊网站已演变成全球最大的杂货市场”。在“可能让消费者失去信任”的警告下,亚马逊终于做出了今年7月“停止为亚马逊中国网站上的第三方卖家提供卖家服务”的决定,此举意在“悬崖勒马”。而这些“害群之马”实则与亚马逊无关,它们都来自中国。
作为“全球电商霸主”,宁可停止业务,也不卖假货,这才是亚马逊所信奉的原则、坚守的意志。在讲究公平竞争、合法经营的国际市场中,没有哪个公司会靠制假、售假完胜对手、赢得市场份额。但十分诡异的是,在中共计划、调控的中国市场中,不卖假货,甚至连存活都难。不让中国的“第三方卖家”售假,亚马逊的“电商业务”就不能继续,可见,中国的互联网零售领域容不下“货真价实”。
明明是中共纵容奸商,从中牟取暴利,官媒却将原因指向中国人的收入低。但问题是,收入低也要买名牌,这又是多么扭曲的价值呢?中共为假货泛滥找理由,是在肯定这种不正常的消费心理吗?此外,美国人收入高,但该国也有收入低的底层民众,他们不是只有粗制滥造的商品可买。而在中共治下的中国,就连最大众化的商品——牛奶都有假货。继“毒奶事件”后,直到今天,仍不乏“特仑”、“经典”等山寨牛奶横行农村市场。
说到这儿,不禁想起一个段子。有人说,多年前,他跟央视领导一起喝酒,喝大了对领导说:“我其实从不看你们的新闻时政类及娱乐洗脑节目!”结果领导拍着他的肩膀说:“我也不看!”当他一脸惊讶时,领导却反问道:“你见过饲养员给猪配好饲料、跟猪一起吃的吗?”这个段子足以表明,中共领导们在给中国人提供产品时,无论是精神产品,还是物质产品,决不是以人、而是以猪的标准来作为参照的。在中共权贵以及红顶商人的逻辑中,没钱的中国人就只配用“假冒伪劣”。
如今,亚马逊选择将中国的“第三方卖家”拒之门外,中共却对“售假”这个关键原因只字不提,可见其心虚、不老实。这也反映出,中共明知公然侵犯知识产权,将“假冒伪劣”产业化是一种无德、无良的行为,也要执意为之;即便全世界都对中国的假货说“不”,中共也要将坑、蒙、拐、骗的行当继续下去,将流氓当到底。
——转自《大纪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