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小城的故事:不守信用 后果惨痛

文: 德祥

【新唐人2019年02月12日讯】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𫐐,小车无𫐄,其何以行之哉?”翻译成白话,大意是,一个人假使没有信用,就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可以取法的了。这好比大车缺了连接车和牛的“𫐐”(音:泥),小车缺了连接车和马的“𫐄”(音:月),这样的车靠什么行路呢?”

“信”是中国传统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一。古往今来,君子一诺,重于千金。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一句承诺甘愿付出生命。历史上也不乏失信的教训。德国某小城六十多年来每年上演数月的舞台剧《吹笛子的彩衣捕鼠人》,就在不断提醒着人们:不守信用,后果惨痛。

哈默尔恩(Hameln)位于德国中北部童话大道上,是一座人口只有六万的小城。据该市旅游局最新统计,每年前往那里的游客接近三百九十万人次。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数据,因为德国最著名的新天鹅堡,每年参观人数也就一百多万。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人前往哈默尔恩呢?

德国著名的《格林童话》中有篇《彩衣捕鼠人》,描述了一个叫哈默尔恩(Hameln)的小城发生的故事,据说是件真事。

一二八四年,哈默尔恩当地爆发了严重鼠患,城里人陷入极大恐慌。传说有一天城里来了个穿马戏团小丑彩衣的人,自称可以制服老鼠。他和城里人达成协定,谈好以一笔钱为酬劳,将老鼠引出城。人们答应他的条件后,彩衣人马上掏出笛子沿着大街小巷吹奏了起来,城里的老鼠们闻声而至。当彩衣人觉得全城的老鼠都跑出来了之后,就吹着笛子将它们引到城外河里淹死了。

捕鼠人(维基网)

每周日、周三上演的免费露天剧:穿彩衣的捕鼠人(哈默尔市网页)

此时,城里人本该心怀感激兑现酬劳才是,可看到彩衣人消灭鼠患似乎很轻松,他们便开始反悔和耍赖,拒绝付给彩衣人任何报酬。彩衣人愤然离去。

同年六月二十六日,当大人们都在教堂里做礼拜时,彩衣人又出现了。他在街头巷尾吹起了笛子。可这次跟来的不再是老鼠,而是全城四岁以上的小孩。全城的孩子兴高采烈的跟在彩衣人后边,出了东城门进到大山里,并消失得无影无踪。

那天,全城共有一百三十个小孩随着彩衣人消失。全城只留下三个小孩,一个瞎子、一个聋子,两人掉队了,无法说清其他孩子的去向,另一个孩子因为冷回来取外套,得以幸免。

据说,一个月后在深山里曾有人看见一群孩子跟在一个彩衣吹笛人的后边。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孩子的音讯了。

全城人失去孩子!这是他们不守信用的惨痛后果。撕心裂肺般教训了哈默尔恩人。为了让后人记住这前车之鉴,当地人采取了很多办法。

在城里,到处可见老鼠的铜像;每天三次,《捕鼠人玩具钟》会出来表演,提醒人们这个不讲信用的惨痛教训。

在哈默尔恩的旧城区,有座建于一六零二年的《捕鼠人之家》餐厅。据说当年彩衣人就是沿着这家餐厅旁的那条小巷带走了全城的小孩。在这家餐厅的外墙上可以看到纪念碑文,这里也从此禁止了舞蹈奏乐。

从一九五五年开始,每年从五月中旬到九月中旬,每个星期天的中午十二点、星期三下午四点半,哈默尔恩人都会在“婚礼之家”的大阳台上举办传统的露天剧《吹笛子的彩衣捕鼠人》。为时半个小时的免费演出大约有八十名演员参加,每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约两千名游客观看。

“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强调的就是“信”这个美德。为人守信重诺也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清朝徐少渔就是个典型。

徐少渔是钱塘人,光绪庚寅八月初,他向彝斋借了一百圆银币,没有立借据,只口头约定一年后如数归还。第二年八月初,徐病倒了,危在旦夕之际,躺在病榻上的他一直喃喃自语:“还钱的时间快到了,我如果死了怎么办啊?”

徐妻听后对他说:“你借的钱没有借据,没有履行约定的必要,你就不要愁了。”徐少渔说:“他因为相信我,所以才没要借据,我怎么能自己不守信用呢?”于是让妻子将家中的一柄玉如意和两件狐裘拿去卖了,共卖了九十银圆,又从别人那里借了十圆,最终在约定的日期如数还了彝斋。没过几天,徐少渔的病痊愈了。

回到前文,哈默尔恩人不否认自己的错误,铭记不守信用的惨痛教训,并随时提醒后人。也许正因为如此,游客人数才会那么可观,经济效益不言而喻。这也许是老天看在他们知错能改的份上,送上的一份鼓励吧。

──转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王馨宇)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