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烫伤别用冷水冲?中医这样处理 速愈不留疤

文/吴国斌(心医堂中医诊所院长)

【新唐人2019年02月09日讯】烧烫伤乃古今中外之人常遇的急症,轻者仅身体局部烧烫伤,重者身体烧烫伤面积范围较大,危及生命,须积极救治。在烧烫伤的急救上,从古代中医文献中可找到许多紧急救治之法,相当简单有效,处置方法得当,皮肤可痊愈至不留疤痕。

现代人常认为中国古代的医疗方法不科学,使用又怕感染导致更严重的后遗症。其实这点大可放心,中国古代的有效验方是真正的直接人体试验的实证医学的结果。救人应不分中医、西医,只要是对病患有益而无害的,救人的方法越多越好。期望大家能从中学到古人的宝贵经验并应用到临床,以减少病患的痛苦与庞大的医疗费用支出。

烫伤第一时间如何处理?

大部分民众在烧烫伤时想到的第一个处置步骤,都是“用冷水冲洗”,但此举在中国数千年的临床医学经验中发现是非常危险的。

唐朝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凡火烧损,慎以冷水洗之(也就是对于以冷水浸洗患处一事,要特别谨慎!),火疮得冷,热气更深转入骨,坏人筋骨,难瘥。”清朝《医宗金鉴》记载,官方公布对烧烫伤的第一处置原则的告诫是:“从一开始到结束,都禁止使用冷水浸泡伤口,惟恐热毒深伏于内,寒气束滞在外,导致皮肉臭烂,神昏便秘,耸肩气喘,多致不救。”以上已清楚说明烧烫伤时,第一件事不可用冷水浸(冲)洗(尤其是大面积二、三度烧烫伤)。

那刚烧烫伤时应如何处置呢?中医的概念是第一时间要将皮肤的热毒透出,以免热毒深陷,加重病情。若第一度及第二度的烧烫伤能立刻治愈,皮肤便可完好如初。若是第三度的严重烧烫伤,有生命危险,应紧急送医急救。

对于小面积的烧烫伤,皮肤未破,可即刻抓一把盐紧包在患处,直到不会烧痛为止。若是大面积的烧烫伤,第一时间可直接用大黄水浸泡。大黄水的制作方式很简单,直接将大黄粉加水煮过即可。大黄气味大苦大寒,号曰将军,“走而不守”,故可透入肌肉中去除火毒,以免火毒内陷。对于严重烧烫伤至闷乱不省人事者,可急用蜂蜜调生水灌下,以防火毒攻心,再送医急救。

中医处理皮肤烧烫伤的外用药方 痊愈不留疤

2012年笔者参加台湾中医皮肤专科医师训练时,讲师廖世辉医师毫无保留地提供他的祖传烧烫伤验方给在座的医师,此方治疗烧烫伤效果极佳,即使是第三度烧烫伤,经治疗后亦可痊愈不留疤痕。现笔者将烧烫伤之处理法整理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 第一时间

不可用水冲,否则必起水泡。(因为冲水后皮肤外寒内热,里面的热气无法透出,容易起水泡。)属于第一度及第二度之烧烫伤一定要能立刻治愈,如此可使皮肤完好如初。

【药方】黄芩、黄连、黄柏、大黄各6克(生粉),冰片0.5克~1克。用500ml 20%~40%酒精或米酒浸泡后,即可使用。

【使用法】用棉花擦过1次后,等干了再擦,如此反复擦5次。

注1:第一时间的处理如果恰当,会马上痊愈,不会进入以下皮肤红肿热痛的阶段。

注2:此处方用酒精的好处是可扩张毛细血管,使热气透出,但又有黄芩、黄连、黄柏、大黄、冰片等寒性之药以监制其温热之性,使整个处方有解肌退热透表的作用。

● 初期治法

皮肤红肿热痛,组织液多。宜清凉消炎止痛,使皮肤形成保护膜,防止细菌感染。

【外用处方】滑石粉(可使皮肤形成保护膜)、寒水石、石膏、黄连、黄柏、大黄、绿豆粉、珍珠母(可促进肉芽生长)各6克,梅(冰)片3克。以上共研细末,拌茶叶水外敷。(※此时期不可拌麻油外敷)

※注意事项:清理伤口要用以上之20%~40%药酒擦拭,一天换药一次,用纱布包扎。切记换药时纱布要先弄湿,再慢慢将纱布撕开;若用力撕开,皮肤组织会受损,不但很痛,且会留下疤痕。

● 中期、后期治法

皮肤红肿热痛已退。宜清凉消炎止痛、生肌长肉生皮、防止细菌感染。

【外用处方】上方改拌麻油,帮助肉芽及外皮形成。

外敷中药消炎止痛、加速伤口复原(以黑玉生肌散为例)

现行烧烫伤药膏大多为抗菌性药品,常用于避免伤口感染,但并无抑制发炎或止痛类型药物被应用在烧烫伤外用上,就这一点而言,中药的烧烫伤皮肤外用药有许多优势。

据《台湾中医医学杂志·第九卷·第四期》记载,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黑玉生肌散(其组成为,冰片:青黛:生石膏:珍珠粉重量比1:3.33:18.33:1.33)对烧烫伤的治疗效果,发现黑玉生肌散不但可以改善烧烫伤组织新生表皮的增厚与不平滑、真皮和横纹肌组织的变薄的受损病征,亦能抑制如嗜中性白血球和巨噬细胞等白血球的大量聚集等组织发炎情形。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之分析结果显示,黑玉生肌散可有效促进伤口组织进行复原反应,诸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第一型胶原蛋白的大量表现。

也就是说,组方良好的中药可以抗菌、消炎、止痛、让伤口复原速度加快,并可减少植皮的复杂医疗过程,以及伤后疤痕的产生,这是中药应用在烧烫伤临床的最大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大面积严重烧烫伤怎么办?中药内服救治法

一般烧烫伤面积大、伤势重,热毒深窜,火毒攻心,见有神志迷糊的症状,此时清热解毒、护心乃当务之急。中药汤方中应加入清热护心之品,并应中西医结合积极抢救。

烫伤后起水疱渗出液较多,中医认为它属于湿热重,可用金银花、连翘、川连、栀子来清热解毒泻火;木通、淡竹叶、六一散、猪苓、车前子清热利湿、导热外出;灯心炭、绿豆衣清热护心;生地黄、归尾、赤芍、牡丹皮凉血活血;川军通下泄热。

因严重烧烫伤患者多见大便干燥,故通下泄热之剂不可不用,但不可峻下,否则易使热毒内陷。用川军后,若见大便稀泻不止,即应减量或停用,改用润便之剂,如火麻仁、郁李仁等。若创面已干并结痂,气血不足,此时须益气健脾,用生蓍、炒白术、归尾、赤芍、车前子、猪苓、茯苓、甘草以收全功。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