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11月17日讯】北伐失败,不仅让岳飞一生的梦想破灭,也让他过早地走向生命的终点。 在战场上,岳飞是让金兵闻风丧胆的盖世英雄;回到官场,他却因战功赫赫而饱受猜忌。在三十九岁的盛年,一心为国的岳飞被权臣谋害,留下永远的遗憾。
今天的岳飞墓或岳王庙前,都赫然铸着几位迫害岳飞的奸人跪像,最多的有五位,分别是秦桧夫妇、万俟卨、张俊、王贵。秦桧作为南宋的第一奸臣,自然是杀害岳飞的主谋,那么其他四位又做了哪些恶事,让岳飞不幸蒙冤呢?
奸相权臣 结怨忠良
在十二道金牌的催促下,堪称南宋长城的岳家军黯然撤兵。岳飞在悲愤与失望之下,请辞军务,但因战事未停被高宗拒绝。果然淮西战事再起,岳飞受命驰援。谁知前线将领统领不力,导致宋军先胜后败,行同儿戏。岳家军不仅徒劳无功,岳飞还受到牵连,被诬奏为逗留不进,成为日后冤案的一项“罪证”。
淮西之战后,金国自知无法灭宋,宋帝更希求偏安, 两国君主皆有再次和谈之意。国中无战事,金国不再是高宗的心腹大患,另一重隐忧又漫上心头,也就是许多皇帝都难以避免的,对武将的忌惮。
同样,独擅专权、卖国求荣的宰相秦桧,视主战派将领为眼中钉,尤其对岳飞,更欲除之而后快。这不仅出于战、和之见与忠、奸之心的根本对立,更是来自金国的直接授意。因为在绍兴十年,金兀术曾传密信给秦桧:“你每天都请求议和,但岳飞一心收复中原,又杀了我的女婿,此仇不能不报。必杀岳飞,再谈议和之事。”[1]
因此,秦桧不遗余力地挑拨高宗和武将之间的关系,并想方设法置武将们于死地。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高宗效法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旧事,宣诏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大将赴“行在”临安觐见,每日设宴款待,还为他们加官晋爵。实际上三大将明升暗降,从此失去兵权。
岳飞、韩世忠皆以忠义著称,为抗金事业的失败而痛心;唯独张俊为了荣华富贵,趋炎附势攀附秦桧,并表示愿意助其陷害另外二将。见张俊已不构成威胁,秦桧下一步要动资历更老的韩世忠。五月上旬,张俊、岳飞奉旨赴楚州,即原韩家军的驻地,视察军务。出发前,秦桧暗示岳飞,此行是为了罗织韩世忠的罪名,并“肢解”其军队。
忠正磊落的岳飞自然严词回绝,并说:“我和韩世忠共事,如果让他无辜被问罪,实在是辜负他!”[2]他特地向韩世忠驰书报信,告知秦桧毒心,却因此得到秦桧更深的怨恨。在韩家军营中,岳飞又苦心规劝张俊,不要解散韩世忠的队伍,并极力反对张俊出于退守目的而主张修筑楚州城防的决议。这样一来,他和张俊的误会也不断加深。
奸臣陷害 沉冤难雪
张俊依附,韩世忠无权,能够阻碍宋金议和的只剩下岳飞了。而岳飞耿直正行,破除了秦桧和张俊瓦解韩家军的阴谋,他二人的怨毒之气全都转移到岳飞身上。秦桧暗中唆使爪牙万俟卨等谏官,出面弹劾岳飞,诬告他援淮西不力,又在视察军队时“扬言”弃守楚州。
于是宋廷中黑白颠倒,谤议四起,奸臣横行,忠臣见黜。八月,岳飞再次请辞官职,终于得到高宗“准许”,过上清闲而不问政事的生活。然而,“免官”仅仅是秦桧的一步棋,杀害岳飞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欲诛杀一位大功臣,必须要有一个“杀无赦”的罪名,而在古时非谋反大罪莫属。然而岳飞一生忠君报国,在他身上根本找不到任何谋逆的迹象。因而,秦桧和张俊需要一个有力的“内应”,由他来告发岳飞,才能让人信服。
岳家军都统制、岳飞的左膀右臂——王贵,成了他们威逼利诱的目标。早先王贵的手下,趁某户民宅失火时行窃,被岳飞发现,牵连王贵杖责一百军棍;颍昌大战中,王贵一度怯战,更是犯了军中大忌,差点被岳飞斩首。他们认为,王贵应该是最恨岳飞的人,便成了他们拉拢的最佳人选。
不料王贵一口回绝:“岳飞是大将,在用人方面必须赏罚分明。如果因此而怨恨他,那么要怨恨的也太多了!”[3]但是狡猾的张俊费尽心机,寻来王贵不为人知的隐私,最终迫使他背叛岳飞,做了杀人帮凶。另外,他们又找来军中一直对岳飞怀恨在心的王俊。二王联合诬告,声称张宪欲与王贵合谋造反,逼迫朝廷将兵权归还岳飞。谋反一事还牵连到岳飞的长子岳云。
秦桧便上奏,将张宪、岳云押送大理寺彻查,并召岳飞入京一并审问。高宗听说后,先是表示惊骇,但出于猜忌之心,也很快默许。因此,张宪和岳云被捕入狱,更遭到严刑逼供,被打得体无完肤,始终不肯说出半句诬陷的证词。但是这一次,岳飞也真的在劫难逃了。
精忠报国 天地可鉴
在朝廷诏令下达前,岳飞在家中过了一段儿孙绕膝、平静温馨的时光。抗金的失败与前途的渺茫,仍然令他惆怅满怀。一日,他写下一首与《满江红》心境迥异的《小重山》表达内心的无奈: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笼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古人多以弦断为不祥之兆,或许在岳飞心中,早已预感到未来的结局。张宪、岳云受审之事,他全然不知。直到绍兴十一年九月的某天,他见到了前来宣诏的使者,才对秦桧的行径有所了解。但岳飞更相信,岳家军人是清白的,只要自己出面对证,就能洗刷所有人的冤情。因而,他带着几名亲信匆匆上路。
夜里投宿驿站时,随行者都认为此行凶多吉少,纷纷劝岳飞不要去临安受审。岳飞却坚定地说:“只得前迈!”[4]连劝三次,不改其言。岳飞如何看不透秦桧的诡计,又怎不知自己面临的危险,但是他言行坦荡,无愧天地,便抱着视死如归的气概,毅然前行。
十月,岳飞刚到临安不久,秦桧就迫不及待地派人矫诏,骗他至大理寺,将他正式下狱。岳飞只见四周垂挂着门帘,气氛阴郁诡异,万分惊愕地说:“我为何会到此?”[5]有狱吏出面告知,要带他去受审。岳飞叹:“我为国家付出半生心血,为什么今天却到了这里?”[6]只得无奈随行。
审讯前,狱吏还敲着木杖厉声喝斥他:“叉手正立!”岳飞这才恍然大悟,自己不再是叱咤疆场的统帅,只是一个背负冤屈、不得不受辱于小吏的犯人,于是慨然长叹:“我曾统领十万大军,今日才知道狱卒身份的尊贵啊。”[7]
面对主审官——御史中丞何铸的审讯,岳飞依然坦荡无惧。他没有为自己过多地辩解,而是袒露背脊,让他去看自己背上,那深入肌肤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父母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高宗也曾钦赐“精忠岳飞”的军旗嘉奖,这样一个至孝、至忠的岳飞,怎么可能有谋反之举?@*#(本系列未完,待续)
注释:
[1]出自《鄂国金佗稡编》卷8:金人谓桧曰:“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2]出自《鄂国金佗稡编》卷20:先臣叹曰:“飞与世忠同王事,而使之不辜被罪,吾为负世忠!”
[3]出自《鄂国金佗稡编》卷8: 贵不欲曰:“相公为大将,宁免以赏罚用人。苟以为怨,将不胜其怨矣!”
[4]出自《鄂国金佗续编》卷28。
[5] [6]出自《三朝北盟会编》卷206:良久,秦桧密遣左右传宣:“请相公略到朝廷另听圣旨。”候宣诏即时前去,却引到大理寺,侯骇然曰:“吾何到此?”才入门,到厅下轿,不见一人,止见四面垂宽。才坐少时,忽见官吏数人向前云:“这里不是相公会处,后面有中丞,请相公略来照对数事。”侯点头云:“吾与国家宣力,今日到此何也?”
[7]出自《三朝北盟会编》卷206:有卒执杖子,击杖子作声而叱曰:“叉手正立!”飞辣然声喏而叉手矣。既而曰:“吾尝统十万军,今日乃知狱吏之贵也。”
点阅【千古神将岳飞传】连载文章。
──转自《大纪元》有删改
(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