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敏:李克强“限时清零”谈话背后

北京当局现阶段是救民企不亚于救股市。11月15日,国务院发改委对于民企的资金难关有最新表态。

在15日记者会上,发改委官员宣布,对因现金流紧张的优质民企给予“财务支持和救助”。发改委不是银行无法直接掏钱,是“鼓励”发债融资。发改委官员透露,已核准了比亚迪公司发行60亿元企业债券。

比亚迪是手机零部件、电动车大厂。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前3季,比亚迪的总营收为739.33亿元(人民币,下同);截至2017年9月底,公司应收账款帐余额为516.77亿元,应收账款余额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69.9%,更高的比例是占净资产87.77%。

上述比亚迪数据表明,该公司属于流动资产的应收账款,除了流动性一点都不强,且现金周转率很差。而这对任何一家类似情况的公司来说,就算不是流动性风险的最大原因,也是很大的因素。

时间往前,11月9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要求开展一专项清欠行动,目标是“切实解决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即不论是政府还是国企拖欠民企账款,李克强要求二者都要对欠款“限时清零”。

李克强“限时清零”的指示,也同时说明一个现实,躺在民企账上的应收账款,已大到让公司现金流异常紧张,而其中不少欠款是由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

例如比亚迪,大客户不乏官方机构,国企订单更不少,销货收入100元实际进账30元,欠款将近70元,形同卖得越多,现金流越紧张。而比亚迪还是被指受深圳政府大力扶持的民企,其它一般普通民企应收账款余额居高不下,可想而知打击有多大。

据报导,民企到底有多少欠款,目前没有具体的资料,但A股的中小板上市企业的情况可以作个参考。

据统计,A股中小板中一共有919家企业,剔除掉银行、券商等,共910家,其中大部分均为民营企业。910家中小板企业,共形成了9,789.01亿元的应收账款。其中,应收账款超过营收的企业共有86家,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超过50%的多达268家。

这样的数据表明,中小板企业应收账款接近万亿,如果企业四季度要不回欠款,那么年底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其中,268家今年白干了,86家连去年也白忙一场。

据报导,总的来说,民企的业务在依赖或间接依赖政府及国企的过程中,民企大约形成约4.6万亿的应收款,究其原因,民企在政府和国企面前较为弱势,很难通过司法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致使民企周转困难,同时这也导致了两个后果──民企之间相互拖欠,以及因此资金链断裂,股价暴跌,控股权丧失。

所以民企资金流动性困境,问题还是出在政府和国企是欠款的大户。官方喉舌还不以为耻的宣传“限期清零”是“再迎利好”、“雪中送炭”。

同许多事情一样,问题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2009年,也就是近10年前,大陆经济学家、北大教授厉以宁公布了一份城市经济的调研结果,发现国企独享银行贷款等资源,却拖欠民企资金,国企经常是货到一个季度甚至半年一年才结账,给小企业带来了巨大风险和现金压力。国企成为民企最大欠款人,国企把危机也转嫁给这些仰仗他们订单的民企。而厉以宁在谈到其所以然时,点出了体制才是问题才是大事。

现在李克强针对政府及国企欠款“现时清零”,面对的又何尝不是体制的问题。

──转自《大纪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