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利总尘埃 张三丰神迹留人间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8月16日讯】“道人久已泯耳目,潇洒自如脱拘束。朝从扶桑日头起,暮去昆仑云脚宿。”业已得道成仙、潇洒自如游走在人间的张三丰,除了济世救人,化解危难外,还一再劝世人回头是岸,莫误在名利之中,总道是“古今名利总尘埃”。此外,他亦引导有缘人向道,乃至走上修道之路。

浮生幻梦回头是岸

张三丰著述甚丰,有《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要篇》等等,皆被后代修道者所推崇。不过,他最杰出作品当称《无根树》丹词。 丹词说:“凡树有根,方能生发,树若无根,必不长久。人生在世,生老病死,百虑忧心,百年岁月,转瞬即逝,如树之无根也。”张三丰作此丹词二十四首,以“无根树”为名,叫醒世人,使其看破浮生梦幻,早修性命耳。

《无根树》第一首如此写道:“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荡来飘去不自由。无边无岸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肯回首,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而丹词开篇即指出人生贪恋荣华富贵,犹如在苦海里漂泊的小船,时常处在危险之中,规劝世人要超脱名利,及时修炼,“莫待风波坏了舟”。千百年来道家理论玄奥,文字晦涩,不能为社会所广泛接受。而张三丰采用歌词的体裁、通俗的文字把玄奥的修真理论化为脍炙人口的曲词《无根树》,对后世修道者影响很大。

此外,张三丰的一些诗作也在规劝世人要超脱名利,不为物欲所牵累,说“古今名利总尘埃”,要及时修炼,追求永恒。如他在《晚步咸阳》中说:“天边飞雁排云表,我亦长吟咸阳道。咸阳古道草迷离,百代王侯尽枯槁。西行万里多感怀,人生岂若神仙好!任他沧海变桑田,鹤貌松姿长不老”。大意是往事如云烟,昔日王侯已是枯槁,纵使人世间沧海变桑田,而神界的一切却是永恒的。

再如他在《日观早起观日》中云:“天鸡一唱海门开,日涌波涛出海来。万里眼光红不断,三山头脑绿成堆。遥闻笙鹤从空降,只见云龙带雨回。别有飞仙挥鹿麈,令人企首望蓬莱。”在张三丰所描绘的日出场景中,笙鹤与云龙这两种祥瑞之物交替出现,飞仙挥动着手中的鹿麈,招引着得道之人踏上成仙之路。

在《琼花诗》中,张三丰写道:“琼枝玉树属仙家,未识人间有此花。清致不沾凡雨露,高标长带古烟霞。”通过描写仙葩琼花的洁白无瑕,来劝诫世人做人要一身正气,不染纤尘,追求高洁的境界。

在张三丰看来,最好的事情是“何若同游归洞天”,洞天,即神仙所住之地。

神迹在人间

神龙不见首的张三丰,在人间的重大使命之一就是寻找有缘人,并引导他们向道,甚至走向修炼,同时揭穿邪术,惩治恶人,勿使其为祸世间。这期间,张三丰留下了不少神迹在人间。清代人编辑的《张三丰全集》收录了一些这方面的故事。

点化沈万三

沈万三,是明初的一个大富翁,不过早先只是江淮地区一个普通的大渔户,家居长江入海口的周庄,为人心慈好施。一天,他偶遇张三丰,深以其相貌、行为为奇,因此常常邀请其喝酒,并供上所需。在一次喝酒时,张三丰告知了自己正是张三丰,并将修道之事叙述一遍。沈万三听后,五体投地,并称“祖师”,请求指教“愚尘愿以救济,富寿非敢望也”。

张三丰明白他的心意,打算教他炼金聚财之术,“于是置办药材,择日启炼”,但在炼制过程中,曾发生过炉鼎焚毁、赀财耗尽的事故,沈万三深知自己机缘未到,但仍坚持不懈。张三丰暗喜,“复以死汞点铜铁,尽成黄白玉石”。

临行前,张三丰告诉沈万三,“东南王气大盛”,将来会在西南与他见面。此后,沈万三安炉炼金,富甲天下。遇到贫困之人,他广为赒济。

明太祖朱元璋听说沈万三神奇的事后,向其贷百万金,沈万三如数交付。朱元璋深为震惊,遂找了个借口,将其与家人流配到岭南,后又迁徙到云南。在云南,沈万三见到了张三丰,方知西南相见之语不假。此后,沈万三和家人服食丹药,皆能冲举。

结缘常遇春

常遇春是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主要大将。洪武二年六月,他率军进攻大兴州,直拔开平,追奔元军数百里,大获全胜。七月,大军驻扎在柳州时,常遇春突然得了病。他对众将说,当他出生时,曾有一位老翁到他家,留了一张纸,上书:“煌煌尾宿,矫矫虎臣,和中遇主,柳下归神。”而前日张真人三丰寄了同样的信函,如今自己在柳州生病,“说明我命不久矣”。果然,常遇春很快病逝,享年34岁。

史书载,常遇春刚毅多智勇,膂力绝人,23岁时投奔刘聚,因其多抄掠,无大志,常遇春觉其不能成大事,所以决定投奔朱元璋。一天在田间休息时,突然梦中见神人披金甲拥盾,呼叫他:“快起来,快起来,主君到了。”此时,朱元璋恰好骑马经过。常遇春惊醒,请求加入其麾下。自此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指点蜀献王

洪武中,明太祖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献王。一天,一位行动如飞的老者来见朱椿,让其修道。朱椿不听,但看其非常健硕,想招致幕下做宾客。老者笑着说:“何必终南论捷径,宦情于我似鸿毛。” 朱椿听了,十分崇敬钦佩。

过了几天,老者告诉朱椿,自己就是张三丰,并告诫他藩王虽好,但要懂得进退,才能避免祸端。后来在建文帝撤藩时,朱椿因为听从了张三丰的建议,才得以躲过灾祸。

朱椿曾写过一首诗名叫《题张神仙像》:“奇骨森立,美髯戟张。距重阳兮未远,步虚靖之遗芳。飘飘乎神仙之气,皎皎乎冰雪之肠⋯⋯”诗虽然不是很出色,但对于张三丰的景仰之情还是很真诚的,

大隐京师

永乐初年,有位老者在京师游历,他“丰姿清矫,拂拂修髯”。他在京师住了很长时间,与给事中胡荧相契,常一起作诗饮酒。老者听说朝中官员在政务之余常说起神仙之事,又听说侍读胡广向明成祖推荐张三丰,心中不喜。一天,在饮酒时,老者告诉胡荧,他要离开京师,前往山中。胡荧惊问其原因。再三询问下,老者告诉他,自己就是张三丰。说完马上就走了,不知去了哪里。

后来胡荧受明成祖委派寻找张三丰,曾写下了“却忆故人从此隐,题诗谁似鲍参军”之句。

延寿角黍翁

明英宗天顺年间,剑州有个卖粽子的老者,心地善良,每当看到有饥贫者路过,就免费送与一个粽子。有人问其原因,老者说,自己每天卖粽子,只求保本,有少许利益就好,其它的帮助其他人,这样的小事,不足挂齿。

一天,到了下午时分,粽子还没有卖出去。刚好有一道人路过,请求吃一个粽子,老者给了他。道人吃完了,又要了一个,老者又给了他。如是要了数十次,每次老者都给了道人。道人大笑说:“你真是太慷慨了,我没有他术,现口袋中有紫珠一枚,你可带回去放到家中的坛子内,第二天再打开,里边自有奇妙。”说罢,道人飘然而去。

老者将紫珠带回家中,按照道人告诉的方法放入米已经很少的米瓮中。第二天早晨打开,米瓮居然是满满的。老者这才明白道人所说的奇妙所在。于是,他取米做成粽子,卖三成,七成的施舍给穷人。第二天老者再打开米瓮,发现依旧是满满的米,遂依旧照前日所做。得到他施舍的人,都啧啧称赞他是个大善人。

时间长了后,老者就有些懈怠了,不复如常。与此同时,老者发现米瓮中的紫珠不见了,米瓮也不再生米。

过了一段日子,道人现身,他对老者说:“我是张三丰,你已受惠多日,是否愿意修道?”老者不愿意。张三丰便拿出一粒丹药,告诉他吃了后,就可长寿。老者吃下后,觉得肺腑皆清,后活了一百多岁,端坐而逝。

戏弄方士

明宪宗成化年间,一些方士出入宫廷,招摇撞骗,张三丰深为厌恶。一天,张三丰遇到一个姓赵和一个姓王的方士 ,通过神通看出二人心存鬼蜮,将挟异术北行。于是化为张天师的模样,问二人:“吾张天师也,飞符召神,我法甚效,君等愿学否?”起初二人并不相信,张三丰就向空中比划,须臾就有天兵天将往来于云气中。二人这才相信,跪求符录。

张三丰故作神秘状,赐之数符,二人大笑而去。当时,方士李孜省以五雷法得到了皇帝的宠幸,赵、王二人遂投靠了他,并得以见到了皇帝的面。皇帝询问他们的能耐,他们以张三丰给的符相对,并请求皇帝致齐三日(注:致齐是古代在举行祭祀前清心洁身的礼式)后,可以观看他们演练。皇帝按照他们所说,斋戒沐浴,并立起了一个大法坛,但他们作法后却丝毫没有应验。皇帝非常生气,认为他们奸诈可恨,命侍卫杀了他们。

还有一次,张三丰与方士刘某打赌看谁能役使鬼神,方士刚烧符,张三丰就暗中以法力阻挡鬼神出现;而当张三丰烧符时,即有鬼神无数,往来空际。刘某惊奇,跪求指教,张三丰教给了他,还教以斩鬼妙法。刘某凭借此技能闯荡京城,并通过引见进入宫廷。一天晚上,皇帝命刘某烧召鬼符。一会儿,一男一女两鬼出现,逼近皇帝。皇帝惊恐,命刘某拔剑击之,细看原来是官婢云娥与宫监某某。皇帝大怒,认为刘某在侮辱自己,命人将其立毙。

张三丰一再戏弄方士,实是因为真仙厌恶方士,犹如君子厌恶小人,张三丰此举就是为了揭穿邪术,勿使其祸乱世间,影响人们进入真道之门。因此,此后还有五戏方士的故事。

大闹魏忠贤祠

明熹宗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祸乱朝政,其生祠几遍天下,而东华门外一所,尤为壮丽。一天有三名衣衫褴褛的道人,在生祠内,突然击碎魏忠贤的造像,并用秽物盖之。道人还在墙壁上大书四句:“淫祠靡靡,王室如毁。锦绣江山,竟委于鬼。”守护生祠的护卫大惊,方要抓捕三道人,但道人倏忽间就不见了。其中的一位道人正是张三丰。此举就是为了警告魏忠贤和世人,莫要再为祸。

魏忠贤听说后,马上命令清洗祠堂,但留诗的墙壁有余香,造像上却是有余臭,当天晚上魏忠贤全身疼了一夜。

类似的神迹还有许多,而世人看到的是“拍手打掌笑呵呵,自在自在真自在”的盖世真人张三丰。至于张三丰为何留下这许多的神迹,除了济世度人外,更是为了重振人们对神和修道的信心,明朝家家向道,与此大有关联。

──转自《大纪元》有删节

(责任编辑:张信燕)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