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美国大豆成为中美贸易战指标。一边是外媒聚焦报导中国因海外供应量不足,恐将重启采购美国大豆;一边是中共官媒专访官员强调中国“完全有能力应对美国大豆进口减少的缺口”。
8月10日新华社专访中共中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他指出,目前中国国内大豆的产需缺口为9,000多万吨,需要依靠国际市场补充。
早前新闻资料显示,中国2017年进口的大豆约9,553万吨,前三大进口来源国分别为巴西、美国和阿根廷,其中来自巴西和美国的大豆分别约占中国进口总量的53%和34%。根据最新资料显示,今年3月,中国进口大豆约566.17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309.96万吨,占比55%,从巴西进口233.25万吨,占比41%。
上述新旧数据皆显示中国非常依赖美国大豆,现在因贸易战拒买而产生的不小缺口,韩俊表示,中国完全有能力应对,方法之一就是积极拓展大豆进口来源。
然而若按另一位专家说法,却是“其他市场大幅增加供应能力也不足,美国大豆份额难以替代。”
今年5月初,在《经济观察报》一篇采访报导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秀东表示(原文):“具体来说,世界其他大豆出口国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大豆。2017年,巴西和美国的大豆出口量占世界大豆出口总量的84%,其中,中国已经进口了巴西72%的大豆,继续增加进口也存在一定难度和风险度。”王秀东还说:“再考虑到阿根廷正面临干旱减产的预期,巴拉圭与中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预计中国最多可以从其他国家进口6500万吨大豆,与国内需求相比仍存在2500万吨以上的缺口,不得不继续进口美国大豆。”
近十多年以来,美国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大豆进口来源国之一,这也折射出中国对依靠进口大豆满足国内日益增长需求的依赖性同步增强。
公开资料显示,在20世纪上半期,中国曾经是全世界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国,而且直至1995年,中国消费的大豆基本自给自足。但中国每年进口的大豆数量则直线上升,2012年达到5,300万吨,大约是该年中国自己生产的1,300万吨的4倍。
中国地大物博,大豆生产曾经自给自足甚至外销,但十几年时间,自给率仅20%,依赖进口80%,为什么如此翻转?
或许专家学者会有一大堆说法,但这里要指出的是中共暴力征迁掠夺农地。
都说农作要看天吃饭,但也要土地生养万物,贸易战之际,官方紧急发文祭出高额补贴要农民扩种大豆,统计数字却显示耕地面积逐年下降。
在进口大豆占国内消费总量80%的2012年,此前十多年正是各地政府和政法系统的疯狂暴力征迁,官员为了GDP政绩、土地财政,开发商为了房地产暴利,以“城镇化”、“新农村”之名开启了一波波的“圈地运动”,无数农村、耕地消失,乡镇越来越多的农田被征用,有些乡镇的良田甚至完全被房地产开发殆尽。
这些新闻并不远,暴力征迁耕地,即便是庄稼即将收成也难逃,硬被推土机铲掉,农民无以为生,只好以命相搏,或流血抗争或自尽自焚。即使守住农田的,在所谓“以租代征”的利诱下,一些农民与地方官员签订一个简单的租地用地协定后,开发商便在集体土地上建设厂房、住宅,给农田造成永久性损害,纵使租用到期后,很难恢复耕地用途,有的根本无法恢复。近年调查报导披露,农村流转的土地不兴种粮,盖房卖房获利较快。
全国还有多少耕地,这是官方不能说的秘密。中国大豆要依赖进口,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大国已经变成地产大国,太多良田铲掉大豆玉米,换上一栋栋摩天大楼。
──转自《大纪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