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7月20日讯】北宋名相张齐贤(943年─1014年)年轻时,常常听到洛阳城中缙绅老者讲述唐梁五代之事(编注:五代,是唐灭亡后,在中原相继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这些故事道理清晰、浅显易懂,令人百听不厌。多年以后,张齐贤追忆洛城缙绅所说之事以及他亲历之事,编撰成册,定名为《洛阳缙绅旧闻记》。
这部书里,张齐贤记载了一件奇闻。
当时的殿试第一等称为“一甲”,只取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等称为“二甲”。濮州有一位苏揆考中进士,在宋太宗御试中,取得第二等及第,出任吉州泰和县长官。
吉州有位衙将负责押送纲运(编注:运送大宗货物。由若干车马或船只结为一组,一组称为一纲,谓之“纲运”),从京城回来,行至黄梅县,到客店中投宿。夜晚时分,出现一位老人,身穿黑衣,裹着头巾,乘坐一头驴,带着一个十六七岁的童子,也到客店中投宿。
吉州衙将和老人对坐,二人闲谈间,吉州衙将问起老人要去什么地方。老人说,要去泰和县看望亲人。吉州衙将说:“我是吉州人,在州衙供职,日前从京城返回,要前往本州,我可以和老父作伴。”接着问老人在泰和县有什么亲人。
老人说:“我姓苏,有一个儿子名叫苏揆。中举之后,就在泰和县任职,我想去看看。”
衙将曰:“泰和知县与本州通判相识,我愿意送老父到泰和县。”老人答应了。当晚,衙将请老父喝酒,共同饮了十几盏,老人非常高兴。
次日,二人同行。沿路走来,衙将买来食物,和老人一起吃,老人也不辞让;渡至江州,老人沽酒,也请衙将同饮,二人颇为投缘。至洪州,二人又一同借宿。
第三天将要启程时,老人对衙将说:“之前,我和您约好,一起前往泰和县。夜里想了想,我的儿子已是知县,而我的行李又如此寒酸。拜托你先到泰和县,报知我儿子,让他为我制作新衣服,派仆人车马来接我。”
衙将也乐意帮老人,于是先行一步启程。来到吉州后,衙将没有先到衙门述职,而是径直前往泰和县,禀报知县苏揆:“在黄梅县,我遇到您的父亲,我们一起作伴行路。您的父亲令我先来报信,请您为他制作新衣,派仆人、车马,沿路等候接他。”
苏揆听后,不敢相信地说:“我的父亲已经去世十多年了,是不是错了?”衙将说:“从黄梅县开始,我们一起赶路、一起饮食。老先生说,他的儿子在泰和县担任知县,所以特意来探望。”
苏揆就请衙将描述那位老人的身形容貌及穿着,衙将一一详细地回答。苏揆一听,立即走下台阶,望着衙将大哭许久,缓缓地说:“我的父亲去世时,就是这样的穿着。”说着,苏揆再次恸哭起来,并立即命人赶制新衣、画仆马并焚烧,以慰藉先父之灵。
当时,张齐贤正担任转运使,得知此事后详细记录下来。张齐贤不解,老父所乘的驴、带着的仆人,和真驴真人无异,而且饮食也和常人无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或许人去世后,并不会真正消失,只是到了另一个空间,换了另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罢了。因缘际会之下,还有可能再返回人世间。
──转自《大纪元》有删节
(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