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剧毒物质正悄无声息的掩藏在我们生活中,它形似榴梿,被列为一级致癌物,毒性是氰化钾10倍,砒霜的68倍,烹调加工温度都不能将其破坏,它就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霉菌,它常出现在华人家中常吃的食物中,比如花生、花生酱、食用油、玉米等。
黄曲霉毒素毒性是砒霜的68倍
中毒症状:当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黄曲霉毒素,可能会造成食物过敏,自身免疫疾病反应。其毒性目前认为有三种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致癌性。
1、急性中毒
影响心脏的炎症,包括肝脏和肾脏在内的消化器官受损,还会引起精神障碍呕吐、腹痛、惊厥、浮肿、肺水肿、抽搐、食物消化、吸收或新陈代谢的中断昏迷,甚至死亡。
2、慢性中毒
长期摄入小剂量的黄曲霉毒素会造成慢性中毒,肝癌、病毒性肝炎(HBV)或寄生虫感染的风险更高。
3、致癌性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强的化学物质。
如何识别食物被感染
通常来说,黄曲霉毒素的味道是苦的,颜色变黄、甚至发黑。
1、花生
花生滋生黄曲霉毒素的概率很高,如果发现一颗霉变,最好将整包扔掉,避免牵连病变。
2、开心果
开心果是有外壳的,而且果仁颜色很深,我们很少会去关注是否变色霉变。如果有发苦开心果、杏仁、瓜子等,食入后一定要及时吐掉并漱口。
CENTER>
玉米表面上长有黄绿色霉菌或者破损、皱缩、变色、变质,这类状态的谷物都有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pixabay.com)
3、玉米
玉米表面上长有黄绿色霉菌或者破损、皱缩、变色、变质,这类状态的谷物都有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
4、泡发的木耳
黑木耳本身无毒,但浸泡过程中,细菌、霉菌也可能会污染木耳,尤其在高温的环境下,加速导致黄曲霉毒素产生。适量泡发即可,如果黑木耳泡多了,冰箱只能冷藏24小时,超过24小时后,不管是否变质都要扔掉。
5、油制品
被贴上“纯天然”“原生态”的标签,部分家庭认为健康好吃的土榨花生油其实存在很大风险。和花生酱同理,生产商如果没有经过严格挑拣原料,使用了带有霉菌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产食用油,也有可能造成黄曲霉毒素超标。土榨花生油的制作过程粗糙,先高温炒干,然后压榨,如果花生品质不好,很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超标了。
6、花生酱、芝麻酱
无良商家为了节约成本,用糠芝麻、瘪花生或者变质的原材料,这样加工后的产品,比发霉的花生难辨识多了。
此外,营养物质加上高水分含量,很容易使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被黄曲霉毒素污染。
7、筷子、砧板
关于这类物品是否会感染黄曲霉毒素的问题,外界一直争论不休。不少专家表示这类物品由于没有营养物质,不用太担心。不过,只要发霉对身体是有害无益的,有霉味的食物一定要坚决丢弃,不能食用!
黄曲霉毒素如何去除
黄曲霉毒素稳定性高,对温度敏感性差,即使是对高温也不敏感,常规烹饪不能将其破坏,所以如果是被黄曲霉毒素感染的食物,将其高温加热后也是不能去除毒素的,一旦被感染,最好果断丢弃。
黄曲霉毒素在碱性条件下可以降解,280℃高温和紫外线辐照也可让其失去毒性,但经过碱性或超高温处理后,食物营养也将丧失,还不如直接丢弃。
CENTER>
坚果、花生等尽量购买小包装,最好在1~2个月内吃完。(pixabay.com)
如何避免被黄曲霉毒素感染
1、食物储备注意防霉、防氧化,防止过度潮湿。
2、最好在低温、通风、干燥处保存(温度最好在20℃以下,相对湿度在80%以下),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3、坚果、花生等尽量购买小包装,最好在1~2个月内吃完。食用前闻一下味道,如果变味立即整袋扔掉,以免霉菌扩散。
4、不要轻易购买“土榨油”,或者使用家用榨油机榨出来的自制油,建议还是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有包装和生产日期的食材。
5、购买食物时,如果发现包装不清洁、已破损的不要买。
6、若不小心吃到了霉变食物,要全部吐掉再用清水漱口。
7、孕妇、小孩、老人等免疫力较弱人群尤其要注意饮食,妈妈母乳里面的黄曲霉毒素就是婴儿最早感染毒素的途径。
──转自《看中国》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