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7月07日讯】海航集团董事长王健日前在法国意外坠亡的消息,轰动全球,王健之死也使得近年海航大幅扩张、巨额负债等负面新闻再次浮出水面。在此之前,已经有大陆学者提出八大疑点,追问海航到底是谁的海航?揭示出海航的深层背景。
7月4日,海航集团在官网发“讣告”称,海航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王健在法国考察时,于当地时间3日意外坠亡,时年57岁。
由于海航近期正处于资金链断裂与官商勾结的敏感时刻,王健意外身亡的消息,引发了海内外舆论关注。
《金融时报》称,王健之死正值海航抛售大量国际资产,以及努力削减在过去多年扩张时期里积累的国内债务之际。
BBC报导说,王健离世正值海航庞大债务问题有所缓解之时,他的死讯传出后,陆媒纷纷猜测海航接下来内部管理压力将增大。
7月5日,中国经济周刊披露4月份专访王健但至今仍未发表的内容,提到王健受访时“笑容难掩焦虑”,有“深切的不安感,且毫不掩饰”。
报导说,在初见记者的开场白中,王健便主动提及过去一年令海航陷入焦头烂额的质疑,像是压抑已久的委屈。
王健感叹说:“做企业很难,好也不行,坏也不行。好,有人来抢你,坏,有人害你。如果别有用心的人来害你、抢你,你给不给?你告诉我怎么办?”
报导认为,王健这种不安是“来自险恶的商业竞争,还是其他方面,不得而知”。但是可肯定,“这种不安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对股权处置方式的选择”。
公开资料显示,王健出事前担任海航董事局董事长,还曾担任过公司总裁。他与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合作多年,被视为陈峰的左膀右臂。
明报报导说,王健死亡的一年前,海航曾公开一份股东去世后的股份捐赠计划。王健死后,他生前所持有的14.98%海航集团股份,将全部捐赠给慈航公益基金会。
彭博新闻社曾称,海航是“一家让世界担心的神秘中国公司”,其背景受到美国当局、欧盟当局和北京当局的关注。
在此之前,已经有大陆学者猜测海航的命运,提出八大疑点。
下面是中南大学教师孙锡良,3月18日在新浪博客上刊发的题为《有关“海航”,还留“八问”待厘清》一文,有删节:
几年来,海航一直是媒体焦点,尤其是2017年至今,因资金链麻烦所产生的一系列资本与资产运作更是让迷局愈发混沌,公众对许多疑问都充满好奇和猜测。
在日益强调透明制度的今天,一些特别重要的问题是该做厘清的时候了,厘清了真相,所有的误会和误导才会烟消云散。
疑问一:海航到底是谁的海航?(姓公还是姓私?)
这一问题十分重大,它是海航一切问题的始点,不厘清这个问题,其它的所有问题都是迷局。毫无疑问,海航集团创始时刻,它一定姓公。而现在,则是公私未定。
2017年6月16日,海航曾做了一个含糊回应:没有中共官员及其亲属持股,股权将全部捐给慈善机构。
这一回应,如果按字面理解,实际上就是承认了海航姓私—-慈善机构控股。它有意强调没有官员和官员亲属持股,反而增添了更多联想。
2017年7月26日,经济观察网报导:设立于境内外的慈航基金会(非公募)持股占51%以上,是海航集团的实际控制人。纽约注册的慈航基金会占29.5%股权,注册在海南的慈航基金占22.75%股权,包括董事局主席陈峰在内的12位大股东承诺死亡或离职时必须将股权捐给基金会。
这一报导,再次显示海航集团具有私有性质。
综合起来看,海航集团的姓氏已经若有结论,但它需要权威确认,媒体的分析不代表全部。
疑问二:哪些因素促成了海航的公私变形?
如果海航姓私的结论成立,那么,公众有权对公私变形的过程和历史追问真相,就公司企业改制变换主体的要求而言,是有明文法律规定的,只要遵守法律办事,公众完全能给予理解和支持。
海航集团是一个很大的集团,在进行主体更换时,它必须保证阳光透明并受群众监督,离开这一点,所有的改变都有偏离轨道的嫌疑。
到底是谁主导了变形?到底是谁批准了变形?到底是谁审核了变形?
不厘清这几个问题,海航身上必定有抹不去的神秘感。实际上,要说明这个问题并不难,难的是有关方面消除公众疑虑的决心。
疑问三:谁是公私变形的最大控制权受益方?
海航给大众的迷雾与其它资本集团的表现完全不一样,到目前为止,公众都弄不懂它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不明白谁到底是最大的受益者?
难道就是慈航基金会?如果是,那海南省民政厅主管的那部分非公募基金部分是否意味着还带有一定可控性?在纽约注册的那部分呢?难道是集团各大股东?不象。
他们承诺离职及死亡捐赠,那最终谁可以从基金会获得的财富中享受远期的未来利益呢?难道是美国人?2017年7月20日,《纽约时报》报导,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和摩根士丹利都准备停止或重新考量与海航集团的合作。
这又意味着什么?是否还有双重身份或双重国籍的人员?
疑问四:海航遍布全球的资本运作动力来源在哪里?
近几年,海航在全球发动了有几百亿美元的撒网式收购,法属大溪地希尔顿,纽约曼哈顿四块产业,中国香港启德6562、6564、6565三块资产,悉尼纽约街资产,伦敦金丝雀广场,芝加哥资产,旧金山资产,美国红狮股份、西班牙NH酒店股份,卡尔森酒店集团和瑞德酒店,瑞士航空配餐公司佳美集团等等。
几百亿美元的运作,资金到底来自哪里?是集团自有资金还是国内金融机构提供?据新浪综合彭博1月30日消息称,某开行是海航的最大债权人,但各方均未对此予以正面回应。
这些资本运作的安全论证由谁把关?如果海航仍是中国企业,需要经过谁审核才可以全球投资?
疑问五:海航集团的资金链是如何断裂的?
海航集团的资金麻烦实际上在2017年就开始显现,2018年元月初,彭博消息称,海航集团一季度流动资金缺口高达150亿,实际上可能还不只有这么个数字,当地政府、海航和银行曾经开了个会议,表明对海航集团的支持。
然而,这并未带来实质性好转,高达1万亿以上融资额的表内和表外融资(有公开报导,略),即使只考虑财务成本就相当可怕,何况还有股票重复质押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让海航成为债务负担最重的公司之一。
其最大债权人(某开行)不知作何感想?难道之前未设想过资金链可能断裂的危险性吗?投资是有论证的,海航在投资之前难道没论证?到底是哪个环节触发了断裂口?
疑问六:是谁在主导海航集团的资金回归?
在几个月时间内,海航集团对海外资产进行了快速挂牌处置,总额估计超过500亿人民币。(消息源于大摩财经)
这些运作,是政策性压力所致还是海航集团的被动应对?是不是因为监管趋严所做的政策性回应?还有多少海外资产处于静观状态?慈航基金是最大的股权持有者,它在海航的资本及资产运作上起到什么样的主导作用?国内主管部门又起到什么作用?
疑问七:海航集团是不是在被牵引着恢复原有公性?
因为资金问题,国航开始切入到海航的航空业务,有意收购海航旗下的航空公司,此事正在展开谈判。
2018年3月,据报导,海航控股拟收购海航集团旗下部分资产,此重大资产重组可能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另外,海航控股旗下的企业又获部分地方政府的增资支持。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海航控股旗下分公司,近期(3月)两起与地方国资背景企业的增资合作来看,预计海航控股和这类带有地方政府背景性质的合作企业,未来一年内会陆续有类似消息出来。
与这一进程相伴的还有许多与海航债务相关的公开市场操作,给人的直接感觉是:有一种力量在拉海航,并且是刻意把它往正面形象上拉,让它恢复原有的“公共形象”。如果这种感觉最终被认定,我很想知道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疑问八:慈航基金会的捐赠,最现实的社会受益者是谁?
慈航基金会,总体上是一个慈善机构,它的核心工作是开展慈善事业。那么问题来了,从慈航基金会成立以来,它到底开展了哪些慈善活动?它的慈善重心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它的资产完全源于中国,慈善受益者是中国的哪一部分人?
虽说慈航基金属非公募基金,但既然已经如此庞大,又是取资于中国的海航集团,难道它没有义务向公众做一些说明吗?非公募是否没有这个义务?
如果真是这样,公众有理由对成立这样规模庞大的非公募基金持各种疑虑:资本与慈善到底存在何种相通性?
据陆媒报导,海航1993年成立时注册资本只有1亿元,短短20年时间已变成一家富可敌国的综合型企业,2015年首度上榜《财富》世界500强,2016年再次以营业收入295.6亿美元坐稳世界500强,排名较上年上升111名。
公开资料显示:海航系涉及约10家A股公司,除海航控股,海航系还拥有8家由慈航基 金会实控、海航集团间接控股的A股公司。
主要为:海航实业板块旗下海航基础、供销大集和海航投资;海航资本板块旗下渤海金控;海航科技板块旗下海航科技(5月已变更为“海航科技”、“海科B”);海航现代物流板块旗下海越股份;海航旅业板块旗下凯撒旅游和海航创新。
(记者李芸报导/责任编辑:赵云)
相关链接: 海航董事长坠亡细节曝光 死前只说两个字
相关链接: 海航董事长坠亡为何轰动全球?关键原因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