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婚姻经典诗篇
中华文化中,爱情婚姻的经典诗篇,常在情人之心的,就是一首《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时心中扬起的情歌名句,从古传颂至今。《关雎》是《诗经.周南》的开章之篇,描绘“君子”对贤德淑女钟情、相思,进而君子与淑女完成天作之合。《关雎》情歌,明确了天作之合的爱情与婚姻的定位与意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诗中担纲演出的“君子”与“淑女”是谁呢?《毛诗序》中说《关雎》是为了阐明“后妃”之德。诗篇中的“淑女”指示某位“后妃”。《诗大序》记载,指出这是赞颂周文王及夫人太姒的一首诗。在春秋时代,“君子”并不是一般的称谓,而是对“吾君之子”的敬称。《周南.关雎》是周国的国风,故而“君子”当然指周国的国君之子,西伯姬昌,后来追尊谥号周文王,那文王的“后妃”就是太姒。
圣人明君周文王,他是诗歌《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主角。(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君子与淑女的初遇恋歌
周文王姓姬名昌,季历之子,商纣封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之长,亦称西伯昌、西伯侯。子周武王开创周朝,追尊谥号为周文王。《关雎》诗篇刻录了周文王和太姒的恋爱与结婚进行曲。
文王在渭水滨邂逅一窈窕淑女。短暂的际会、交谈,那位美丽佳人的笑颦倩影、勤劳贤慧的嘉德丰采,让文王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文王和太姒的初遇,短暂的交谈有如星际的交会,擦出无际的光亮,灵犀相通爱慕相系。分离后夜夜日日辗转反侧,不论是在梦中或是醒来,都是荡气回肠的思念,念念不忘那善良贤慧的佳人丰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周文王对妻子太姒一见钟情的初遇情歌,真率炽热的爱恋细腻深刻、荡气回肠,倾泻思慕和追求的心意。对爱情的浪漫向往、寄予结婚共组家庭的心愿,这正是亘古以来有情人心中的向往,也是最美丽、庄严的爱情诗篇、婚姻乐章,成就家庭人伦稳固社会的基础。从历史的绘卷中看,文王和太姒的爱恋与婚姻,建立人伦规范,成家安邦,环环相扣,是冥冥中早有安排的天作之合。
坚贞雎鸠 神赐婚姻乐章
关关而鸣的雎鸠是一种水鸟,朱熹《诗集传》说,雎鸠“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不相狎”,就是说这种鸟固定配偶、情意专一;平常一起出游举止高贵、装重而不放浪。情意专一固定配偶的雎鸠隐喻夫妇间应有的伦常关系,以及庄重高贵的行止,而文王与太姒的爱情与婚姻正是这样的典范。
结舟作桥娶亲 天地生辉
据《列女传.母仪传.周室三母》记载,文王的妻子太姒(姒姓),出生于大禹后代的有莘氏部落(今陕西渭南市合阳县东王乡莘里村),在历史上以贤德著称。
太姒是出身于贵族家庭的公主,不但没有骄奢习惯,而且品德高尚,史书记载她“德配天地”。她孝顺父母、恭敬师长、忠敬爱夫,慈爱他人,节俭自持,专于各种女红与家事,善良温婉又有贤德、孝慈仁爱且深明大义。这样善良美好的淑女打动西伯侯(后人尊称文王)的心,让他辗转反侧、日思夜念。周人敬奉神明,婚姻大事不可能草草决定,文王占卜请示神明,占卜的纹路显示,与这名贞静善良勤劳的淑女结婚非常吉祥,文王于是亲迎于渭水滨。
太姒,窈窕淑女,在水一方。当时渭水汤汤,水上无桥,西伯侯为了迎娶太姒便造舟为桥。一艘又一艘的小舟,舟舟相连,成为浮桥。文王终得率领臣民迎娶思慕的情人太姒,“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迎亲阵列跨过连舟浮桥将新娘迎进西伯侯的领地西歧;周国百姓欢呼雀跃,结彩悬花举国贺庆。彼时,钟鼓鸣奏,隆重欢庆,杨柳青青沐春露,渭水河花翠清扬,氤氲瑞霭呈嘉祥,天作之合天人同庆,场面何等盛大光彩!
《诗经.大雅.大明》记载文王和太姒天作之合的景象: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
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
大邦有子、伣天之妹。
文定厥祥、亲迎于渭。
造舟为梁、不顾其光。
后妃之德 圣君之佐
文王盛大光彩迎娶了思慕的窈窕淑女太姒,尔后,夫妻一体齐家、治国合作无间,开创了令后代敬仰的德政伟业。
周文王之妃太姒树立后妃之德范典。图为清‧焦秉贞《历朝贤后故事图》中的太任。(公有领域)
太姒旦夕勤劳、全力以赴地扮演贤妻、良母、后妃、辅臣的角色。文王在贤妻的辅助之下没有后顾之忧,专心致治,大兴教化。谦虚慈悲为怀的文王秉承先祖遗风,以仁德治国,行刚健布厚德“网开三面”,敬贤德、护老幼,慎罚保民。他身穿朴素布衣,心系着吾土吾民,国人有获罪于纣王的,他用自己的土地作交换赎回获罪的子民。
文王的圣德有如风吹草偃,引来许多贤德名士归附他。历史上有名的辞让避位而隐居山中的伯夷、叔齐,听说文王对老人很敬重,也专程来归顺。文王这些仁爱的治国之道创造了伟大的政治典范,让孔子做梦都想回到周的时代。
宋.李唐〈采薇图〉画上伯夷、叔齐须发蓬松,面容清瘦,目光坚定,神情、姿态生动传神,二人对坐石壁下,四周老树环绕,采野菜用的小锄、竹筐置于地上。(公有领域)
当时有虞和芮国人有土地纠纷,争讼不能解决,因为听到西伯侯圣善贤明,诸侯间若有纷争都找他评断,就前往周国去找西伯审断。他们入了周国之地,一路看到这般景象:农夫在田间小陌互相让路,晚辈总是礼让长辈;来到城镇,看到男女授受不亲分道行走,头发斑白的老人身上不负重物;来到朝廷,看到士人礼让大夫,大夫礼让卿相。这两人一路走过来,还未见到西伯就感到无地自容,互道:“我们争的,正是周人以为耻而不要的,再前往见西伯,只是羞辱自己罢了!”于是返程相让而去。诸侯听到了,都说“西伯盖受命之君”。
后人尊称文王之妃太姒为“文母”,和文王的祖母太姜、文王的母亲太任并称“周室三母”,是天下母仪的典范。太姒继承文王祖母太姜和母亲太任的美德,日日夜夜、旦夕勤劳,孜孜矻矻光大了主妇之道、贤妻之德,母仪天下。文王晚年时,周国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了。“文母”太姒为被后人尊为“周十臣”(周朝十位著名大臣),是周十臣中唯一的女性。太姒十分注重十个儿子的品德教育,其子武王开创了周朝伟业、周公制礼作乐,为周代社稷和后世文化奠定了基础,太姒则树立了中华民族“后妃之德”的典范。
史上留下“文王治外,文母治内”的赞美,后世称妻子为“内子”、“内人”,称丈夫为“外子”的典故,据说也是由此而来。周文王和太姒的天作之合,谱下中国经典的爱情之歌、婚姻乐章,从古传唱至今。
*注:《列女传》故事之颂文,称赞太姜、太任、太姒三姑的贤德成就周文王、周武王的大业兴邦,尤其是太姒最贤德。颂赞:“周室三母,大姜任姒,文武之兴,盖由斯起。大姒最贤,号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