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4月05日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朝诗人杜牧这首诗,点出了清明节古人祭祖的习俗,中国古人非常重视祭祀祖先,在唐朝,清明节还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日,百姓享有4天假期,可祭祖踏青。
清明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周代,唐代将其定为国家法定假日。据敦煌文献“进奏院状”记载,晚唐时沙州(今敦煌)赴京请旌节者称:“五日遇寒食,至八日假开。”也就是说,唐朝古人清明节可以有4天假期,从黄历初五休息到初八。
寒食指寒食节,是冬至后105天,清明前一、两天。因日期相近,唐代就将两节并称为“寒食清明节”,祭祖扫墓、禁烟冷食等寒食节的习俗也就融入了清明。
清明时节乍暖乍寒,天空飘落冷冷的雨丝,还真是容易让人有点感伤呢。其实,清明也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古文记载,“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季春之处,万物复苏,天地明净,到此时,清洁明净的春季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正是外出游玩的好时节。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帝京岁记胜》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岁时百问》也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怀人,又兼踏青,到郊野游玩,清明踏青习俗由来已久,唐朝时,长安妇女就喜到郊野春游。杜甫《丽人行》有证:“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对于现代人来说,在这阳春三月,风和日丽的好时节,远离都市的喧嚣,或踏青郊野,或登山远眺,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也乃人生一大乐事。
(记者罗婷婷报导/责任编辑:李泉)
本文网址: https://www.ntdtv.com/gb/2018/04/05/a1370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