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法神保佑孝子家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3月22日讯】

一、伯俞怜母

古代有个孝子名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在他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有时还会打他。待他长大成人后,当他犯错时,母亲的教训依然如故。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母亲很惊讶,几十年来,打他从未哭过。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要哭?”

伯俞回答说:“从小到大,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所以我接受惩罚,记取教训,不哭。但是,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说明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母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想到这儿,我不禁悲从中来,所以就哭了!”

什么叫孝心?孝心是什么样的?伯俞的大哭,就是孝心的自然流露!

父母为了抚育孩子,为了孩子茁壮地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华消逝,日渐衰老。为人子者,更当孝养父母。

二、采桑椹用二篮,感动强盗

在汉朝,有个读书人叫蔡顺,他母亲喜欢吃桑椹。有一天,蔡顺出外去采桑椹,他拿了两个篮子,一个装黑色或紫色的,另外一个篮子,装比较红色的。为什么要分成两个篮子?因为比较熟的桑椹是黑色、紫色的,还不是很熟的是红色。蔡顺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强盗。强盗们也很纳闷,把他抓起来,就问他:“你为什么采桑椹要分两篮?”他说:“因为熟的比较甜,是留给我母亲吃的:这边不太熟的,是留给自己吃的。”

强盗们听了很受感动,本来想抢了吃的,现在却把他放了。强盗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为何会把他放了?因为蔡顺的孝心,唤醒了他们的良心。所以,我们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有好的德行,恶人也会被感化。我们面对恶人的时候,要不要去责骂他?不需要!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做好,来影响他,影响社会。

强盗们因为很感动,就把抢来的米、菜及一些东西,送给蔡顺,让他拿这些东西奉养母亲。然而,蔡顺想了想,并没有要。他在心里暗想:假如我拿回去,放到家里,突然官府里的官员来了。进门一看:张三家的米,为什么在你家?李四家的菜,为什么也在你家?此是人赃俱获,百口莫辩。会害了母亲!所以,他不拿任何人的东西!一定要先思考物品的来路是否清楚!

这就不期然而然的、符合了孔子说的“君子有九思”,就是君子有九个方面,要时时观照,时时反思。这九思当中,就提到“见得思义”。我们要获得任何一样东西,首先就要考虑到它的来路是否符合道义。假如与道义相违背,就绝对不能动用。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孝为百行之首。真正的孝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在各方面都循规蹈举的人。

三、护法神保佑孝子家

《中庸》里提到:“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一个人假如处处行善,自然就能“百福骈臻,千祥云集。”这都是有护法神在保佑。所以,古代有很多孝感天地的实例,因为孝行而化解灾难的例子,也非常多。

元朝的时候,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把很大一个地区的房屋,都震垮了。当地有个孝子,名叫李忠,当震波沿着震中央向外传播,快到他家的时候,突然传播的方向变成两条,过了他家以后,震波传播的方向又合二为一,把他家绕过去了。

结果,所有的房屋都倒塌了,只有他一家的房屋没倒。确确实实感应不可思议,真正是孝感天地。

四、单衣留母

春秋时代,有个孝子名叫闵子骞。他的母亲去世比较早,父亲娶了继母,又生了两个弟弟。继母对他不好,常常虐待他。一年冬天,继母用芦花给他做衣服,而给他的两个弟弟做的是棉衣。

芦花做衣服,看起来很蓬松,但是不保暖。刚好他父亲带他外出,让他驾马车。因为天气太冷,冷风飕飕,衣服又不保暖,所以他就冻得发抖。

父亲看了以后,很生气,衣服已经穿得这么厚了,还在发抖,是不是有意要诋毁后母?一气之下,就拿起鞭子抽打闵子骞。结果鞭子一打下去,衣服破了,芦花飞出来,父亲这才明白,原来是继母虐待这个孩子。回到家里,就要把他的继母休掉。

闵子骞对他的继母,还是一味的真诚。在此时,他只有一个念头,跪下来跟他的父亲说:“父亲,不能赶后母走,因为‘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有这位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假如母亲走了,我和两个弟弟,三个人同时都要挨饿受冻!”

在这种情形之下,闵子骞至诚的孝心,丝毫不减,而且还想到兄弟和家庭的和乐。这一分真诚,让他的父亲息怒;这一分真诚,也让他的后母生起惭愧之心。

闵子骞这分真诚的孝心,转化了家庭的恶缘,致使家庭从此幸福和乐。所以,“亲憎我,孝更贤。”我们时时处处想着是自己“德未修”,所以“感未至”!这样责己、内省,真诚就能永不丢失,并能时时关照他人。

五、毛义忍辱为养亲

在古代,有个孝子叫毛义。因为那时是乱世,读书人大多不愿意出来做官,只想自己独善其身,好好教学,不愿贪图所谓功名利禄。然而毛义就接受了一个官职,出来做官。他的一些好友,就觉得他不可以这样做,因此就看不起他。毛义在接受官位的时候,还露出微笑,所以这些朋友都逐渐远离了他。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毛义的母亲往生(死去的另一种说法)了。毛义就把官职辞掉,从此就没有再出来为官。毛义的好友中,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读书人叫张奉,他看到毛义辞官回来,内心很惭愧。他说毛义当初这一笑,是为谁笑的?我挨饿没关系,怎么可以让我的母亲挨饿!他是为了奉养母亲,心生欢喜。等母亲往生以后,他要保守气节,不助豺虎虐民,不害民害己!就不愿再出去。这是一位孝子的通权达变。

(均据清代《渊鉴类函》)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张信燕)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