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中共为何“河蟹”路透社的提问?

本届北京两会,可谓大大刷新了中共舆论钳制的风景线,而迄今为止最令人喷饭的一幕就发生在修宪草案通过后召开的记者会上。

据海外媒体报导,3月11日下午5点多,中共人大召开有关修改宪法的记者会,官方仅给9家中外媒体记者提问的机会,其中7家是中共官方媒体,仅有的两家外媒分别是美国之音和英国路透社。

路透社记者的英文提问是这么说的:Thank you,(I’m) with Reuters. There’s been a lot of criticism of this decision to scrap term limits, a lot of fears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a return to one man rule, some people even worry that political struggles within China might return to the period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or that when Xi does eventually decides to step down, there’s gonna be a power struggle. How can you say that these sorts of issues won’t arise? Thank you.

不料,这段英文提问竟被中方口译人员翻译成:你好我是路透社的记者,对于这次修宪当中,关于领导人任期限制的取消,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会导致强势的领导的出现,而且会使得中国再次出现过去曾经经历过的政治动汤,或是在领导人换届的时候,也会可能出现一些权力斗争。如果这些现象出现的话,应当如何应对?谢谢。

我想是凡稍通英文的人都知道,criticism的中文意思是批评,one man rule的含义是独裁,而Cultural Revolution则应译成文革。可在上述翻译中,criticism却被译成了“不同的意见”、one man rule变成了“强势领导”、Cultural Revolution译成了“曾经经历过的政治动荡”,最后的问题则把习近平的名字省略了,仅称“领导人换届”。

从专业的角度讲,这段翻译的错误不但明显而且相当低级。

口译人员为何会犯这样的错误?难道是因为他们的水准太差,抑或是临场发挥突然失误所致?如果这样想那就未免太天真了!须知在这种重大担任口译的人无一不是中国这方面的顶尖人才,而且都是在同类场合经过多次历练的,绝对不可能在这样一段并不复杂深奥的翻译中一连犯错。说穿了,这压根就不是什么错误,而是在借翻译之际做手脚,把敏感字词给有意“河蟹”了。

最近中共对修宪话题的舆论钳制可谓异乎寻常,一大堆词汇都连带着成了敏感词。人大的这次记者会,全世界的媒体都在盯着,“批评”、“独裁”和“文革”,连同习近平的名字,当然也难逃沦为敏感词的厄运。既然如此,中共怎么能让它们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公众的视听中,给自己添堵呢?当然不能。之所以要把它们给“河蟹”了,原因即在于此!

不过,这里面的逻辑也实在太让人好笑了!在中共它看来,似乎用“不同的意见”、“强势领导”和“曾经经历过的政治动荡”来替代“批评”、“独裁”和“文革”之后,在场的听众和外界就不知道“criticism”、“one man rule”和“Cultural Revolution”的原意究竟是什么了,自己的面子也就保全了。试想,这跟把头埋进沙土里的鸵鸟有何区别?

换一个角度看,在公开的记者会,中共居然连“批评”、“独裁”和“文革”这样的词都忌讳如深,可见其心虚胆怯已完全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也真够丢死人的了。

作者提供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李明心)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