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三年大饥荒年代 茅台酒生产大跃进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2月14日讯】“茅台酒是皇上”,1958年在毛的一句话指引下,各级官员积极调粮支持茅台酒厂的“献礼工程”。在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大饥荒时期,在数千万人饿死的情况下,茅台酒厂的产量不减反增,合计产出2,079吨茅台酒,出口139.86吨,1,939吨中国官僚自饮。

民国政府曾下禁煮酒令

茅台酒的产地仁怀县当地老人回忆,在过去的年代里,战乱、匪祸、天灾、人害,几乎年年都有。民间酿酒,自然得遵循灾荒伦理底线和灾荒市场规则。但在中共统治下却不是这样,特别是在三年大饥荒时期,民不聊生,有成千上万的人被饿死,但茅台酒的产量却不减反增。

1937年,贵州省政府颁布《违背酿酒处罚规则(10条)》。其中,在天灾粮食困难期间禁止以粮食煮酒、熬糖、制米浆刮布。“对违禁酿酒者,除将酒没收变价及封禁器具外,并依酿酒量,按当地酒价,处以2倍以上4倍以下罚金,再犯者,处以4倍以上8倍以下罚金”。

担任过仁怀政协副主席的周梦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说:“(中共)建政前,当地遇上旱涝灾害,粮食减产,米珠薪桂,为了民食,当局下令全县严禁煮酒熬糖,禁令森严,就是下了窖的沙,也不准翻烤,已烤存的酒不许出售。禁期有时长达一年。”

但是,1959年后的大饥荒时期,仁怀只有“饿魂”了。

据当地文件记载:截至1959年7月16日,仁怀县有各种病人8,384名,其中浮肿5,335人,占总人口1.49%。最严重的三元、大同生产队害浮肿的为9%和9.8%。12月1日,县卫生科报告:回龙、喜头、学孔等地11名农民有一个多月没吃粮食,水肿不消而死亡。

1959年年底,当年的茅台酒产量为820吨,比大跃进之初的1958年高出197吨,是1953年产量的10倍以上。同年,国家投资茅台酒厂120万元搞扩建。伴着农民“闲时少吃”和国营茅台酒厂放开肚量“耗粮”,进入了1960年。

2月16日,县里的简报显示:全县发病人数达16,864名,其中浮肿9,073,严重6,141人。1959年12月下旬到1960年2月14日,共死亡3,718人(其中,路上死亡217人)。而在6月29日,县里决定,今年夏粮丰收,外调150万公斤、茅台原料250万公斤。

10月30日,全县五级干部会议上当局号称,全县要准备稻草、谷壳、苞谷杆叶、青杠子(一种植物)各500万公斤,红薯藤1500万公斤,荞杆子750万公斤,小米糠75万公斤,蕨巴150万公斤……共5,000万公斤。12月27日,当局又指,茅台酒原料从1960年底到1961年6月需要360万斤,饲料用粮60万斤。

农民们也许没有想到,秋收带来的不是新的希望;随着这个决策出现的,是死亡率的惊人上升。

1961年1月1日:当时病情上升,死亡率大增。据15日统计,仁怀全县有各种病人24,342人,占总人口的7.4%。其中,浮肿6,399人,干瘦病4,939人,妇女停经、子宫病等6,870人,其他6,134人。16日止,死亡1,045人。

从1月1日至27日,共死亡1,965人,比上月上升48.9%。全县还有各种病人26,744人,其中,最严重的有66个生产队,病人占30%~50%。5月5日:4月中旬后,病情和死亡人数猛然上升20%,每天死亡70人左右。

各地支援粮食生产茅台

查阅县志,全县粮油保管统计表明,1959、1960、1961三年粮食库存,分别为4,293万斤、2,705万斤、2,310万斤。而且1961年库存最低年份的量,竟然比1963-1988年间历年的库存量都高。

查阅仁怀县1959-1961年城镇粮食销售统计发现:这三年该县制酒行业、其它企业用粮达到2,242万斤;此外,该县各种饲料用粮271万斤。

1960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人口粮最为奇缺的年份,同时,茅台酒原料也告急。酒厂领导向上级呼吁,贵州从全省各地调集原粮支持逾200万斤。这样还不够,中央粮食部又从四川江津调来70万斤,才保证当年生产出912吨的茅台酒。这个单年生产纪录,直到1975年才被超过。

从调入粮食的地区来看:被紧急调粮10万斤的贵州铜仁,1960年属于全国八大旱区之一,1961年再度成为全国15个旱区之一。

其中,该地区思南县这三年里人口减少5.1万人(含外逃)。而且,铜仁下辖的沿河、德江、石阡及铜仁县,均在1959年的12月中旬就已经向省里紧急报告出现浮肿和非正常死亡的情况。

遵义地区的湄潭一个县,1959年11月开展名义为“反瞒产”、实际为高征购运动,到1960年4月共死亡12.2万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20%左右。死绝户2,938户,离家逃荒4,737人,孤儿4,735人。在抢粮运动中被打死1,324人,关押死亡200余人,打伤致残175人。

分别调出10万斤粮食的桐梓、习水两县,桐梓截至1960年底人口负增长121.32%,全县人口在1959至1960年一年间减少41,734人。习水县三年减少人口42,624人,死绝499户以上。调出29万斤粮食的毕节地区毕节县,三年减少人口53,990人。。。

民间如此饥饿,茅台酒为什么还在继续增产?

据《茅台酒厂志》记载称:“1958年,中共召开成都会议间,毛要把茅台酒搞成年产万吨,要保证质量。”

毛泽东在1958年让把茅台酒年产搞上1万吨,在箴元的文章中也两次提到。箴元著有《周林传略》,叙述“上万吨”这个事情的理由是:“茅台酒产量太少,供不应求”。

“茅台酒是皇上”,在毛的一句话的指引下,各级官员积极调粮支持酒厂“献礼工程”,使1959、1960年茅台酒的产量分别达到820吨、912吨,实现了产量大跃进。

根据茅台酒厂历年使用原粮统计,在1959~1961年大饥荒时期,实际用粮是2,260万斤,其中高粱1,085万斤,小麦1,175万斤,共计1.13万吨。

而调粮表现越好的地方,人们因饥饿死亡的数据也大大地增加了。

(责任编辑:古风)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