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化雨逐西风 又是一年立春时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2月04日讯】立春,是中华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每年的2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2018年的立春交于2月4日5时28分。

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8个节气名称。到秦汉年间,24节气已经完全确立,汉武帝时制定的《太初历》,正式24节气编入历法。

立春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立”是“开始”的意思,古籍《左传》里提到“立春为启,立冬为开”。《群芳谱》曰:“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传统上认为,立春当天天气晴朗,则来年丰收,如果当天阴天则来年收成欠丰,诸事不吉。

立春恰逢正月初一,被称为“岁朝春”,民间有“百年难遇岁朝春”的谚语,农家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这个吉兆在上个世纪在1905、1924、1943、1992四个年份出现。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第一候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火气温,故解冻。第二候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蛰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第三候鱼陟负冰:原为鱼上冰,《元史志》改之为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逐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立春之花信风

“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24番花信风是中国人特有的花事时间,花信从一节三候,一候一花,共有24番花信。


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Pixabay)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而活动的,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荫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和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与气候变化相关,人们把大自然的这些节律现象叫做物候。

24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在民间有许多民谚是反映物候的,如:“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布谷布谷,种禾割麦”等。

立春三候对应的花信分别为“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迎春花,因其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开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

立春的历史沿革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礼记•月令》记载,立春日,东郊迎春气。周天子在立春之前三天斋戒,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郊迎春。东郊迎春,是因为春神——句芒神居住在东方。

句芒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

《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君王都要在这一天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鞭春”迎新勤耕种!清代黄钺所画《画龢丰协象》画册中的〈土牛鞭春〉。(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


汉朝继承周制,在立春日,皇帝率大臣到东郊迎接春气,祭祀青帝。

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宋朝开始有鞭春习俗,当时北宋开封府,在立春前一天,“进春牛入禁中鞭春”。

明代北京地方官员立春前一天,要在东直门外春场举行盛大的迎春、鞭春仪式。官员一律着红色衣服,簪花迎春,将春牛由春场迎入府内。

清代立春日,有“进春”仪式,各省会府州县卫“遵制鞭春”。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着的《清嘉录》则指,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要高于冬至节气的规模。

中华民国之前,各地仍有“打春牛”的习俗。人们用泥土做成春牛,涂上五彩,还要做一个芒神。在立春这天,由县令在衙门内主持鞭春仪式。县令用彩鞭鞭碎春牛,众人争抢“牛肉”(即土块)带回家,说是今年就会有好收成。

中华民间时期,在立春前后要张贴春牛图。春牛图是年画的一种,有一儿童装扮的芒神,手持柳条,或立牛侧,或随牛后,或骑牛背。陕西的春牛图有天下大吉、天下太平的字样。

立春的习俗

春季的时令信仰围绕着助阳迎春展开。民谚云:“立春阳气生,草木发新根”,是农事耕种启动的重要时令。在立春节气,古代有迎春、鞭春、进春、唱春、拜春、尝春等官方与民间的仪式活动。 

踏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咬春:立春时的节令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咬春吃春卷。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明代医书《本草纲目》记载:“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叶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

明朝于谦的《立春日感怀》写到五辛盘: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鞭春牛:鞭春牛,又称鞭土牛。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

立春节气的禁忌

立春这天有一些特殊的禁忌:在立春的时辰不可以躺着,因为这天是阳气开始起步、起升的时刻,应该站立或者坐着来迎接美好的时刻。也不要做口舌之争,不口出污秽言语。忌讳吵架、骂人、看病、理发、搬迁等等。

立春养生


春季气候开始转暖,风干物燥,应多吃些多汁蔬果,如西红柿、萝卜等,能为人体补充水分。(Pixabay)


春天的“春困”会使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所以俗语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同时精神上应力戒暴怒、情绪忧郁。保持乐观、愉悦的心境。

饮食则应遵循养肝明目、减酸增甘、通利肠胃的原则。可以多吃点豆子类的食物,或者韭菜、香椿、海带、瘦猪肉、山药等食物。由于春季气候开始转暖,风干物燥,应多吃些多汁蔬果,如西红柿、萝卜等,也能为人体补充水分。

立春吟诗 赞美自然

中国古人向有立春咏诗的传统,自皇帝大臣到闺阁女子,都有吟咏立春的诗篇。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中写道:“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白日斜渐长,碧云低欲堕。残冰坼玉片,新萼排红颗。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迎芳后园立,就暖前檐坐。还有惆怅心,欲别红炉火。”

唐代另一诗人杜甫曾写过一首《立春》诗:“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宋朝女诗人朱淑贞的《立春》诗,描写了宋朝京都立春日的欢乐情景:“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生菜乍挑宜卷饼,罗播旋剪称联权。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人们在立春日挑生菜,卷春饼,剪幡胜,如此欢快的诗词在忧郁的女诗人朱淑贞的作品中是不多见的,春天的感染力可见一斑。

南宋陆游的诗作《立春日》则说:“日出风和宿醉醒,山家乐事满系龄。年丰腊雪经三白,地唆春郊已遍青。菜细簇花宣薄饼,湖村好景吟难尽。酒香浮蚁泻长瓶,乞与侯家作画屏。”

当然,面对春光,诗人有时也会惆怅,感伤年华渐老,壮志未酬。宋代辛弃疾写道:“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记者李蒨蒨报导/责任编辑:曲铭)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