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臣录】中央第一大秘误国害己

历史上朝朝代代都上演着忠贞与奸佞的大戏。残害忠良骂名千载的奸臣,令人切齿。而有一个葬送了国家的帝王大秘,被日本学者视为与赵高一类的奸臣,在当今中国少有人知。他就是梁武帝的第一御笔大秘朱异。

中央大秘 胜过宰相

南北朝时期南梁武帝萧衍文武兼备,博学多通,骑射弓马、诗书音律、阴阳占星,无不奇妙 。所谓强手下无弱兵,能做他秘书的,也必得是博通经史下笔如流之人。朱异遍治《五经》,尤精《礼》《易》。同时,广涉文史百家,兼通杂艺,博弈书算他都擅长。梁建国不久,朝廷招聘有异能的人,20多岁的朱异被当时的五经博士之首(相类于教育部长)举荐,梁武帝召他解说《孝经》和《周易》,听后赞叹道:“朱异实异!”于是朱异直接进入中央做事。他做武帝秘书的第一个职称叫“中书通事舍人”,也就是中书舍人。直到549年去世,他的官职多次升迁,或身兼多职,但始终都兼舍人身份。也就是一直为皇帝执笔代书。是最得梁武帝宠信的一等大秘。

中书部门职掌皇帝的内政,相当于秘书局或国策智囊团。中书舍人只是其中最低一级小秘,同时可有多人任职,负责一般文书诏令的起草撰写。中书令是最高长官,职掌诏令,参预机密,制定大策方针。再次,中书侍郎,能够出入禁中频繁接触皇帝,也就是参预机密。朱异要从舍人群中升到参预机密的位置,靠才干也靠时机。

梁武帝在502年受禅称帝时,参预机密决策的宰相是侍中范云,他推荐周舍做了中书舍人。周舍博学多才,尤善礼制。 范云死后,武帝让周舍接掌机密,周舍升任侍郎。徐勉是中书令,也做过侍中,这二职都是宰相级。周舍协助徐勉掌礼仪律令、军旅谋谟、国史诏诰等,几乎所有诏告都出自周舍。周舍二十多年不离武帝左右,日夜操劳。524年病逝,内无妻妾,外无田宅,两儿单贫。梁武帝很是悲痛。周舍死后,朱异接替了周舍的空缺,开始参预机密。

朱异的才干丝毫不亚于周舍。各种诏敇文书,他边看边决断,一刻也不停笔,再多的文书,他不久就处理好了。而且朱异善于窥探武帝心思,曲意奉上。这样得力的超常之才的确容易让主子爱不释手,特别被宠信就很难避免了。535年,徐勉病死,朱异加侍中,由此开始,朱异实际接替了徐勉的位置。

侍中,原本为皇帝近臣,出纳帝令。在南朝宋齐之时,侍中开始参政掌机要,在级别上与丞相职位的尚书令、中书令同属于二品,因此成为左右朝政的实际宰相。侍中是国君心腹,是直接影响国策诏令的智囊,地地道道的国君“身边人”。梁武帝年事已高,旧有的贤臣都相继去世,朱异加侍中,全面参预掌握机密,又兼处理事务的高效,武帝就越来越倚重他,偏听偏信。

第一任侍中范云,有才干,清廉敢谏。梁武帝视其为兄长一样尊重。范云死后,徐勉可谓贤相。他一生勤于政事,廉政不谋私。他说他要留给儿孙的不是财产,而是清白。朱异相反,广受四方馈赠,来者不拒,家里充满财货,生活奢侈,出入都要依仗摆谱。他只想溜须拍马取宠,排挤打击有才学的竞争对手,不做匡扶朝政的事情。梁朝后期纲纪不伸,官员腐败日益严重,不能不说跟宠信朱异有关。朱异在后期,还兼任左卫将军和中领军,也就是掌管京城禁卫军。史书说朱异居权要三十多年,威震内外,在朝莫不侧目,即使皇太子也赶不上。到了这时候,百官的身家性命都在朱异一句话,谁还敢向武帝弹劾朱异的腐败?

侯景作乱 朱异误国

梁武帝时,北魏内乱不止,在534年分裂为东西。东魏政权掌握在丞相高欢手中,西魏掌握在宇文泰手中。547年,高欢病逝,临终前,告诉儿子高澄:“侯景狡猾多计,反复难知,我死后,他一定不会被你用。唯一能够打败侯景的只有慕容绍宗。我故意不让他显贵,就是留给你提拔重用他.”果不出高欢所料,高欢死后不久,镇守黄河以南土地的刺史侯景就因不甘心受高澄节制而谋反。

侯景先投靠西魏,西魏因为侯景内藏奸诈而深加戒备。侯景看到西魏不好诓诱,于是就以他辖下的河南十三州向梁武帝请降。巧的是,就在此前不久,梁武帝梦见“中原牧守皆以其地来降,满朝庆祝”。朱异深知武帝最大的心愿就是统一中原,于是就说,这是天下统一的预兆。等到侯景的求降信到,梁朝大臣大都拒绝接纳侯景,而且认为接纳侯景就会与东魏邦交恶化,招致祸患。只有朱异主张接纳。武帝于是优待侯景的来使,但心下还是不稳,就对朱异说了担心。朱异劝说武帝不要犹豫:“今侯景来降,是北方的先导,如果被拒绝,其他人就不来投降了。”于是,梁武帝就封侯景为河南王、大将军,派兵去接应。本来要选鄱阳王萧范为元帅,朱异忌讳范英武,就谗言阻拦。武帝年老溺爱儿孙,不察贤愚,就派他的侄儿萧渊明率军北上攻东魏。萧渊明是个不懂军事、腐败无能的蠢才。不能用良策,十万大军覆没,他被活捉。

慕容绍宗灭了萧渊明,就去围攻侯景。侯景对抗了几个月,最后粮尽,加上侯景手下兵将家属在慕容绍宗那里,不肯再为侯景效死,侯景只带着800人逃到了梁的寿春。侯景所辖的十三州全部被北魏占有。梁武帝只得到了侯景这个定时炸弹。

梁武帝接到东魏高澄与萧渊明的求和信,诏群臣商议。朱异坚决主张许和。当时另一位仅亚于朱异的中书舍人傅岐提出谈和可能逼迫侯景作乱,但朱异坚持宜和。武帝就听朱异的。侯景知道后,一面上书武帝反对,一面又给朱异送三百两黄金,请他挽回。而朱异收了金子不办事,还把侯景给梁武帝的书信全部扣下了。侯景冒北魏名伪造一封信给梁武帝,试探说,想用侯景交换萧渊明。武帝同意了。侯景恼恨,觉得与其坐着等死,不如举大事而死。就是要让梁武帝吃点苦头。于是开始谋划反叛。他把寿春的百姓都编入军队,向朝廷多次要求武器钱粮等用品,都得到了满足。

侯景要反叛,拉人入伙,事情就会泄露。先后有咸阳王元贞等多人向梁武帝告发,请求朝廷预防。武帝在朱异影响下,根本不信。镇守合肥的萧范密报侯景要造反时,武帝有些信了,偏偏朱异说:侯景必然不会反,他的人马都散了。梁武帝一听在理。朱异还特意对萧范的使者说:“你家王爷太多心,难道不许朝廷容纳一个客人吗?” 此后,鄱阳王再有信来,朱异甚至都不送给梁武帝看了。侯景派去联络造反的使者被抓住送到了京城,朱异把人放了,说:“侯景手下几百人,有什么能耐造反?”

548年8月,侯景以清君侧诛杀朱异等人为借口起兵,当时才8000人。梁武帝听闻轻蔑一笑,立即调派兵马去讨伐。侯景知道大军一到,他不是对手,于是准备过江直接进攻京城建康,率轻骑兵到了江边。尚书羊侃武艺高强,善于用兵。他向梁武帝献策:“侯景必会南攻建康。应该赶紧派兵占据采石,命邵陵王袭取寿春。到时侯景不能前进,退又失去巢穴,自会瓦解。”这的确是致命一招。但朱异说:“景必不渡江,何必发兵!”根本不做防备。朱异一辈子都在宫里做文员,无任何政绩和军事头脑,就怕有本事的武将得宠。他要证明自己正确的私心,使梁失去了最后一次制住侯景的良机。

侯景早就跟梁武帝的养子萧正德暗中勾结,许诺扶他为帝。萧正德被梁武帝任命为军事都统,这多半也是朱异的主意。萧正德用几十艘大船装运粮食和武器接济侯景。侯景大喜,于是抢占了采石渡江,向建康杀来。萧正德打开城门把侯景人马接进京城。此时梁武帝把一切交给了太子萧纲。萧纲依靠羊侃,坚守内城台城。侯景想尽办法攻城,被羊侃一一破除。侯景多次失败,就筑墙把台城围起来,断绝内外,并射文入城,要求诛杀朱异等人。台城被围三个多月,侯景再次猛力攻城,羊侃操劳过度,急病而死。朱异受到众人谴责,在又愧又惧中得病而死。梁武帝还不相信朱异是个腐败的大贪。

侯景诡诈多变,求和成功,城外援军被遣散。但侯景并未撤兵,而是继续攻城。台城破时,原有的十二万人(军队有两万多),只剩两千多人还活着。侯景自为大丞相,梁武帝被软禁起来,饮食受到限制,忧愤感疾而崩,时年86岁。梁朝已经名存实亡。

虽然,梁武帝的四方援军腐败无能、救援不利,也是导致梁灭亡的原因之一,但如果不是朱异一再误国,阻碍防守,有羊侃那样的能将在,再有四方援军,侯景是很难得手的。

朱异从小秘到一级大秘,四十多年不离左右,太了解武帝的弱点。投机钻营,不修德操,只以文字理论取悦于帝王,无一点匡救国家积弊的实才,享专宠之优待,抑能臣与良言。终使耄耋的萧衍一世英名与功业毁于侯景一乱。这类御笔奇才难道是专为误国亡家而来?可叹梁武帝被蒙蔽得至死也没醒悟。

参考史料:
《梁书 》《北齐书》《南史》《资治通鉴》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明轩)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