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7年08月01日讯】京剧中有一出有名的戏码叫做《赵氏孤儿》,是元代剧作家纪君祥自根据《史记》《赵世家》改编的感人历史名剧。剧中的情节虽然比真实的历史稍有夸张,但是重点在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忠孝节义精神,悲壮感人。
《赵氏孤儿》的故事背景在春秋时代的晋国,事情要从孤儿的家世说起…
赵家世代一直忠心地辅佐晋国的君主,又有战功,对晋国贡献很大。到了孤儿的爷爷赵盾执掌国政时,即位的晋灵公还很年轻,但是却非常的骄纵任性。赵盾经常出言劝谏,灵公不但不听,反而觉得赵盾碍事。
灵公凶残又顽劣,完全不知道体恤人民的疾苦。他曾经为了修饰宫墙而向百姓征收重税;甚至曾经只为了好玩,在楼台上用弹子向楼下的行人弹射,看着人们惊恐躲避的神态来取乐。
有一次,灵公吃熊掌的时候,因为熊掌炖得不够烂,灵公一气之下把掌管膳食的宰夫杀了,叫一个女人把尸体拿出去丢掉。绕过庙堂时,被赵盾看见了。赵盾就上前进谏;灵公不听,觉得赵盾事事都要管,讨厌极了;于是决心除掉赵盾;就派了一个名叫珇麑勇士去刺杀他。
结果刺客珇麑来到赵盾的家,几天的观察之下,发现赵盾虽然位至公卿,家中却十分俭朴,而且赵盾一大清晨就起床,打开了房门准备上朝;显然非常用心国事。勇士心中非常感动,想道﹕《这是一个忠臣啊!我怎么能够杀死忠臣呢?》可是灵公又亲口下命要杀赵盾,怎么办?他想﹕《也罢,杀死忠臣和违抗君命的罪过都是一样!我可不能不忠不义…》于是退出赵盾的居所,在树下自杀了。而赵盾并不知道自己已经逃过了一劫。
赵盾的忠良不只一次救了他的命。有一次赵盾到雷首山打猎,看到桑树下有一个落魄的人,看来很久没有吃东西了。赵盾就把带来的食物分给他吃。但是那人只吃了一半,赵盾觉得很奇怪,问他原因,那人说﹕《我在外工作三年,不知母亲还在不在;只希望带一些食物回去给母亲。》赵盾很赞赏他的孝心,就赏赐他更多的食物。
而这个饥饿的人名叫示眯明,后来有机缘去作了灵公的宰夫,可是赵盾并不知情。
而晋灵公一直想杀害赵盾,有一天借着宴请赵盾喝酒的名义,埋伏了甲兵要暗杀他。厨宰示眯明知道消息,决心要保护赵盾。他担心赵盾酒醉被害,就在酒宴当中,上前提醒﹕《君王赐宴大臣,行酒三遍就可作罢。》目的是希望赵盾赶快离去。结果赵盾离去时,灵公埋伏的卫士还没有准备好,灵公只好放出猛犬去咬赵盾。这时示眯明赶上来徒手搏杀恶犬,为赵盾解围。随后灵公的甲士又赶来追杀赵盾,只见示眯明拼了命地反击,使他们无法前进伤害赵盾。就这样,赵盾又逃过了一劫。
赵盾很感激,问示眯明是什么人?为什么一再救他?示眯明只是说﹕《我就是当初在桑树下饿着肚子,而得到您食物接济的人。》然后就告辞赵盾离去,并没有留下姓名。
善心能够种下未来的善果。赵盾的好心接济他人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人将来会救他性命;而示眯明为了报恩不顾自身的危险,也是个忠义之士。
不论如何,赵盾不见容于国君,到这个地步也只好逃亡了。只是他还没有离开晋国的时候,赵盾同族的兄弟将军赵穿因为无法忍受灵公的无道,杀了昏君,改立襄公的弟弟成公继位。并且前来迎回了赵盾。由于灵公不得人心,而赵盾为人慈善,受到人们爱戴,所以回来后恢复了又正卿的地位,没有太多的非议。
但是晋国的太史董狐却毫不客气,在史书上记载了﹕《赵盾弑杀了国君。》并且在朝中广为传阅。赵盾觉得委曲,忍不住说﹕《杀国君的是赵穿,不是我啊!》太史说﹕《你是国家的正卿,出走时没有离开国境,回朝后也没有为国家除乱,脱不了关系!杀国君的不是你是谁?》于是赵盾沉默地背负这个罪名。……孔子听到这件事的时候,非常称赞这两个人,说﹕《董狐真是个正直的好官,不会因为赵盾的势力而替他隐瞒过失;而赵盾也有了不起的胸襟,为了守法而愿意背负恶名。》
文天祥写的《正气歌》中有一句《在晋董狐笔》,指的也是晋国太史董狐刚正不阿地记录这段历史。
从赵盾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赵家的威望和在晋国的影响力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赵氏孤儿》呢?
原来晋灵公在位的时候,讨厌赵盾,却喜欢一个迎合他口味的佞臣屠岸贾。灵公被杀,屠岸贾记恨在心。到景公即位后,赵盾已经死了。儿子赵朔继承了职位,而屠岸贾则当了掌管刑狱的司寇。心怀不轨的屠岸贾想作乱,却顾忌赵家的势力,于是想了一个法子除去赵家。由于灵公被赵穿所杀,晋国的太史董狐在史书上记载《赵盾弑君》,屠岸贾就借口惩治杀害灵公的乱臣贼子,召集了武将,说﹕《赵盾即使不知情,也是叛徒的头子。作臣子的杀了国君,子孙还能在朝廷做官,太不合理了。请大家讨伐他们。》于是在景公不知真实状况下就要对赵家发难。
这时与赵盾并列晋国的六卿之一的韩厥,是赵盾的好友,力图阻止屠岸贾迫害赵氏家族。但是屠岸贾不听,要杀赵朔一家。韩厥赶紧通知赵朔,教他赶快逃走。
可是赵朔却不愿意,说:《国君既要杀我,我怎能逃开!只是我的妻子庄姬即将临盆,请您照顾孩子。一定不要让赵家断绝了香火,我也就死而无憾了!》
韩厥知道庄姬是景公的姑姑,所以叫赵朔的好友程婴连夜送庄姬到皇宫避难.
屠岸贾在杀了赵朔全家后,又忧心逃到皇宫的庄姬若生下男孩长大后会向他报复,所以三不五时就打探庄姬何时生产。后来,庄姬果真生了一个男孩,取名赵武.
庄姬知道屠岸贾一定会加害孩子,便对外宣称生了一个女孩,而且出生不久就死了.但是屠岸贾不相信,派人到宫里去搜,庄姬把婴儿藏在裙子里,暗中祈求老天﹕《如果赵家注定无后,那么就让他哭吧!假如赵家不该绝嗣,就要孩子不出声。》说也奇怪,搜索的时候,孩子果真没哼一声.
虽然没有搜查到婴儿赵武,屠岸贾还是不死心,到处贴公告,只要提供赵氏孤儿消息者,即可得到黄金千两.
庄姬知道孩子留在宫里,迟早会被屠岸贾发现,就请韩厥偷偷把孩子抱出宫去,交给赵朔的好友程婴,请他保护孤儿赵武。程婴感到孩子留在身边也并不安全,考虑了很久,最后和好友公孙杵臼商量,想出一个方法。他们认为唯一能够使奸臣屠岸贾停止搜捕赵氏孤儿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婴儿冒充孤儿赵武交出来,让奸臣相信从此赵家已经没有后人了。
可是哪里能找到婴孩作替身呢?正史中的记载和戏剧改编的故事有些差异。按照戏剧版本,正好那时程婴自己的儿子也出生不久,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程婴决定为朋友牺牲自己的骨肉,用自己的儿子冒充赵武。他的妻子听说孩子要充当赵氏孤儿之后,痛哭失声。程婴也流着泪劝慰他的夫人,说﹕《我难道忍心自己的骨肉受害吗?但是赵家一门忠良,现在受奸人陷害而灭族,如果这唯一的子嗣还不能保存,我们怎么对得起赵家的呢?孩子我们还能再生,而赵家就这么一个孤儿,一定要保护他。》
于是程婴把儿子交给公孙杵臼抱到山里去;自己假意去向屠岸贾告密,说公孙杵臼私藏了赵武,躲在山中。并且带着屠岸贾等人来到山上,逮到公孙杵臼及衣着华丽的小男婴.
公孙杵臼一看到程婴,便故意张口大骂:《你个狼心狗肺的柬西,为了奖金,居然出卖朋友,你不会有好下场的!》
看到这个情况,屠岸贾便确信无疑,毫不考虑的杀了公孙杵臼,同时不顾孩子凄厉的哭声,竟叫人把孩子活活摔死。程婴亲眼看着老友和亲生骨肉的惨死,简直心要碎了。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败露事迹,只得强行抑制了悲痛,咬紧牙根,决心将赵武好好抚养长大,日后为赵家、为自己的好友和孩子报仇雪恨。
在戏剧中,由于《公孙杵臼舍命》和《程婴舍子》才保留了赵氏孤儿。然而,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程婴的一片苦心,还经常唾骂、讥讽程婴不忠不义,出卖朋友。程婴却能忍辱负重,默默地承受着骂名,将赵武抚养长大。同时程婴为了取信于屠岸贾,让赵武作了他的义子。等到孤儿长大,程婴用图画说故事的方式让赵武明白了自己的身世,并且亲自杀了奸臣,为家族报仇。
在史记中,程婴是找了一个婴孩作孤儿的替身,交给屠岸贾;但是没有说是他自己的亲生骨肉。赵武也没有拜屠岸贾为义父。赵氏孤儿也没有亲手报仇。在赵家被害十五年后,景公知道错杀了忠臣赵朔一家。韩厥觉得时机到了,便把赵武仍在人间的事说了出来,景公十分惊喜,立刻派人把赵武接回来,同时安排和朝中大臣相见;而景公为了给赵朔一个公道,就诛杀了屠岸贾一家。
程婴觉得心愿已了,便拔剑自刎,追随好友公孙杵臼和赵朔而去.赵武阻拦不及,失声痛哭。并且把程婴和公孙杵臼埋葬在一块,并在赵家祠堂,供奉程婴和公孙杵臼的神位,誏赵家子子孙孙永远感念他们的忠义精神。
纪君祥的剧本将屠岸贾的残暴与奸诈,和程婴等人自我牺牲的高贵人格作了一个强烈的对比,收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几百年来上演不息。然而戏剧中的夸张情节毕竟有不合常理之处。如程婴牺牲自己的孩子去救别人的孩子,虽然伟大,却不近人情。此外在戏剧中,赵武一知道自己的身世,就能狠心杀了自己的义父,也不合伦理。
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将事实夸张一些。但是不管怎样,前述的珇麑、示眯明,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忠义之士舍己为人的胸怀是令人感动的。只是对于现代社会中强调自我利益的人而言,简直不可思议。
这个故事还牵涉到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历史事实,就是后来韩、赵、魏三个家族瓜分了晋国,战国七雄的局面才确立下来。也就是说﹕如果程婴没有保护赵氏孤儿,替赵家保留香火,也就没有战国时代的赵国,中国历史就要改写了。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