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初为人母的年轻妈妈,都曾经为怎样才能让孩子养成爱阅读、认真听故事的好习惯而发愁,她们常常会为这样的问题而烦恼——“为什么我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孩子要么在撕书,要么在玩别的,根本不好好听呢,是不是我的孩子不爱阅读?不喜欢听故事?”
大多数的时候,比较有经验的资深母亲会安慰说:“小宝宝会有这样的现象很正常,大一点就会好了。”
当然,资深母亲们说的这些,的确是经验之谈,不过,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她们没有说出来或她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其实家长们亲子阅读的时候,要关注的不是孩子的状态,而是自己的状态。
日前,“爱读童书妈妈小莉”在微信上向大家分享了亲子阅读的秘籍。
1、我们越是把自己沉浸在故事里,孩子越是会因为我们的投入而投入。
我以前给小拍(女儿)讲故事时,大部分时候,她都很专心。但有时,也会突然从我怀里钻出去拿个玩具,喝口水什么的。
我有次停下来等她,她却说:“妈妈,你继续讲呀,我在听着呢。”我笑了,在此之后,只要她不说话,我都会把故事讲完。
我渐渐知道,孩子看起来在忙其它的,但耳朵是在输入的。我们越是把自己沉浸在故事里,孩子越是会因为我们的投入而投入。
现在小拍经常给宁宁讲故事,她摇头晃脑的样子,特别有趣。
她也早就学会了我的那些“套路”,常常模仿故事里不同的角色,变换不同的音调,还会随着故事的情节,突然一下子讲得特别快,一下子讲得特别慢,宁宁有时听得咯咯笑,有时也会哭起来。
亲子阅读时,感受人物,感受故事的情境,感受故事的悲欢离合,带着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讲出来,故事才会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pixabay.com)
宁宁时不时还会拿着书,翻到其中的某一页,要姐姐小拍从那一页开始讲,或者反反复复听小拍讲的那一两句,乐不可支。
小拍并不执著于要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她都很少拒绝,可以随时随地就从那一页开始讲,迅速进入状态。
我可以强烈感受到,她是真心喜欢阅读、看书和讲故事的,与其说她是在给妹妹讲故事,还不如说是她在给自己讲故事,她在享受这件事。
宁宁快一岁半了,书是她的玩具、伙伴,而小拍,则为她搭建好了对书产生感情的桥梁,有小拍这样的引路人,我一点都不担心宁宁会不爱看书。
2、请不要把亲子阅读做成一件功利的事。
现在很多父母,都接受了阅读很重要的育儿理念,亲子阅读的时间也开启得越来越早,想想这也许跟我整日写文章碎碎念推广亲子阅读有关,心里就有些小雀跃。
可有些父母,也把亲子阅读做成了一件功利的,非常想要立竿见影效果的事情,总是担心孩子不够投入,不够从绘本里学到精华,不够懂得更多的道理。
请不要把亲子阅读当成一件可以立竿见影的功利之事来做。(pixabay.com)
讲完一个故事,还忍不住要发问,你数数这里有几条毛毛虫?你听完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说说你自己的感受?……
如果孩子喜欢这种方式还好,不喜欢的,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听故事之后的问话成为了一种折磨,阅读的兴趣也被污染了。
我们亲子阅读的目的,是让孩子爱上阅读,这点本身没什么错,但是把它当做一件任务去完成,每天都有KPI考核,那我只能说,朋友,看来你自己就不爱阅读,还是放过孩子吧。
想让孩子爱上阅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自己也爱上阅读。
如果我们自己也爱阅读,就不会管我今天一定要看多少页,我今天一定要学到什么,只会埋头在其中,连坚持都会成为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就像我们爱刷手机,但永远都不会知道我们一天刷了多少篇文章,刷了多少次朋友圈。
3、父母的人格状态是否健康,比是否掌握育儿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
和孩子一起共同阅读时,我们自己感受人物,感受故事的情境,感受故事的悲欢离合,带着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讲出来,故事才会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
如果自己并不享受,只是当做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那即便学了太多讲故事的技巧,没有真情实感,孩子也不见得会领情。
亲子共读最美的,是在暖暖的灯光下,我读着,你听着,我在和你一起创造共同的故事记忆。(pixabay.com)
著名心理学家科胡特曾说,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格状态,比父母做什么更重要。
这也意味着,假如父母的人格状态相对比较健康的话,那即便做了一些错误的事情,也不会对孩子产生太严重的影响。
但假如父母本身没有觉察出自己的状态有问题,过度依赖育儿方法和技巧,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是大概率的事。
这也是为什么我永远在强调,别去纠结普通话和方言,别却纠结自己讲得不好,别去郁闷孩子好像根本没有在听,重要的是,我们的状态。
亲子共读最美的,是在暖暖的灯光下,我读着,你听着,我在和你一起创造共同的故事记忆,我在和你一起分享故事的情感,我也和你有了许多共同的话题。
在那一刻,我的心里只有你,而你的心里,只有我。
我享受这一刻,孩子也是。
——转自《微信公众号“爱读童书妈妈小莉”》
(责任编辑:阿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