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开阳:中共抗战史是一部谎言史

(编者按:本系列文章由大纪元特约作者从中共党史机密档案中整理而成。因安全原因,无法一一注明出处。大纪元将在适当时机公布信息来源。)

中共有自己对外宣传的抗战史,它和国民党都自称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什么是中流砥柱?据《辞海》解释,中流砥柱是指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人。

那么,日寇入侵,国难当前,中共和国民党,谁参加的战役多?谁杀伤侵略者数量多,谁的牺牲大?谁对抗战起了真正的支柱作用?史料为证。

谁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944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到最后阶段。4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做了《学习和时局》的讲话;8月13日,在延安干部会议上做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讲话。他总结抗日战争经验,“斥责国民党消极抗战,称赞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怎样客观看待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功绩,这并不是个困难的问题,只要研究一下当时的报纸、中日双方战报和公开出版的抗日战争史的书籍,就能得出真实的结论。

据历史资料:整个八年抗战,国军在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大规模战役22次,重要战斗3,100多次,小型战斗38,931次;毙伤日军276万余人,俘虏和受降日军127万余人、日侨近80万人。国军有321万人为国捐躯。(1)1,200余名将级军官以身殉国,更有上千万人为国流血、致残致伤。像赵登禹、张自忠、郝梦龄、戴安澜、陈宝安等高级军官都牺牲在抗日战场上。战斗中,整师整团整营全部战死的事比比皆是。比如台儿庄战役打得十分惨烈,连日寇《战斗详报》也大赞国军的英勇:“中国军队的战斗精神、决死勇敢的浩气,无愧于蒋介石对他们的信任。该敌在狭窄的散兵壕内力战而死,尸体层层相叠,观其壮烈之态为之感叹!”如果没有国民党的八年抗战,中国早就成了日本的第二满洲国,中共领导的几块根据地也早就不复存在了。

在《学习和时局》讲话中,毛泽东用大量篇幅贬低、否定国军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的历史功绩。毛说:“从1941年到1943年三年内,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是敌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承担日军兵力60%,国民党只负担抗击的日军不到40%,伪军不到10%。”

查阅抗战史料,国军与日军交战情况如下:1941年,日军向国民党统治区发起大的会战,计有豫南会战、上高会战、晋南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浙赣会战、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会战;1943年,鄂西会战、中国驻印军打通中印公路的作战、常德会战。在这三年内,共有10次大的战役行动,日军投入的兵力总计100万以上,死伤20余万,国民党死伤50余万。

共军与日军交战情况如下:1941年秋,日伪军7万余人,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平西地区进行扫荡,历时三个多月,作战800余次,歼灭日伪军5,500余人。1942年5月1日,日军出动5万余人、700多辆卡车,还有飞机、坦克配合,由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长官冈村宁次指挥,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历时两个月,作战270余次,毙伤日军1万余人。这两次日伪联合作战行动,出动12万余人。

而且,彭德怀在一次八路军会议上提到,平型关一战,中共上报杀日军上千,但实际情况是,日军损失200人左右。这说明,在具体作战成绩上,中共拿出的数字也是值得怀疑的。

毛泽东说:日军向国统区进行“浙赣”、“长沙”、“鄂西”、“豫南”、“常德”等会战是“战役行动,不是战略行动”,“早出晚归”,不存在战略目的。这是完全错误的。

日本内阁在发动侵华战争时确定的战略是“速战速决”,实现3个月或半年灭亡全中国。武汉会战证明,这种速胜战战略是不可能实现的。日本内阁决定由“速战速决”战略改为“以战养战”战略。对于这一战略的运用,他们先后提出过以下口号:“利用现地(占有地)物资,树立百年战争”“整肃重于进攻”“建设重于破坏”“开发重于封锁”“长期建设战争”。(2)

日本内阁对作战速度的要求变了,但灭亡中国的战略目的不变,要以重大军事行动占领中国富裕省份、地区和交通要道,掠夺那里的粮食、物资,供养在中国的日军进行长期战争。两湖是中国粮仓,江浙、河南商业发达、物产丰富,是日军首先夺取的地方。他们甚至还想夺取四川这个天府之国,支持长期战争,蒋介石也做了应战准备,后因太平战争军务紧张未果。

毛泽东说“国军打了败仗是消极抗日”。他举例说:“河南战役已经打了一个多月,敌人只有几个师团,国民党几十万军队不战即溃。”汤恩伯部“损失三分之二以上”,“胡宗南派的几个师,也是一触即溃”,他们的失败是几年来国民党消极抗战政策的结果。

可是,薛岳指挥的国军同日军进行了三次长沙大会战,消灭了十几万日军,战胜了日军,守住了长沙的胜仗被毛泽东回避了。胜利的原因毛也回避了。毛所说的国民党五年半(即从1939年到1944年4月)以来的消极抗日政策,就把长沙三次会战,也包括进去了。不管是打了败仗、胜仗,只要是国军打的都是消极抗日。这等于毛泽东给为国壮烈牺牲的国军几百万将士蒙上消极抗日的耻辱罪名。

谁才是下山摘桃子的人

在《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讲话中,毛泽东谈到抗日战争国共两党所起的历史作用时,他说:“蒋介石的政策是袖手旁观、等待胜利,保存实力,准备内战。果然胜利被等来了,这位‘委员长’现在要‘下山了’。”“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在敌后,他上了山,现在他要下山了,要下山来抢夺抗战胜利的果实了。”(3)

在《毛选》“下山”的注释中说:这里的“山”,即峨眉山,实际上是泛指中国西南、西北部山区。自1938年武汉被日军侵占以后,蒋介石和他所指挥的主力部队,就躲在这些山区里,坐观解放区军民在敌后同日本侵略者做艰苦的斗争。

事实是:抗战期间,蒋介石从未上过峨眉山。他曾亲临上海、汉口战场督战,在其后的多次战役中,他都是冒着生命危险赴战区开会和指导作战。

那么谁才是摘桃子而且摘到了桃子的一方呢?事实证明,国民党是抗日战争的核心,没有他们的抵抗,就没有中国的全面抗战。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初期只有二三十万人。毛泽东正好利用躲在敌人后方这个“绝好机遇”,借抗日之名,发动农民,扩大地盘。中共号召抗战、宣传抗战的真实目的是要蒋介石去抗战,去同日军拼杀,消耗实力。中共部队承担较轻的游击战任务,如果中共用游击战与国军的正面作战密切配合的话,日寇决不可能侵占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也不会遭受长达八年的苦难。抗战一开始,毛泽东就在延安“坐山观虎斗”。太原会战时国军受到挫败,蒋介石要求毛开展游击战支援,毛竟回答说:“目前游击战尚无执行的条件,要让敌人更深入后,后方空虚时才能进行。”

共军一直避免与日军的正面冲突。国民党曾不断批评毛“游而不击”“遇敌即退,遇友则击”,区区两个抗日战绩,平型关战斗和百团大战,也是由于林彪、彭德怀没有领会毛内心的真正意图而打,战后都受到了毛的批评。

1942年,日陆军省发言人秋山在东京公开宣布:日军与中共部队从不互相攻击。《延安日记》也佐证了这一点:“毛泽东的计划不是为抗日,而是发动内战,夺取政权。”毛率领八路军、新四军扩充实力和地盘,数年之间,武装发展很快,正规军发展到100万,民兵120万,根据地人口超过一亿。

毛泽东为什么感谢日军入侵

其实早在1941年,毛就与日寇合作了。

1960年6月21日,毛泽东会见日本左派文学家野间宏等人时就说过感谢日本皇军的话:“中国地方大,打了十年内战。以后同日本军阀打仗,又和蒋介石合作。我同很多日本朋友讲过这段事情,其中一部分人说日本侵略中国不好。我说侵略当然不好,但不能单看这坏的一面,另一面日本帮了我们中国的大忙。假如日本不占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不会觉醒起来。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感谢日本皇军。”

1972年,中日建交的时候,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向毛泽东道歉:“啊,对不起啊,我们发动了侵略战争,使中国受到很大的伤害。”毛泽东说:“不是对不起啊,你们有功啊!为啥有功呢?因为你们要不是发动侵华战争的话,我们共产党怎么能够强大?我们怎么能够夺权哪?怎么能够把蒋介石打败呀?我们如何感谢你们?我们不要你们战争赔偿!”毛的这些话,不是客气话,也不是外交词令,是他真实思想的表露。

评述

像抗日战争这种几亿人卷入的历史事件,毛泽东和中共都能撒谎,还有什么不能撒谎,还有什么可以信赖的?

中国的抗战史,就是一部谎言史。而历史是保存一个国家命脉的重要东西。有专家表示,中共政权之所以能够维持,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它隐瞒和扭曲历史,所以也就应了一句中国的古话:灭其国载,必先亡其史。

注释:

(1)曹剑浪:《国民党简史》上册,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3月版,第273页。

(2)陈诚:《陈诚回忆录——抗日战争》,东方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69页。

(3)《毛泽东选集》合订本,《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第1123—1124,1134页。

──转自《大纪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旋)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