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乖的孩子不好,太闹腾的孩子也不省心!而介于这两种孩子之间的还有一种孩子——不闹腾却也一点都不乖!他们沉迷网游,废寝忘食,不少家长也为此伤透了脑筋!
网路游戏这种现代娱乐项目令许多孩子乃至成年人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导致社会上出现了“网路成瘾症”这种新的心理疾病,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威胁。
哪些孩子容易沈迷于网游?为什么?
第一种情况,小孩子在幼年的时候有被抛弃的经历。
一般在年幼时遭遇过父母离异,或从小就被父母交给别人去照顾抚养,这样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可能会迷上网路。
这些孩子小的时候被迫接受了一个他不喜欢的人际环境,在大脑深处隐藏了许多负面的情绪,比如害怕、担心、恐惧、不安全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能力增强了,但是这些负面的情绪并没有从他的脑海中消失,他随时随地都会寻找支持、安全、爱等等。
许多孩子虽然长大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依然找不到他一直渴望的那种东西。突然有一天,当他走进虚拟的网路世界,发现网路游戏能够满足他这些需求,便如饥似渴地从中索取,就算他知道这不正常也欲罢而不能了。
孩子们迷恋网游,是因为他在网路游戏里可以补偿生活中缺失的东西。家长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缺失的究竟是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解脱对网路虚拟世界的依赖和沉迷。(pixabay.com)
第二种情况,父母管孩子管得太死板。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生活管理得极其死板,或者经常指责孩子、打骂孩子,在生活里,孩子没有自主权,这样的孩子也可能迷恋网游。
在网路游戏里,失败的时候,没有人批评反而会得到鼓励,成功了不仅得到称赞及奖励,还会升级升官等等。在这里,孩子的成就感会大大得到满足。想想,谁不希望有人说自己好呢?谁不希望经常得到夸奖呢?
第三种情况,孩子长期住校。
在中国的三线城市或者农村中,孩子们为了就读方便而长期住校,远离了父母,缺少了起码的约束,这样的孩子一旦接触到网吧之类的场所就很容易对网路游戏上瘾。
第四种情况,孩子自控能力差。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因此得不到老师的重视,甚至经常挨批评。有些不太懂孩子心理的老师还会挖苦讽刺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抬不起头来。孩子回到家里,往往家长也会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而不给他(她)好脸色看,导致这些孩子的情绪长期处于悲观、低落的状态。
这样的孩子一旦接触到网路,就会发现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管学习好坏,只要能做好某一件事情,就可以“有所成就”。所以,他们很容易便会到网路里去寻找那种在学校里找不到的成就感。
总之,孩子们之所以迷恋网游,是因为他在网路游戏里可以得到肯定,可以满足自我价值,可以满足自己内心的渴望,补偿生活中缺失的那部分东西。
所以,要想把孩子从游戏里拉出来,家长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缺失的究竟是什么,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用足够的爱心加上足够的决心和耐心,帮助孩子慢慢解脱对网路虚拟世界的依赖和沉迷。
在这个过程中,要允许他有时候会有小小的反复。不过,只要孩子有所改变,家长就要鼓励加奖励,让孩子看到希望。
此外,家长了解易沉迷网游的四种类型,有助于预防孩子发生沉迷网游的现象。事实上,预防比处理更为重要。
家长应该从这几方面做些工作
1、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要在日常生活之中多关注、关怀孩子的心理,使孩子有被重视、被关爱、被支持的心理满足。让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引导孩子选择一些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来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
2、给孩子更多的关注。
尤其是那些离异家庭的父母,要多跟孩子谈心,生活上多给一些关照,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给孩子找一些有益的可以宣泄情绪的活动。
运动、旅游、阅读,让孩子在这些活动里感受到比网路更精彩的世界,这些恐怕是孩子离开网游最健康的方式。
让孩子在运动、旅游、阅读这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里感受到比网路更精彩的世界,这些恐怕是孩子离开网游最健康的方式。(pixabay.com)
4、创造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
家长多和孩子一起活动,或者鼓励孩子多交朋友,这些朋友自然不能是网友。
5、提高和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和自控力。
针对性的提高和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和自控能力,如果孩子有注意力障碍,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孩子上课注意力如果提高,学习成绩就会逐渐好转,老师的表扬,孩子自信心也得以加强,自然进入良性循环。
需要强调的是,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有信心,也要有持之以恒的心态,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6、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的意义。
很多孩子都不理解,“为何父母总是让我一直学习,学习到底有什么意义”。因此,家长们必须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在成长阶段,需要学习的不仅是知识,也需要学习生活、生存和发展的技能技巧。
孩子明白了学习的好处,也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相应的,孩子也就不会那么过于沉迷玩于网络游戏。
——转自《捷登教育》
(责任编辑: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