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洋学生“来华学习政治是个人选择”

近日,中共党媒《人民日报》海外版有文章说,“在中国‘取经’的洋学生表示,来华学习政治是个人的主动选择”。原文中对此进行的描述是,“在他们的课程安排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赫然在列”;“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并不是被本国的政府或学校安排来中国进行例行学习的”;“相反,来华学习政治,是他们每个人的主动选择”。这里的他们指的是北京某高校硕士班的17位外国学生。

洋学生“来华学习政治是个人选择”,这话说的有点多余。如果是在西方民主社会,个人的自由向来是受到保护、不能被侵犯的。因此,对这些洋学生来说,每个人拥有自由的选择权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儿,又何须在此刻意的撰文强调?尤其是还要多此一举的提到,“他们并不是被本国的政府安排”,也就更显得无知了。

西方国家的政府是民选政府,人民的权利高于政府的权力,因此政府的意志是决不可能肆意强加在个人的自由选择之上的。况且留学生若涉及学术交流,那也是由所在大学或学术机构来负责安排,政府实在是没有出面的必要。显然,党媒若真以洋学生自己选择来华学习为荣、并借机昭告民众,那我们也只能说,是那可怜的自卑心以及对民众洗脑的别有用心在作祟。

有意思的是,党媒还竭力强调,这些洋学生的个人选择是来学习政治的。言外之意是,西方的政治制度没救了,而中国的制度才是拯救西方政治的希望所在。然而事实上,这些洋学生在接受采访时所阐述的内容并没有这样的意思。党媒文章中出现的那位来自土耳其的学生,除了表示他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书很有兴趣,想了解中国政府的运作方式、习近平如何治理国家之外,更多的都是在谈论如今中国对中东的经济政策,比如“一带一路、亚投行、G20峰会”对中东的影响。

谈到这位学生的论文方向,文章表示,他“想从中国和中东的利益契合点出发,研究近几年中国对中东的政策”。“利益契合点”一词再次凸显了这位洋学生所关注的,显然并不是中国当前的政治体制及所谓的“优越性”。尤其是在提到“一带一路”的经济政策时,他得出的结论是,“受益于中国的这一政策,土耳其年轻人的工作机会增多了”;“目前看来,‘一带一路’政策更像是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慷慨帮助”;“中国愿意帮助沿线国家加速现代化建设,因为这对中国的自身发展也有好处”。

无论怎么听、怎么看,这位洋学生都是在强调中国与中东在经济贸易上的互利、双赢。然而即便这样的互利、双赢是得益于中国当前制度的优越性,那也只是体现在对外的经济政策上、而非国内的经济状况。需要指出的是,一直以来,中国政府对“沿线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共产主义国家”向来都是慷慨、仁慈的,这不足为奇。而所有的刻薄、狠辣、竭尽所能的盘剥都只针对自己的国民。

相比援助非洲等国的巨额资金,中国政府对教育、尤其是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简直就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而作为来华的那些深居在高校里的洋学生,他们有机会了解这些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吗?中国帮助他们,他们肯定是要感恩戴德的。因此,即便夸赞两句,也只是一种礼貌的回应,又如何能将此当作全部的事实呢?

某高校硕士班的这17位外国学生,他们此番在中国所学的专业还不是政治,而是“当代中国研究”。所学课程包括当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中国政府运行机制、当代中国的社会现状等多个方面,并不仅限于中国政治。此外,就他们所学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言,也只是与现实大体脱节的某种理论而已。

来自土耳其的学生说,“对中国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好的制度”,因为这一制度“在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时,也提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然而,这位学生或许并未发现,所谓“多党合作与协商”的结果仍旧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最终也要服从“中共”的一言堂。更重要的是,在中共“一党”独裁的体制下,整个社会实际早已形成了权贵企业垄断市场、共享一切资源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共,这个不受任何制衡与监督的政党就是最大的资本家。

要说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不过就是体现在毛时代搞的“大锅饭”、“一刀切”。而那时,却是除了毛等重要领导人之外,全民都陷入贫困的悲惨时期。老百姓倒是实现平等了,但不是共同的富裕,而是一样的贫穷。此后,邓小平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同时画了一个“共同富裕”的饼,就开始搞差别对待了。直到今天,中国的贫富差距之大,足以令世界震惊。红色家族的权贵们倒是实现共同富裕了,而老百姓们依旧是共同贫穷。

值得一提的是,西方人对“社会主义”的认知,主要停留在社会保障这个层面,强调政府要平等的为国民提供包括医疗、养老等在内的一切保障与福利。只要了解一下中国人与西方人在税收的缴纳比例上相差无几、但在税收的使用上却呈现出天壤之别的真实状况,相信西方人再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时,就会有所不同了。

──转自《大纪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旋)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