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12月20日讯】陆媒近日报导,在中国有一个有些神秘的群体:他们中有的身体健康,但为了换取每月数千甚至上万元的报酬,而成为新药试验的“小白鼠”。有“职业试药人”后悔试药,想起试药经历说,“如果重来,不会选择试药”。
12月19日,大陆多家媒体报导,中国每年都有大量新药上市,几乎每天都有药物临床试验进行。这些药在动物身上试过毒性后,便开始在健康人身上测试安全性,之后在病人身上测试疗效。
2011年,中国有800多种新药进行人体试验,涉及试药人约50万人。打开搜索试药兼职群,能出现上百个500人大群。群里不断有新人加入询问试药资讯,也有人退出群聊,不再参加。
试药成为给他们带来收入来源的途径,但试药的风险跟赔付保障缺失,让职业“试药人”面临着巨大的不安。
受试者杨雪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和“试药”沾上边。她和男友在昌平开了烧烤店,到了冬天,店里没有暖气,生意越来越差,经济状况直线下降,杨雪开始寻找各种兼职资讯。
“试药”的资讯是杨雪在一个宣传栏上看到的,白色小纸条上写着简单的几行字,杨雪记住了“5天5000元”。
第一次去体检,杨雪害怕极了,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测心电图时,杨雪开始心跳加速,最终因心率过快没有通过体检。
一家医院体检没过,她再次跑到另一家医院筛选,11月3日,在北京某大型医院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外,20余名受试者排成4队,等待护士检查前两天入职体检抽血留下的针眼,杨雪非常紧张,生怕再选不上。毕竟“5天5000元”的药物试验很有吸引力。
试药灰色“利益链”
但杨雪不知道,有的受试者甚至拿假身份证都面不改色。今年王峰(化名)就在佑安医院用假身份证通过筛选,参加了两次试验,拿到近一万元补偿金。
除了用假身份证、用他人尿检,受试者还有很多招数通过体检。隐瞒病史,在尿里掺水以降低蛋白浓度,体重不够就揣俩手机或者弓着腰。
报导称,在一种新药进入市场过程中,从医药企业——临床试验代理机构——试验基地(医院)会有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
在试药这个灰色链条中,受试者、中介、药厂,每一环“都可能是造假者”。
杨雪查询得知,每种药物上市之前,都要进行人体试验,分Ⅰ、Ⅱ、Ⅲ、Ⅳ期,其中Ⅰ期试验要求在健康人群中间进行,Ⅱ、Ⅲ期试验在病人中进行。
杨雪这次参加的是一种治疗癫痫的药,属于Ⅰ期试验。同去的3个女生因抽烟、吃药,担心不能通过尿液检查,就用了杨雪的尿。
进行药物临床试验时弄虚作假,特别是体检时蒙混过关,在受试者这个群体中,已是见怪不怪。
受试群体中流行着各种蒙混过关的方法:吸烟的人想通过尿检,可以在尿检的时候,滴一两滴白醋;用10倍药剂量的联苯双酯应对饮酒问题,这样转氨酶就会变成正常值。
再比如,在胳膊的针眼上涂些粉底液,就可以在另外一家医院蒙混过去。也有的受试者,在医生面前吞下药物,离开医生视线之后再吐掉。
北京有数十家拥有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医院,每天都有试验进行。
据药企知情人介绍,医院之所以愿意做临床试验,一方面是研究费用可观,另一方面医生可作为研究成果发表论文。
此前,有媒体报导,在一次试验中,受试者周飞(化名)发现药厂给每个受试者的费用超过3万元,但医生让他们签的知情同意书上的报酬是2500元。这意味着中间的差价被医院和中介盘剥掉了。
一位药厂业内人士证实,一项为期两个月的Ⅰ期临床试验,费用高达2、300万。至于医院给受试者的费用,药厂并不过问。
临床试验非常漫长,从药物研发到上市,往往需要3——5年甚至10——20年,费用更是从几百万到上亿不等。
知情人透露,药厂为了缩短流程,尽快上市,或者夸大疗效,可能会伙同医生或者CRO公司造假。而作为临床药物试验利益链最末端的受试者,往往无法有效保障自身利益。
按照规定,受试者在参加药物试验前应签署一份被称为人权保障《知情同意书》,其中包括试验专案的内容、约定的各方责权利关系,以及药物试验的风险。但很多受试者认为没用。
一位受试者表示:“作为受试者,你提出的任何意见都可能被忽略,你只能按照负责临床试验医生的话去照做。”
此外,很多人只是走个程式,甚至都没有多看《知情同意书》,就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在《知情同意书》中,对于药物引起的伤害补偿,表述一般都称“将赔付合理治疗伤害的医疗费用及适当的补偿费用”。知情人称,“这样写是为了模糊赔偿金额”,很少听说过药厂给受试者买保险。
后悔试药
今年10月31日,在北京的一次试药体检中,26岁的高华(化名)拿到知情同意书时,他才知道要试验的药是左乙拉西坦片,上面写着药物对成人的副作用是乏力、嗜睡、感染、晕眩。
入组前,高华想再看下详细试药流程,医院却称所有档都被药厂带走。
12月13日,高华在上海某医疗机构的药物试验结束,他没有立即回北京,找了个一天15块钱的床位住下,等待12月20日医院的药物试验。
最让高华难忘的是去年7月份,在天津泰安医院参加抗心衰的药物试验。连续5天8个小时输液,赚5500元。但高华没想到,这次药物的副作用强烈,参与试验的10个受试者,都发生了呕吐反应。还有7个被打了急救针,即时监测心电图。
身体是自己的,高华打算明年就不做了。
曾是“职业试药人”的何金虎(化名),想起试药经历,他说“如果重来,不会选择试药”。
2010年为了获取1万元受试费,何金虎曾注射抗肿瘤药物,针管从他的小腹拔出十几秒后,肚皮突然像被几十根针同时扎着一般,刺痛感瞬间蔓延至全身。
刚打完药,何金虎就出现了强烈的药物反应,口渴、心慌、头痛。在抢救治疗中,医生不断给他做心电图,总是心律不齐。
最后,何金虎退出了试验,想找医院赔偿又觉得麻烦。此后,何金虎再去做药物临床试验筛选体检再没有通过。
一位20岁男孩在参与消炎药试验后,体内产生抗药性,生病后再吃消炎药不再起效。
航太中心医院药物临床试验医生建议,不要频繁参与试药。他说,正常人服用药物后,在一定时间内会代谢出去。但是药物不可能完全排出体外,如果受试者试了很多药物,对身体会造成很大伤害。
(记者汤园综合报导/责任编辑: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