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117篇论文国际刊物撤稿 造假已成产业链

【新唐人2016年12月16日讯】近日,大陆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报了2015-2016年查处的科研不端行为典型案例。通报会披露,自2015年3月份开始,国际出版集团密集撤稿中国作者论文117篇。

据陆媒报导,2016年12月12日,大陆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报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报自2015年3月份开始,英国现代生物、斯普林格、爱思唯尔、自然等国际出版集团4批集中撤稿,涉及到中国作者论文117篇。

调查发现,上述28篇被撤论文都是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润色”并投稿,部分论文完全是通过论文买卖,请人捉刀代为撰写和投稿。论文作者有医生、大学教师、研究员和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等。

据报导,由此发现一条灰色的“产业链”——第三方中介机构。这些机构在代人投稿过程中虚构同行评议专家信息,通过“幽灵”评审向期刊和出版社审稿平台提供编造的评审意见。

有些论文作者是专业论文造假公司帮助制造的。专业论文造假公司就是雇用一帮职业化写手,专门研究国际权威期刊的用稿风格,量身订制种种论文。这种论文造假公司有大陆的,也有中外合作的。

陆媒《南方周末》曾报导,一家名叫南京德亨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代笔公司,提供一篇SCI论文,从合同签订到发表文章需要一年时间,价格是64000美元,如果加急半年价格则是68000美元。

在国际学界,撤稿是最严厉的处罚。2014年,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发育生物学实验室的小保方晴子的两篇论文被《自然》撤稿后,她的博士学位被早稻田大学取消。她的导师、具有国际声誉的日本著名细胞生物学专家笹井芳树为此羞愧难当,自杀身亡。但在大陆,遇到这样的事,莫说自杀,当事人辞职的都很少。

报导称,2015年3月,英国BMC出版社(BioMed Central)撤回43篇论文,其中41篇系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2015年年8月,全球著名学术出版集团斯普林格(Springer)宣布撤回旗下10个学术期刊已发表的64篇论文,而这些论文全部出自中国学者之手。

2015年10月,爱思唯尔(Elsevier)撤销了9篇论文,9篇也全部来自中国高校或研究机构。这三次撤稿风波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同行评价涉嫌造假”,也就是审稿人邮箱是假冒的。

舆论认为,如此明目张胆、无所畏惧地学术造假,对中国学人的国际声誉造成严重损害,也是中国学界业态的一个真实面目: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欺诈,糊弄社会,也糊弄整个世界,在侮辱学术,在突破学人最起码的良知与底线。而这,又是不良制度倒逼产生的严重后果,有点逼良为娼的体制性野蛮。

更为严重的是,学术掺假水分太多了,他一定动摇真学人的理想、信念,让他们反而变成学界的“傻子”,并且让他们失去应有机会和必要的科研资源。会做的不如会闹的,会闹的不如会吹的,会吹的不如会骗的,基本价值观扭曲变态了,那整体学术水平及真实性可想而知。

大陆学者表示,科研失信的学术氛围会像重度雾霾一样,让整个学术界集体窒息。

(记者李倩倩综合报导/责任编辑:赵云)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