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12月15日讯】早在30多年前,在湖北省随县(今随州)的擂鼓墩古墓中,发现了一套惊世国宝,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曾侯乙编钟。它不仅标志着早在2430多年前,中华民族就拥有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技能,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因此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然而在发现这套国宝的背后,却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内幕。据大陆知情者在网上披露,一名爱国军人在奉命炸山时,面对专家的否认、上级的批评、紧张的施工工期,以及家人的劝阻,他三度抗命,最终保护了这件国宝。他就是当时的武汉军区空军后勤部雷达修理所副所长王家贵。
中共炸山发现怪事
1977年9月,中共军方在擂鼓墩附近开山凿石,修建秘密军工厂,工程负责人是原武汉军区空军后勤部雷达修理所副所长王家贵。按照军方的要求,必须昼夜不停赶工,才能争取来年6月完成任务。
但在开山时发生的一连串怪事,让王家贵决定不能冒然追赶工程进度。
第一件怪事是施工当初,几乎全是岩石的山体间突然出现了一大片软土,违背了山体高低起伏的规律。不仅齐刷刷少了一大块,还产生等量软土自动填补成山体的自然形状。
王家贵猜测,此地曾被人开挖过,泥土是回填的。可为何要填回原样,难道是古墓?擂鼓墩是不是藏着秘密?
另一件事是施工一个月后的1977年10月底,王家贵听说有人挖到30多块旧铜器,已腐烂成黑色。他们拿到随县城关废品收购站卖了,买了几包香烟给挖土的几个人抽。王家贵据此分析,这也许就是陪葬的铜器。
这两件怪事让王家贵决定,暂停施工,去文化馆派人勘察。可是,文化馆的人勘察后当即就答复“不是古墓”,原因是不见坟包、墓碑、墓门之类。随后,又继续开炮施工。
一个月后,新情况再次让王家贵感觉不安——除了上次出现的软土,又出现一种黄褐、黑褐色的杂土。王家贵觉得这种土像是古代墓穴挖掘中常发现的五花土。
古代造陵时,地下的土壤被挖出来后,经过日晒,有机物进入,变质,再度回填会出现混杂的颜色。他找资料对比发现,这种土和资料里的说明如出一辙。
1977年黄历腊月23日,王家贵再度请文化馆专家。这一次,但中共专家认为这下面顶多是假墓。相传楚国的将军在附近建了32座疑塚(为迷惑人而虚设的坟墓),这可能是其中一个。
可王家贵坚持认为:“如果真是古墓,坏在我手上,我就是罪人。”一方面是必须按期完成的军事工程,一方面又担心破坏了古墓。王家贵决定在开山炸石时,要求放炸药的打眼深度不得超过60公分,严格控制炸药药量。
可不久后,军区的领导狠批他延误工期,家人也开始劝他还是听命行事为好。王家贵思虑再三,还是决定不能留下千古遗憾,哪怕部队让他复原转业,他也要小心施工,以免破坏了古墓。
古墓现身距炮眼仅80厘米
1978年2月21日,土层深处突然挖出了六块原始的石灰石结构的石板。5天后,文化馆一位专门受过考古培训的副馆长王世振,第三次现场勘察,并断定这里是座古墓!
3月19日,曾发掘越王勾践剑的考古专家谭维四抵达现场,他认定这座墓规模之大,形状之特殊,在湖北省境内尚属首例。
专家被惊出一身冷汗:这座古墓差点将不复存在,因为部队施工打的炮眼距古墓仅差80厘米,只要再放一炮,内部的惊世国宝就将灰飞烟灭。谁能想到,震惊中外的稀世国宝曾侯乙编钟,自此现身。
从这座古墓中取出了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数量最多、时间最早、制作最为精美的整套青铜编钟。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套编磬,及鼓、琴等乐器数十件,古墓穴简直就是一座音乐厅。
编钟共有65件,最大的有203公斤,分三层完整的吊挂在钟架上,基本上就是编钟演奏时的悬挂方式。每一件编钟上都铸有“曾侯乙作持”及其所属的音程和钟名(即音名),每一件钟体都有两个击奏点,声音依然清脆悦耳。
根据专家们的研究,编钟所反映的音乐理论、实际的演奏方法、编钟的铸造工艺等重大问题都已经逐一解密,而且能使用编钟演奏现代音乐。
出土的编钟改写了中国的音乐史。它们证明了七声音阶并非西方创始,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中华先祖们就已经精通音律了。
另外,墓中的随葬反映出先人们对天地、神明和祖先的敬畏,也展现出了先秦时期中国在艺术、技术、天文等方面的极高成就。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在很大程度上来说王家贵功不可没。面对当时专家的否认、上级的批评、家人的劝阻,以及紧张的施工工期,他冒着甘愿承担一切后果的风险,将这座古墓完整保护下来,最终发掘出震惊世界的稀世国宝。
(记者宋文华报导/责任编辑:王馨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 中共绝密档案:2万特种兵18年掏空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