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11月24日讯】现在的人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都当成座右铭了。不会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更不要说为别人着想了。古人不这样做,却能得到更大的福分。《感应篇注证》里讲了一位少年,仁心感神的故事。
麻城县一个官员,积累了千金资产,准备赎回二十年前所卖的田产。他的儿子才十二岁,知道后,就问父亲:“得到我家的田产的人共有几家?”父亲说:“大约二十多家。”他又问:“卖出田产后,得了多少钱?”父亲把其他额外的数目告诉了儿子,儿子听后对父亲说:“这样说来,赎回田产,别人就吃大亏了,真要赎回,一定会损伤阴德。我家有银钱,还用担心没有田吗?一定要去争回那二十多家的养命田吗!小家得到一点家业很艰难,我家要买田却很容易。即使他们用我们赎回的钱去买田,就要减少一半亩数了。何况银钱到手,花费就快啊!”
父亲沉默了很久,说:“我儿说的很有道理,但墓旁的一十八亩田,必须赎回,方便祭扫,其他的就没有必要了。”儿子说:“要这样做的话,就应当以现在的价格买回,不要向人家说要赎回。”
父亲依从了他的话。因此乡人很感激,常常在猛将小祠中祈祷他们得福。
后来儿子长到十八岁,考试连连告捷,以部司提升为严州守。有一天骑马过河,马跳起渡河时,忽然看见猛将,这才明白自己仕途顺利,是因为乡人祈祷的感应。后来享寿八十多岁。
《安士全书》评论,按照契约赎回田产,很正常,也没什么不讲理的。没想到一个孩子,小小年纪就懂得专替别人着想,看出其中破绽,这样的孩子怎么不让神人互敬呢?增福增寿也就理所应当了。
责任编辑:又容
本文网址: https://www.ntdtv.com/gb/2016/11/25/a1298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