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11月21日讯】中国贵州省贵阳市瑞金北路的彭哲俊老人,为了向自己的子孙传承古代传统建筑的木工工艺,不用一颗钉子,在自家客厅搭建起一栋近30平方米的两层小木屋。
近日,有大陆媒体记者走访了这位七旬老木匠家,见到了这栋小木屋,这栋古香古色的小木屋里还有会客厅、书房、音乐室、休息室等。
老人介绍,这栋两层小木屋,一层楼有四个室,这边有两个室那边有两个室,正中间有一个厅,还有一个燕窝,和古房子是一模一样的建法,由于太矮,只能堆杂物。
据报导,老人在16岁时,就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木匠,从替人打嫁妆,到做月琴、小提琴、琵琶等多种乐器,如今建造木屋,精雕细琢,全靠手工艺完成。
老人说,这栋小木屋全是使用传统的榫卯结构来建造,没有使用一颗钉子,建造工具也只是使用了老式的锯子、尺子、刨子和两把木锥。
所谓榫卯结构,就是榫头和卯眼的简称,它们是中国古代高超的木工工艺的体现。中国的传统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在房屋的柱子、房梁、椽子、板壁之间多用这样的榫卯结构。
榫卯的特点是用建筑构件(如木质的柱、梁、椽、壁)本身的形状相互接合在一起,榫头插入卯眼中,暗合中国古代阴阳和合的道家思想,这样部件之间就紧密结合在一起。
老人说,比如说这个柱头我打了眼子又凿了榫头,接起来,它不紧,我就加个楔子,它就紧了,就严实了。
除了使用榫卯结构,彭哲俊老人的小木屋在一些细节上,也严格遵循着古代民间传统的建筑方式来建造。他说,这个大门长宽高不能乱开。就是安木板墙都有讲究,必须是(尖)朝上,不能倒着安,你看这个疙瘩朝上,学木匠都是必须要懂的。
还有这个门,实际上是一个门斗,造的时候不要背手扣,所以一开门一关门它都会叫,能起防盗的作用。
老人说,小木屋从购置木材到最后建成,不仅自己动手,还发动儿孙参与其中,前后花了半年时间。
他说,现在的机械逐步要代替手工,他就想把中国农村建筑的古文化传下去,让子子孙孙知道古代建房子就是这么建的。
(记者汤园综合报导/责任编辑: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