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17日起,中共央视开始以每天一集的速度,播出中纪委宣传部和央视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纪委监察网站报导称,摄制组先后赴22个省(区、市),拍摄了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7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以及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余名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剖析了一些典型案例。阵势和阵容之强大,相当罕见。
更需要关注的是,此次专题片的拍摄是由中纪委宣传部、而非中宣部主导,这与9月19日召开的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宣传部长座谈会所释放的资讯一致。根据当时新任中纪委宣传部长朱国贤的讲话,会议召开的主要目地是为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做准备,要“发挥思想教育引领作用,加强舆论引导”,为反腐斗争“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中纪委宣传部牵头拍摄的这个重磅专题片就是要起到这个作用。
在专题片第一集中,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白恩培、周本顺、蒋洁敏、季建业、李春城等11名“老虎”,悉数出镜,其中,郭伯雄、徐才厚、苏荣、周本顺落马后的形象,是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想必郭、徐、周的苍老形象给不少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他们的奢华内幕更是让不少人感叹。
有意思的是,在专题片首播的当天,大陆微信公众号“精读党报”发文《六中全会前的示众》,称其是“年度大片,没有之一”。另一个微信公众号“侠客岛”也说:“这部片子有多猛?这么说吧,今天第一集,观众基本上就已经可以感受到火力全开的架势﹔更重要的是,第一集才只是放了个开头而已。”
要知道,“示众”这个词近些年已经很少出现了,但在几十年前,中共将各种各样的“犯人”游街示众并不罕见。如今,在六中全会前,当局高调将众多落马高官通过专题片示众,公开他们的丑行、丑态,笔者认为有三大功用:
一是为六中全会营造舆论气氛。专题片从17日开播,在六中全会召开的第二日25日结束,选择这样的时间点就是为了烘托气氛,并与全会要审议的内容呼应。
根据官方公布的资讯,六中全会将审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两个文件,修订的重点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而专题片中出现的这些落马高官都属于此类。
二是威慑中共党内众多有问题的高官和普通官员。无论是专题片展示的落马高官的忏悔,还是他们有些凄惨的下场,都将切实触动在任或卸任的官员们,让他们意识到徐、郭等人的今天或许就是他们的明天,因而选择或主动交代问题,或在高层博弈中罢手。
尤其近日,在香港《成报》炮轰江派张德江、刘云山后,刘云山主管的文宣系统选择了公开挑衅、搅局。刘云山不堪的命运早已注定,但是追随刘云山的马仔们是否在看到专题片后有所警醒,可就是一个为自己选择未来的问题了。
三是再次对外传递北京当局反腐到底的决心。《六中全会前的示众》一文称,反腐风暴吹了中国政坛已近四年,习近平甚至都押上了个人生死、毁誉。
早在习近平上任之初,就有人告诉他,可以太太平平开展工作,如果一些事情没有主动爆发就不要去招惹它。但是习并没有这样做。而对中央查处的一些大案要案,还有高官忿忿不平,各种论调亦是层出不穷,如“反腐败只是刮了阵风、摆摆姿态”,“反腐败反得人人自危、为官不为、影响经济发展”,“不反腐败要亡国、真反腐败要亡党”,等等。文章称,对局中人来说,这些文字背后充满了“惊心动魄”。从习近平反腐三年多来遇到的种种险况和阻力看,并非是危言耸听。
文章还称,有人散布一种言论,说腐败分子在高压下会孤注一掷、猖狂反扑。而专题片将一个个高高在上的官员们晒出,就是对这种威胁的回应,也是在表明高层的反腐决心。至于六中全会有什么大戏,无数双眼睛在关注。
──转自《大纪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