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9月09日讯】日前,大陆多家银行高管,因涉银行间债市的中票、短融一级半市场的利益输送而被调查。有大陆媒体总结出债市的腐败利益链,涉及审批机构、银行和券商。专家表示,中共的独裁体制给这个腐败链提供了“温床”,而债转股又把腐败造成的债券市场塌方式的违约损失,再次转嫁给民众。
据大陆《财新网》9月6号报导,债市的反腐风暴开始刮到了中票和短融一级半市场。上周,工行私人银行部副总经理王华、恒丰银行资管部总经理李晓强、上银基金子公司负责人冯坚,都因为涉案银行间债市的中票、短融一级半市场的利益输送,而被调查。报导还说,随着调查的深入,后续或许还会有更大的案件曝光。
所谓“短融”是指非金融企业,在银行之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年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中票”则是“中期票据”的简称,是指非金融企业在银行之间债券市场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通常为3-5年。发行短融中票的企业大多为国企。
报导引述专业人士的话说,其实债市最大的猫腻就隐藏在中票、短融的一级半市场。
大陆金融分析师任中道:“一级市场是发行,二级市场是交易,一级半市场,其实它不是合法存在的,它是一个灰色地带,也就是说发行之后还没有交易的这么一个地段,通俗的说就是暗箱操作和内幕交易产生了一种利益输送的关系,牵扯的主要就是中共的机构、银行还有国企。”
《财新网》通过近年来落马的债市高官,勾画出了债市腐败的利益链。报导说,这场绵延多年的债市风暴调查,开始于2010年底财政部国债司原副司长张锐在国债招标中的舞弊案;后续引发的连环调查,涉及到多位银行、证券市场和公募基金的高管;逐渐转移到债市腐败的源头,即:发行市场和猫腻最集中、利益最为巨大的一级半市场,并引发了发改委财金司两位处长被查。而这次新一波的债市涉案调查线索,同样来自于前述涉案人员的供述。
任中道:“中共它这个体制造成的,监管都不是很透明,官员、银行和国企甚至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利益链,一旦出事就牵扯出一大片。”
大陆金融分析师任中道指出,这种腐败利益链,导致国企债务违约事件相当普遍。
据大陆媒体报导,今年国企短融违约事件连连爆发,继3月底东北特钢8亿短融没有兑付后,4月初,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又出现6亿短融债券没能兑现;6月份,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又出大事,除出事一周前还信誓旦旦要兑付的10亿短融违约外,还有今年1季度应该支付的21亿票据没有偿还,另外47亿存续债券,专家也认为其连环违约的概率非常大。
据《澎湃新闻网》报导,今年上半年,共有36只债券、17个发行主体发生违约事件,比去年同期的7只增加了414%,违约本金约达236亿。报导说,债券违约是一个发酵的态势。
而据《第一财经》的报导,今年违约债券,近七成来自央企国企。
《中国资金管理网》总结出国企债违约通式的三个前导条件,其中第一个就是还款时的领导与融资时的领导不是同一个人。
任中道:“国企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垄断和腐败,这是人们的第一直观印象,塌方式的腐败,是一个利益链条,一旦国企的债务偿还不了怎么办,中共又开始说出来要债转股,所以可以清晰的看出来,最后它不断的转嫁风险给老百姓。”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沈建光在《财新网》刊文称,资产泡沫已经增加人民币贬值的压力,避免楼市、汇市、债市、股市风险交叉感染,成为当务之急。
采访编辑/刘惠 后制/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