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8月10日讯】(新唐人记者何雅婷综合报导)近日,山寨版《炎黄春秋》第一期(2016年第8期)面世,尽管炎黄的原班人马一再强调这期冒用“炎黄春秋”之名发行的伪刊与他们无关,山寨版的《炎黄春秋》还是在扉页使用原“炎黄”的顾问、编委的名字。日前,杜导正、胡德华等人已发表公开声明对此表示强烈抗议。有学者指出,这期伪刊在一期内刊发同一个作者变换笔名写的三篇文稿,足以证明伪刊质量的“低劣”。
中研院出版推出的山寨版“炎黄春秋”第8期中,近日被北京一位知名专栏作家曝光了一个丑闻:这期杂志上推出的3篇“头条”文章,竟然出自同一个作者之手,只不过换用了3个不同的笔名。
据美国之音报导,被指为“伪刊”的新“炎黄”刊发的三篇文章——署名孟昭庚的《毛泽东在滴水洞那封长信问世之前后》,署名耕晨的《李德生动崛起前后》和署名为孟半戎的《原来“章罗”是这样“联盟”的》,实际上出自同一个作者之手。
据新浪博客介绍,孟昭庚1942年生于江苏滨海,退休前供职于江苏盐城监狱。他常用的笔名有赵赓、淮驹、庚辰、耕晨、孟半戎,孟醒等6个。
针对上述丑闻,有北京资深媒体人在推特上评论称,这个特大丑闻“充分证明伪刊之低劣”,“可见一代名刊沦落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伪班底的手里,是怎样欺哄读者的。正如胡德华所说:你们扛不动这块牌子。”
今年8月3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导新推出的《炎黄春秋》第8期,从封面设计、包装到内容题材,都与以往的《炎黄春秋》杂志极为相似,就连编委会名单也基本没有变化。这种做法激起该杂志原班顾问及编委的极大愤慨。
8月4日,《炎黄春秋》杂志社发表全体顾问和编委的声明,要求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其盗用的《炎黄春秋》名义出版的任何出版物上,不得盗用在声明上签字的顾问和编委的名义。炎黄春秋的这份措辞强硬的声明还表示将保留依法追责的权利。
8月8日,前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兼法人代表杜导正,向中艺院及其院长连辑再次发出一份声明函称:“贵院新组织的以贾磊磊、郝庆军为首的‘炎黄春秋杂志社’在其出版的所谓《炎黄春秋》第8期扉页版权栏将我列为顾问,对此我不同意,不接受,不就任:请贵院责成贾磊磊、郝庆军为首的相关人员立即撤换杂志扉页,将我的名字从版权栏中删除并作出公告。”
杜导正在声明中还要求中艺院在收到本函的3天之内答复,并保留依法追究贵院以及贾磊磊郝庆军为首的“炎黄春秋杂志社的法律责任的权利。”
与此同时,被“伪炎黄”任命为副总编的原炎黄春秋总编徐庆全也发表声明说:“我拒绝接受你们任命的职务,在我反复想你们表达我的态度后,你院新出版的《炎黄春秋》版权页上,仍然把我列为副总编辑,我很震惊!”他并要求“伪炎黄”立即将自己的名字从版权页上删除,并在3日内给予答复。
此外,原炎黄春秋副总编辑王彦军也发表声明,重申自己8月3日当着中研院领导高显莉书记以及两位副院长的面,当场拒绝了所谓的中研院的“聘书”;一些原杂志社的编委也纷纷发表声明,拒绝与中研院出版的“伪刊”合作;被侵权的原炎黄春秋杂志相关人员都表示将保留通过法律途径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责任的权利。
8月9日,中国法律泰斗张思之在病床上发表声明说:“鉴于炎黄春秋社委会发表声明停刊,任何以炎黄春秋名义出版的刊物,概不得冒用本人为常年法律顾问。特此声明。”
笔名笑蜀的编委陈敏日前接受香港《明报》的采访时表示,他也在编委会集体声明上签了名,大家同进退,不再担任编委。伪炎黄将他列入编委名单,根本没征求他意见,是盗用他的名字,也盗用了他人的名字。新出版的这本杂志与过往的《炎黄》没有任何关系。他说:“他们做的,我称之为‘掏心术’空留下躯壳。我没有看过这本杂志,也不想看”。
北京独立评论人士,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的秘书鲍彤则表示,《炎黄春秋》已经成为中国依法治国的一个标志,如果炎黄春秋彻底败了,表示中国根本没有依法治国。
此外,有消息指已有部分原《炎黄春秋》的客户开始到邮局去退订山寨“炎黄”。
责任编辑: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