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快意恩仇鲁智深 明心见性归正道

【新唐人2016年07月07日讯】初读鲁智深,只觉他快意恩仇、粗豪仗义,每每在他杖杀恶徒、替天行道时喝一声采。而当掩卷沉思,难以忘怀的却是他不经意闪现的禅意,以及迷惘半生、回归真我的人生际遇。

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山、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刺杀贺太守、解脱缘缠井、坐化六和寺,一个个故事串联成一个鲜活的鲁智深。不是拳脚相加,便是四处大闹,鲁智深这一生好似一场大戏,热闹、折腾了一辈子,却在缘缠井峰回路转,在六和寺戛然而止。仿佛是繁华逝去,漫天飘银洒玉,那个彪悍莽撞的酒肉和尚,最终显露深藏于心的佛性,顿悟正果。

说起鲁智深的佛缘,不得不提的是他的师父智真。这位得道高僧不仅知晓人世宿命,更看出鲁智深乃是根基非凡的天神。是以智真在为他取法号时,选用与自己同辈的“智”字,再添一个“深”字,暗语他慧根深藏不露。然而鲁智深再如何愚鲁,有缘得几处禅语点化,从逃犯、和尚、侠盗、功臣等多重身份中抽身出来,看到“我即是我”。

第一处点化当是鲁智深前往大相国寺前,智真送他的佛偈:“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这四句话便是他的前程,预示他将在人间成就一番大事业。

他下山后,果然是字字成谶,一一应验:在东京结识林冲,为救他再次走入江湖;在二龙山落草,成为一方头领;和兄弟们投奔水泊梁山,止于宋江麾下。

至此,鲁智深已是梁山好汉,随宋江大败辽军。本来破辽势在必行,却因辽人贿赂汉朝奸臣,蒙骗少年天子息兵言和。一百零八好汉的心血付诸东流,宋江也不免叹息“功勋至此,又成虚度”,其他人更不必说。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人世,不过是修行人眼中的云淡风轻,鲁智深从懵懂走向清醒,开始思索生命的真谛。

回首来时路,鲁智深发现他所做的每一个选择,看似自作主张,但哪一步摆脱了命运的掌控?这戎马倥偬的大半生,不过是智真当初那至简至易的二十言。他为何而生,将来何去何从?能为他解惑的也只有恩师智真。

咫尺天涯

他像一个离家多年的孩子,走过一些弯路后回到家的原点。于是,在大军班师回京时,他向宋江告假,遂有了他同宋江拜谒智真的情节。

睽违数载,智真见到鲁智深说的第一句是:“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杀人放火本是残忍血腥之事,为何到智真口中成了不易?他知鲁智深俗缘未尽,这一世来还杀生之债。从神到人已是受苦,何况还身负使命?

这一次见智真,宋江和鲁智深分别得到一首新的偈语。宋江看罢便急切地请智真解读,而鲁智深则虔诚地拜受,反复读了几遍才贴身收藏。可见对于前途,鲁智深看得更为通达,路就在前方,早已铺好,知与不知,都需亲自走一遭。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第二支佛偈不似第一支那么气势壮阔,颇有些繁盛过后趋于静寂的意味,这段人生之路也渐入尾声了。

果然,智真在作偈语前说道:“吾弟子此去,与汝前程永别,正果将临也!”他待鲁智深,识慧根而不喜,遇顽劣而不怒,遭别离而不悲,只一心为他的修行指点迷津,这般胸襟恐怕只有世外高人才能做到。

而鲁智深,带着师父的暗藏玄机的教诲,再次踏入江湖。

在梁山好汉征讨河北贼寇田虎时,鲁智深别有一番奇遇。他与武松等人对抗善使法术的女将琼英,鸣金收兵后,宋军伤亡惨重,鲁智深也在混战中失踪。

原来,他不慎跌入一穴,来到另一个世界。他从穴中顺着亮光走出来,进了一座村庄。庄内有屋舍人家,也有草庵和尚。鲁智深见了和尚,便向他问出路。那和尚却不紧不慢打着哑谜:“来从来处来,去从去处去。”

鲁智深不通佛理,只一味焦躁,那和尚继续解疑:“凡人皆有心,有心必有念;地狱天堂,皆生于念。”倘若人能做到一念不生,便能脱离六道轮回。

鲁智深问的是村庄的出路,而这和尚要告诉他的是生命真正的归宿。他是在提醒鲁智深,人间一切恩怨得失都由欲念产生,若无私心杂念才是做人的正途。

见他已有领悟,和尚展颜大笑:“你一入缘缠井,难出欲迷天,我指示你的出路。”

他指引过前方去路便消失了踪影。而鲁智深眼前景致变换,正遇见戴宗与贼将马灵斗法。他劈面杀来,一杖打翻马灵,将其生擒。两人回营途中,鲁智深观眼前物候,惊异于早春二月,此处桃李竟然没有开花。戴宗听了更是惊异非常,道此时已是三月下旬,春红早已尽落。

谁想鲁智深偶入仙境,半日光景,人间已是一月。想那唐传奇中的枕上卢生、槐边太守,须得入梦后才能进入另一重时空;而天星下凡的鲁智深,清醒时便得高人点化,果真是仙缘非凡也。

缘缠井,乃是因缘纠缠之化境,鲁智深走出草穴,也正是解脱凡尘的桎梏,正果不远。

立地成佛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不意间,鲁智深又印证了这两句话,在征讨方腊过程中,生擒夏侯成、方腊,立下第一等功。而他擒方腊,也是源于神助。追杀夏侯成时,鲁智深迷失于旷野荒山,一个老僧从天而降,领他至一处茅屋歇息,告诉他若见一大汉从松林深处跑来,即可捉住。鲁智深谨遵嘱托,守了一夜果然看到一人。他不假思索将其拿下,正是方腊!

宋江闻讯,只道是圣僧罗汉显灵,更请鲁智深还俗作官,在京城封妻荫子,一生荣华富贵。鲁智深不为所动,自言心意成灰,只愿寻一清静处,安身立命。

宋江又让他在京城的名山名寺中做个主持,也算显赫一生,报答父母。鲁智深只是摇头:“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

可见,鲁智深自知谶语将尽,尘缘将了,之前并不放在心上的功名,此时更是毫无挂碍。

讨贼事毕,宋江一行人班师回京,驻扎于六和寺中。鲁智深与武松在寺中游走,但见江山景色秀丽非常,心中十分畅快。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正是人间难得的清宵佳景。而就是此夜,鲁智深走到了真正的尾声。

夜半时分,江上潮信伴月而生,轰然雷动。鲁智深忽地惊醒,以为是战鼓作响,贼人来袭,提着禅杖就要出去迎战。

众僧见状,赶忙将他拦下,笑说“师父错听了”,这是钱塘江潮信,还拉着他往江头察看。众僧还道,每逢八月十五的子时,就是潮来之时,因不失信,故名“潮信”。

鲁智深看着潮信忽然大悟,今日岂不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旁人只知他今夜错听了潮信,而人身一世,迷失错过的事情还少吗?既然今日是告别人世之际,他不会再次错过。

沐浴、更衣,鲁智深讨来纸笔,为自己写下一篇颂文,燃起炉香,在禅床上打坐入定。待众人赶来看他时,他已坐化不动,往生极乐。他留下的那篇颂文是: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闯荡江湖一生,在功德圆满之际默然顿悟,见到生命的真我,本属于天上的美好生命终于回到真正属于他的地方。

葬礼上,德高望重的大惠禅师亲自将他火化,同时口占一支偈语:“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白玉、黄金都是佛教中皆属圣洁美好之物,鲁智深归去时,得如此偈语,果真是正果非凡,立地成佛矣。

记得鲁智深登场时横行霸道,不失正义率真;趋向终点时,冲和沉静,全然一片佛心。他的生命,还债也好,惩恶也罢,终于以一种修行人的方式回到那片金玉满堂的净土。

是佛法点化了他,净化了他,让人永远地记住这个生前仗义无私、身后大彻大悟的花和尚。他是《水浒传》中的神,更是启悟人心的一道明光。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张宁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