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撞地球 航天大国研究阻止措施

【新唐人2016年05月25日讯】天文学家推测,地球曾经历过周期性的突发灾难,部分是因为大型小行星和彗星撞击造成。近日,英媒报导称,航天大国近年来都在采取试探性措施,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的发生。

英媒BBC发表署名文章称,大规模行星撞击地球事件是罕见的,几百年发生一次,1908年的通古斯(Tunguska)大爆炸,科学家们认为,这次爆炸是一颗陨石在西伯利亚(Siberia)的一个偏远地区十公里左右的上空发生爆炸。

由于西伯利亚地区广阔,人口稀少。如有相同大小物体撞上地球,其影响力对于圣彼得堡这样的大城市而言,相当于受到一个万吨级的核爆炸当量的冲击。

2013年的车里雅宾斯克小行星撞击事件(Chelyabinsk Meteor),发生在俄罗斯西部的一个城市。陨石在30公里高度发生爆炸,导致建筑物玻璃破碎,1400多人受伤。

文章称,这次爆炸相当于500000吨、约30个左右的广岛原子弹的威力,但由于爆炸点较高,并未摧毁太多建筑。此类规模的爆炸每年发生三次左右,较常见。

为此,各国政府都在采取试探性措施防止危险撞击事件。

1月,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设立了行星防御协调办公室(Planetary Defense Coordination Office),用来作为行星观测和与各国其他航天机构协调交流的机构,讨论如何处理大型陨石与地球的碰撞所产生的问题。

美国宇航局的行星防御官说:“几十年以来我们一直在提前预测任何有可能会造成威胁的物体,”一旦确定了危险的小行星位置,应对计划就会应然而生。

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一种类似行星台球的方法,用空间探测器发送一个有分量的物体砸向行星。然后,这颗小行星或将会被推离既定轨道,避免与地球发生碰撞。

欧洲航天局和美国航空航天局联合制定了小行星偏移评估任务计划,一个叫做小行星撞击任务(AIM),将在2020年底发射,第二个是双小行星改道测试任务(DART),预计于2021年发射升空。

除了使用撞击器的方法,科学家们还在行星运行轨道中放入一个大型的航空飞船,并利用两个飞行物之间的相互引力将其推入一个新的运行轨道。

科学家认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飞船抵达行星附近就可以实行,不过,这需要整整四年才能实施一个脱离地球轨道的太空发射任务,此外航天器需要再花一到两年时间才能抵达相关行星。如果时间不够的话效果难测。

位于圣塔巴巴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家张启程(Qicheng Zhang)认为,激光可以提供另外一种途径。

他说,一个一千兆瓦级功率的激光持续运行一个月的时间,可以将一个80米宽的(264ft)小行星,推离出相当于两个地球半径的距离(约8000英里,或12800公里),这样就足以避免撞击了。

此外,斯凯莱德大学的马西米利亚诺。瓦西里(Massimiliano Vasile)提出了距目标一定距离引爆核炸弹的建议。他说,如同激光方法的原理,该计划将蒸发行星表面物质由此产生助推力,改变行星的运行轨道,如果采用消融的办法,这样的办法效能比很高,”

但是,所有这些方法终将遇到一个共同的障碍——《外层空间条约》,这份1967年的制定的条约禁止在外太空进行核武器试验,禁止在太空轨道上部署千兆瓦的激光设备。

责任编辑:赵云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