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食品抽检淘宝天猫屡上黑榜 根源何在

【新唐人2016年05月10日讯】大陆食品安全问题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网路购物的流行,假冒伪劣食品又窜到了网上。今年以来,淘宝天猫等网路销售平台,多次因销售不合格食品,被食药总局点名。不过,中国食品安全屡查屡犯的问题,却令民众对监管部门越来越失望。

5月3号,中共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新一期食品抽检名单,8批次食品样品因抽检不合格被通报,其中有4批次来自淘宝天猫网店。据《新华网》统计,仅今年3、4月份,天猫、淘宝等网购平台就已经4次登上食品抽检“黑榜”,不合格食品涉及酱菜、点心、粮油、水果干等,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防腐剂、甜蜜素、苯甲酸等超标。

不少网友看了通报后,大呼自己上过当,有的则抱怨淘宝、天猫纵容假货、审核不力等。《新华网》调查发现,直到目前仍有2批次不合格食品,还在天猫、淘宝网上销售。

网友“小非日夜谭”:“这些网路的平台呀,主要还是由于竞争,它对一些假冒伪劣采取了容忍接纳的姿态,这是一个放任的结果。”

也有观点认为,天猫、淘宝固然要负责任,但根源还在政府监管部门和生产厂家。

“食品药品安全倡导联盟”成员、河南律师姬来松:“我觉得是这样,厂家要承担最主要的责任,这个平台也应该做到一定的监管,它就像网上超市一样,店家在超市卖产品,那店家肯定是要承担主要责任,然后这个超市呢,也要制定一定的规则、规范。”

《北京青年报》指出,媒体不该将视线只集中在流通环节,为什么检测部门不去重点监管生产环节呢?文章进一步指问,政府监管是不是仅仅检测、公布,而没有后继作为?有网友提出:“问题是这些上了黑榜的企业还允许它重操旧业不?它会不会变本加厉的重来?”

对上述百姓关心的问题,外界的反应并不乐观。

网友“小非日夜谭”:“咱们政府就是这样很奇葩,它往往前期不作为,容忍、放纵,但出了问题之后,它应对舆论的压力,它就会作作秀,迅速的出动、查处啊,然后就没有下文了,下一次还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钱江晚报》曾援引山东某县食品审查员披露,基层食品监管部门的工资福利,都是从企业的罚款中出的,他们每天的工作目标就是想着如何“创收”任务,也叫“养鱼执法”,即使发现企业造假也不会罚太狠,以免“竭泽而渔”。这种怪象下,监管人员与违规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

去年10月1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不过“食品药品安全倡导联盟”成员,河南律师姬来松认为,这些越来越细致的法律并没有改善大陆食品安全日益恶化的现状,在中国现有制度下,政策的执行容易受到效率低下和腐败问题的干扰,法律往往成为官员向不良商家索取利益的依据。

姬来松:“在执行的过程中,权力会被滥用,又没有新闻自由给予监督,往往对于地方官员来,多了一个寻租的空间。因为这几十年,很多问题都出现了,制定的法律越多,反而给那些不法官员更多的权力寻租的机会。”

《纽约时报》、《美国之音》等外媒,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根源,归结为中国的政治体制:公民没有政治自由,来选举能保障他们权利的官员代表﹔媒体和公民社会没有监督权和自由发声权﹔司法没有独立权。更重要的是,中共的统治破坏了传统道德体系,导致信仰真空,诚信缺失,追求物质利益成为人们生存的最大动力。也就是说,什么体制决定了人民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采访编辑/张天宇 后制/舒灿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